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水间,一个人的游走――香格里拉篇(上...

[游记]山水间,一个人的游走――香格里拉篇(上...

2007-07-27    ctrip.com

看惯了丽江的热闹,我渴望一种宁静,6月4日,我起的很早,悄悄地出门,太阳还在云层下面挣扎,整个古城氤氲在一片薄雾之中,街道空无一人,夜里的喧哗被河道里的流水荡涤的无影无踪,路灯还在亮着,遇到一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和几个象我一样拿着相机四处寻找的人,在嵌雪楼上往远处眺望,整个古城一览无遗,斗檐挑屋,错落有致,青砖黑瓦,肃穆凝重,较之那些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这里,更让人留恋。

今天去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过去不是这个名字,02年当地政府为了吸引游人经国务院批准将中甸县改成香格里拉,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明智而意义深远的,这四个字,光是读起来就让人有一种向往,舌齿颚居然可以碰撞的如此完美,真是一个奇迹。这里是藏区,过去属于西藏,1724年,五世达赖将这块地方作为礼物送给当时的雍正皇帝,才开始归云南管理,因为它地处青藏高原,所以从地理意义上来讲,它仍然是西藏的一部分,1950年5月,中甸和平解放.归属丽江地区行署。1957年9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并设州府于中甸县。

云南的旅游也是实行地方保护,到哪里去旅游要用哪里的导游和司机,带我们去香格里拉的导游叫“农布扎西”,黑黑的,藏区,本来就没几个“白人”,个子不高,也就一米六多一点,很风趣幽默,说他生下来时,由于短小,父母以为养不活,所以连一般孩子应该做的类似于西方洗礼的成人礼仪式都没有做,因为孩子一做完洗礼在藏民意识中就是一个人了,中途夭折后就要举行死亡仪式,做死亡仪式很花钱,他们家穷,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没想到他居然顺利地活了下来,而且成了他们家里比较有出息的一个,藏民有名没有姓,一般孩子取名字都是到喇嘛庙里请喇嘛取名,要花钱,他的名字是家人随便起的,“宝贝吉祥”的意思,他要求大家叫他“扎西”,而不要叫“宝贝”,以免引起误解。他还有一个汉语名字,叫杨小华,是他上学时的杨姓援藏教师给起的,一班人都姓杨,女的叫杨小花,杨小妹什么的,男的就叫杨小华,杨小树,挺有意思。西藏地区直接从农奴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观念比较落后,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不重视,他能上学,除了国家从1988年开始对藏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再有就是他坚持上学,国家会每月给他家里二十元钱,有人管教,还能挣钱,藏民自然何乐不为,所以,他也就成了他们家唯一一个接受汉室教育的人,否则,他也就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普通放牛娃。

长江第一湾,用农布的话说,是个垃圾景点,金沙江的水已经不那么清澈汹涌,因为长江从这里改变了方向,原来向南,现在向东,多少也有些代表意义,看一眼也就罢了。虎跳峡很不错,路完全是从山腰上开凿出来,拦着护网,仍然不时有石头滑落,感觉很不安全,远远地就听到了水声,一块巨石,挺立江中,据说是一只老虎从这边的山由此石跃上对面的山,脚印已经不太清晰,毕竟年代久远了,现实和传说。

虎跳峡是丽江与中甸的分界线,再往上走,就进入藏区,根据海拨高度的不同,这一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少数民族,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海拨1800米至2300米,以农业种植业为主,彝族分布在2300米至2900米,主要农作物是适合这一海拨区域生长的土豆,所以有句俗话,说彝族人“早上吃土豆,中午吃马铃薯,晚上吃洋芋”,其实全是土豆,海拨3000米以上就是以畜牧业为主的藏族了。西藏地区号称世界第二极,生活条件是除爱基斯摩人之外第二艰苦的一群人,在漫长的冬季里,藏民们无所事事,便通过各种节日来消磨时光,藏民一年有55个重大节日,节日期间,藏民们挨家挨户地聚会,唱歌跳舞,所以形成了“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传统习惯。

