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拜谒大禹陵(游记) |
[游记]拜谒大禹陵(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那年到宁波游览了蒋介石故居和曾经囚禁过张学良将军的雪窦寺以后,我们又来到了绍兴。一到绍兴,仿佛鼻尖上就能够闻到散发在空气中的一股淡淡黄酒的香气。绍兴老黄酒名闻天下,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早就了解到黄酒是与绍兴人淳朴的民风分不开的。其实绍兴闻名于世的何止是黄酒呢?既有与鲁迅作品有关的咸亨酒店和孔乙己,以及被满清政府杀害的我国民主主义革命者、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烈士,还有陆游与唐婉因一首凄婉缠绵的《钗头凤》而让人动容的沈园,当年王羲之曲水流觞、邀集群贤修禊事的兰亭,此外还有鲁迅故居、东湖、吼山、柯岩、鉴湖等等,除此之外我最想去的就是拜谒大禹陵了。 大禹是我国传说中在四千多年前的一位治水英雄,据《史记-夏本记》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他的陵墓就在绍兴市东南4公里处,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有禹池,风景非常优美。 仲春的清晨,风和日丽,我们乘公交车直达禹陵。绍兴城水网密布,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直到禹陵前,两岸有枕河人居,石桥飞虹,很有一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意境。河上悠然缓慢地行驶着好几艘乌蓬船,戴着毡帽的摇船老汉用绍兴话盛情地邀请我们上船,这时我真有一种体会乘坐乌蓬船的冲动,但还是谢绝了老汉的盛情,因为我们已到了大禹的身边。 由于是清晨,游人稀少,整个陵园里绿树环绕,古槐蟠郁,松竹交翠,一片静寂,只有耳畔传送来林间藏鸟的鸣啾声。清新的空气带着春天湿漉漉的温润气息更增添了我们的游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穿过长长的甬道,便可看到书有“大禹陵”三个大字的碑亭。我记得曾看到过周恩来总理当年一身戎装站在这刻有“大禹陵”的碑旁照的图片,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们当然也不会忘了摄影留念。这经过描红的“大禹陵”字碑是明朝嘉靖年间绍兴知府南大吉手书,字体敦厚隽永,苍劲有力,让人感受到后人对大禹的崇敬。 禹庙是禹陵最重要的部分,坐北朝南的宫殿式建筑,依山势而建,逐层升高,雕梁画栋,高甍飞檐,有红墙四围,气象庄严。传说在大禹死后其儿子夏启就曾修建禹庙,可是难禁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历代屡建屡毁,现存禹庙的大殿是民国时重建,而其他殿宇均为清代所建,巍峨壮观,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斑剥的颜色显露出风雨沧桑。我站在大殿里仰望大禹高大的塑像,心潮难平。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会如此崇敬谟拜大禹呢?相传在尧舜时代,洪水泛滥,人民深受其害,禹受命治水。他告别了新婚四天的绍兴妻子涂山氏,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吃尽艰苦,终于平定洪水,造福百姓,所以得到万代瞻仰。特别是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在我们青少年时代就被深深地感动,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虽然我面前的大禹塑像面容威严冷峻,可仍能感受到他克己奉公,体恤民情的一颗赤子之心!在大禹庙内立有许多历代帝王来此祭祀后留下的碑刻,使大禹这种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得以传承延续。据介绍,现在禹陵附近的禹陵村住户多为姒姓,就是禹的后代,至今已传至144代了。我们缓缓地参观整个恢宏的禹庙,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天地茫茫,宇宙洪荒的远古时期,感慨人类与自然的艰苦奋斗的历程。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ad24601007xla.html3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