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游绍兴(三)大禹陵和乌篷船 |
[游记]春游绍兴(三)大禹陵和乌篷船 |
2007-07-16 msn.com.cn |
春游绍兴(三)---大禹陵和乌篷船 从兰亭出来就打车直奔“大禹陵”,探访“华夏民族的开国之祖”大禹的安葬地。从小就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事迹是人人知晓的。可我却从不知道,大禹死在绍兴。古时大禹治水圆满之日,在这里会贤臣,稽功德,于是有了会稽的地名。会稽山下就是大禹陵。汉代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而今,我们也循着古人的足迹来探访大禹陵了。 进入大禹陵,就见一个巨大的圆形广场,工人们正在铺红地毯,每年3月初5,禹生之日,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仪式,再过几天就是祭禹的日子了。 帝陵从来独占风水,这里更是依山傍水。眠牛、眠犬两山,就是大禹陵的天然门阙,山中间可见大型牌坊,上刻江泽民所书“大禹陵”三字。然后进入神道,两旁站立着五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越百米甬道,半山腰处就是大禹陵碑亭。这里苍松翠柏峙立,碑上所镌“大禹陵”三字为明朝绍兴知府南大吉所书,笔力遒劲,气势不凡。禹是一个非常务实能干的人,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专注认真的态度,踏实苦干的工作治水成功。后来,禹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大禹不但是治水英雄,还是开国圣君。受禅帝位以后,他选贤任能,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将多元的中国建成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最后会诸侯于江南死于绍兴,葬于会稽。 禹祠位于禹陵的左侧,相传始建于夏代少康之时,以后曾多次毁废又多次兴建。现存的禹祠是近年来重建的,共两进院落,中间以天井相隔,极富江南民间建筑特色。祠前一泓清池,悠然如镜,曰“放生池”。“禹祠”匾由著名画家吴作人题写。前进的左右两侧有“大禹治水”、“计功封赏”砖雕,后进内立有大禹塑像。听介绍说,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曾割下塑像的头,装在板车上以反封建为名游街。这种无知的举动现在听来似乎十分可笑,可实在是一个悲剧。在那个不要文化,不要历史的年代,毁掉的岂止是一些文物,毁掉的可是一代人呀。如果他们现在回忆起当时被愚弄、被欺骗做出的种种荒谬之事,心中该做何感想呢? 禹庙位于禹陵的右侧,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以后历代均有所修建。庙内自南向北依次分布有辕门、照壁、岣嵝碑亭、棂星门、午门、祭厅、大殿等建筑。那照壁上刻的是“贪兽顾日”浮雕,一兽用利爪收受各种财宝,还张大血口,企图吞吃红日。这个浮雕的寓意在于告诉各级官员,应以大禹为榜样,切莫利欲熏心,做大禹式的清明廉洁的好官。照壁前就是岣嵝碑亭,这是明代绍兴知府张明到根据岳麓书院拓本翻刻的,文字奇古,记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和功绩,又名“禹王碑”。向前就到了禹庙的午门,其后为祭厅,都是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的木建筑。祭厅是历代祭禹的场所,历代皇帝多有亲祭或请官员代祭,禹的宗族和民间也前来祝祭。两侧立有自宋代以来祭禹碑。最后的大殿有康熙亲自祭禹后留下的“地平天成”四字。祭厅东、西两侧为配殿,其中东配殿内放置有明、清时祭禹的碑刻30余件。中间有一个御碑亭,刻有乾隆的为禹庙亲书的一首诗。 窆石亭在东配殿后面的山坡上,窆石其实是一块石碑,这块石头形制独特,样子像个秤砣,上有一个圆洞,上有很多汉代以来的碑刻,是年代最久远的古迹。许多人都考证过这块石头是用来作什么的,上面的圆洞四壁光滑,应是刻意造成,有人说是大禹下葬时所用工具,也有人说只是禹葬于此的一个标记,不知有没有依据。在这里还能看到禹穴、宰牲房、菲饮泉、咸若亭、大禹陵碑廊等。这里一切让你深深感到中华民族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积蕴的深厚,景区宁静、庄严,气势恢宏,却并不奢华,景色秀丽,山水相间,一个探访华夏历史和欣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从禹陵出来,一条蜿蜒的小河横在面前。河面上泊着十几只乌篷船,船工招呼我们上船,说是可以一直把我们送到市里。谈好价钱75元,是官价。来到绍兴,当然要乘一次乌篷船,才能体会这具有独特韵味的水城。这船的船篷是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叶,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绍兴方言“黑”叫“乌”,乌篷船由此而得名。我们于是下船,从水路进城了。“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还是八百年前陆游笔下的乌篷船。我们乘坐的并非为旅游改装过的乌篷船,那种船上是有座位的,而我们这个小船是直接坐在舱底的棉垫上,且篷子很矮,如果进到舱里是抬不起头的。好在天气很好,不冷不热,我们于是渐行于水乡泽国。头戴乌毡帽的船老大大约50多岁,一口绍兴本地话听来十分费力,乌篷船悠悠前行。船老大手划着桨,脚踩着橹。这是绍兴水手独有的绝技。一艘乌篷船迎面而来,大家都是靠左行船。两位老大扬手招呼对方,古朴风情,悠然而生。河道或宽或窄,堤岸或远或近,山野和村落时隐时显。离开大禹陵不远,就看到一个小戏台,应该是鲁迅先生社戏中描写的水边戏台,如有戏时,十里八乡的人都会乘着乌篷船赶来看戏,那样的情景仿佛就在你的眼前。这流淌了千年的河水,依然不尽地缓缓流淌着,穿过精致朴素的古桥,穿过平淡的岁月。让人有多少思绪和幻想,就像回到了了那牧歌式的田园。我们的船穿过各式石拱桥、平桥、廊桥,看着与我们乘坐的乌篷船擦肩而过的一艘艘轻舟穿梭在小小的河道上,恍然间,觉得自己亲临于一幅幅绮丽水乡的优美图画中了。 可惜岁月无情的打碎了我们的田园美梦。向前行时,再看不到两岸大片的油菜花,代之以一座座小楼(农民被征地后盖得拆迁楼),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可住惯了水边小屋的人们并不领情,他们不用干净的自来水,宁愿跑到河边洗菜、洗衣服、涮墩布。我们一路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河里于是有了许多垃圾,大大加剧了河水的污染。沿途有许多印染厂,纺织厂,(绍兴的印染业很发达),河道里还有许多报废的船。在这个历史转型期,农民大量失去土地,工业的发展造成了环境的破坏,更向绍兴提出了向何处发展的问题。禹陵、秦望、兰亭、沈园、青藤书屋、鲁迅故居,从古到今历朝历代留给后人的人文景观无一不傍着水。沿着一条水巷前行,可以过闹市,穿民居,沿岸总能见到几处深深的庭院,黑洞洞的台门,那台门内一定出过名人,有过故事和传说。绍兴的文化就这样被水贯穿,就像一本用水写成的书。这真让人担忧,绍兴如果不能治理好水环境,就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美丽的水城,更难保住文化历史名城的声誉呢。 (祭禹台) (大禹陵) (窆石亭) (乌篷船上看戏台) (住进楼房的农民河边洗衣洗菜) |
转自:http://travel.msn.com.cn/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018348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