行程上有小中甸花海,司机说你们来晚了,半个月前这里还满山遍野,现在已经不太好看了,在一个购物店停车时,我走的稍微远了一点,想拍远处的山,有几个藏族小孩子围上来,要钱,说是要上学,小手黑黑的,很可怜。

与丽江一样,香格里拉也分为新城与古城两部分,古城里正在改造,新修的店铺,弄成古色古香的样式,模仿的并不逼真,乍一看,与丽江古城并无二致,街道都是青石板,据说夜里这里的石板会反射很强的月光,所以又一个名字是“月光古城”,这是曾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滇藏公路77年通车后,茶马古道成为历史,只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和厚重的记忆,过去走20天的路现在只要20个小时,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进步。转经桶是世界最大的转经桶,据说里面珍藏了无数宝书,转一圈等于读一遍,如此省力,难怪每个游人都要抚走一番。从平台上眺望古城,群山环抱,蓝天白去,很是壮美。

藏药是藏区五大谜之一,被说的如此神奇,总有道理,毕竟是个与现代文明距离较远的地方,藏民一生很少洗澡,导游的解释是在海拨高的地方洗澡浪费体力,恶劣的生活环境也使他们也不太注意卫生,而他们却极少生病,尤其是妇女,除了他们的身体素质强壮之外,只能归于藏药的神奇。西医的先进不过是头疼治头,脚疼治脚,加上那么昂贵的医疗设备,让太多的国人不敢生病,藏药能在这么长远的历史中得以留传,起到作用,我感觉远比直来直去的西医更有内涵,那些温文而雅目光沉静的藏医也比个别穿白大褂子的黑心医生值得珍惜。

藏民家访是晚上的节目,一车31个人,只去了我们13个,导游说出来玩就要图个高兴,不要总有提防心理,其实在藏区,全民信教,佛教讲究的是来世,重死不重生,所以每个藏民都会把今生多做好事列为信条,即使今生受苦受难,他们也会把希望寄托于来世的转变,而不会在今生做改变的努力,所以农奴社会才在西藏维持这么久的时间,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说是愚民政策有点牵强,但是,它确实维持了整个藏区社会秩序的稳定,积极作用还是有的。“如果你总以恶意度人,即使你面对满山盛开的杜鹃花,你也认为它们在取笑你的忧伤。”导游说,即使这样,其余的人还是没有动心,我感觉也不完全是150块钱的问题。

青稞酒,酥油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歌罢舞起,酒尽肉来,几个穿着华丽服装的康巴汉子将气氛调理的尽善尽美,不愧是吃肉长大的一群人,身形骨胳处处显得那么夸张,扎着我们印象中代表女性柔美的长辫子,更衬出那种原始的粗犷,我与其中一个“拨河”,只能略作挣扎,一名女客兴奋中跳入他们集体舞的队伍里,丝毫没感觉到是一种捣乱。当地最有名望的一户人家,名字叫格恰热娃(藏语,人间天堂的意思),是香格里拉县的副县长,房顶插三面旗(是藏民一面,家里有喇嘛一面,家里有国家干部一面),糌粑是青稞炒面和酥油茶搅在一起用手捏成的一种食物,来的人都努力克服着那种不洗手就吃东西的心理障碍,捏完后,我问导游,在哪里擦手,“往自己衣服上擦。”藏族人不怕脏,谁身上衣服上的油多,说明谁的生活越好,晕死。家人轮流敬酒,我都感觉不胜酒力了,常拿起相机躲避,青稞酒还是有一点后劲的。

差不多的时候已经近十一点,我们中最活跃的那个女客喝多了,车将她晃到宾馆楼下已经不能自理,她的女同伴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我左顾右盼,三楼啊,只有牺牲一回了,没想到,她居然把晚上吃喝的肉酒全吐到了我的背上,幸好我在丽江新买的外套物有所值,速干型,洗过第二天早上就能穿了,而她则说什么都不记得了,晕,白学了一回雷锋。

(丽江古城)

(虎跳峡)

(香格里拉)

(全民信教的地方)

14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