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昌大佛寺游记 |
[游记]新昌大佛寺游记 |
2007-12-04 live.com |
5/10/2006 暮春四月,又到了出游的好时节。与往年不同,这次公司一改江南山水路线,组织了一次人文之旅。一大早,我们沿着“唐诗之路”前往素有“东南眉目”之称的浙江省新昌县。 午饭过后,我们来到了此行最重要的景点——大佛寺。与想象中的不同,下车后我见到的并不是与一般寺庙那样的山门,而是一座灰黑色的仿古城墙,寺在城内的山上。一过城楼,门里门外截然两个世界,迎面一片山野园林风光,仿佛滚滚红尘瞬间就被隔在了城外。 一路前行,沿途观赏着那些摄制组在拍摄金庸小说电影时留下的场景。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沿山道拾级而上,远处绿林满目。山谷内,寺宇嵯峨、重楼叠殿,这使我突然联想起了佛教圣地普陀山的景观。天造地设,灵异神奇,置身于其间,便会引你进入某一种境界。此时左右环顾尚不见大佛尊容,连大雄宝殿都不知在哪里,也许这正是大佛寺藏景的妙处所在吧。 大佛寺岩,依山谷地势而建,随着长长的黄墙曲折入内,沿途曲径通幽,步步有景。蓦然回首,忽然峰回路转,瞥见右前方沿山而矗一幢五层重楼,直上岩头云霄,深藏于南明山峡谷中的石城古刹――大佛寺顿时映入眼帘。真可谓“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啊!其间古木参天,景色宜人,难怪当时的刘勰在一书中要将其誉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我迫不及待地步入寺内,只见一尊高16米的大石佛合掌端坐。从导游的讲解中得知,寺内石窟中的石雕并非通常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而是弥勒像,系由南朝齐梁年间的三代僧人穷尽毕生精力雕凿而成,“三世圣迹”的传说使我感奋不已。非但如此,古代雕塑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还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人的视觉差问题,使大佛显得更为形象庄严,想必这就是大佛的艺术价值所在了。正如碑文所言:大佛为“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大佛寺旁的千佛岩,雕有一千多尊高不盈尺的小石佛,也可见千百年前新昌石匠的精湛工艺和慧思匠心。 此前曾从同事处听说,在离大佛寺不远处的盘虎岩峡谷中还有一尊露天大佛。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设计者巧妙地人工加装一高10米头像,使一尊头顶蓝天、笑口常开的露天弥勒呈现出来,憨态可掬。不禁使我想起了赵朴初先生的一句话:“弥勒无不在,处处未来佛”。此次未能观其全貌,实乃憾事啊…… 大佛寺景区的绿意葱茏,山青谷翠,岩险石奇,令我在欢游中生出“恨不将身化山水”之叹,而“到此看无厌”更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 7:48 AM | Add a comment | Read comments 5 | Send a message | View trackbacks 0 | Blog it Comments
|
转自:http://yuryzhang.spaces.live.com/Blog/cns!9ADD7D23F03C284F!147.entry4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