到兰亭是有公交车的,快到兰亭时,远远地就能看到整个兰亭公园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绍兴的山水是典型的江南风格,近处的兰渚山一片葱笼,满眼秀色,绝看不到裸露的山石和荒坡,到处翠绿蓊郁,茂林修竹,曲水蜿蜒,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恬静。我们购票入园,游人较少,没有处在闹市的咸亨酒店和其他景观的那种喧嚣。踏过卵石小径,穿行于修竹和藤廊之间,时闻曲水潺潺和林间清脆的鸟鸣,这不就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描述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那种旷世未变的景致么?清新的空气和那文化的气息让我们异常兴奋,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兰亭的悠久历史当中,顺着盘曲的幽径一路走来,眼前仿佛重现了文人墨客们于永和九年,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时的盛景。9 B" U" U8 h2 W) B; M# _! e 丹阳,百姓视点,社区,房产,装修,美食,摄影,户外,车迷,音乐,交友,人才,女性!4 j) s4 i+ a* Y 兰亭名称的来历据说是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有驿亭的缘故。兰亭虽为园林,但规模并不大,景区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布局疏密相间,小巧玲珑,典雅又不失豪放之气,行走之间常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往往穿过幽深的林木尽头,又忽然开朗,眼前又是一番景致。只见有一条“之”字形的小溪穿行而过,我脑海里一想这莫不就是王羲之当年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曲水“?直到看见旁边的一座雅致的“流觞亭”及介绍,猜想得到了证实,这的确就是王羲之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永和九年在此“修禊事”的地方,引起我们极大的好奇。坐在“流觞亭”里,脑子里却仿佛在感受着当年“修禊事”的盛况。那年三月三日的暮春,王羲之及友人共41人到兰亭来聚会,大家列坐于曲水两侧,将酒觞置于清流之上,漂流到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觞 。可这些文人雅士都不是等闲之辈,这次聚会有26人作诗37首,王羲之在高兴之余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从此以后,兰亭就成为历代书法家和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历代帝王也曾来此游览,至今亭园里还有一座“御碑亭”,碑的正反两面分别刻有清康熙和乾隆皇帝留下的诗文以及康熙帝御笔的“兰亭”石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