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1

[游记]香格里拉游记1

2007-07-27    sina.com.cn

三峡、亚丁之旅
巴山

前几天青藏铁路都修通了,直达拉萨单程坐票才300元钱,让我好心痒,真想找一位胆大心细、英俊有才的帅哥为伴同游藏羚羊的故乡青藏高原。我想起四年前我的这次半自助半深度旅游经历,感觉多美。几年过去,经历了无数挫折、历练,不变的是我的心还未老,人还是单身。简单、纯洁又有品味的男士对我来说如同封藏在喜马拉雅山巅的化石,永远也碰不到。翻开那年的游记,寻找一些年轻的欢笑,让抑郁的心接受一点青春气息,重游一遍曾经到过的地方,让美好的回忆为自己疗伤。

黄金三日游鄂川
千里江陵半日还 [三峡大坝剪影]

2002年距国庆节还有三天,我与同伴凤鸣就开始了匆匆如行军般的旅程。为了最后看一眼涨水前的三峡, 我们的计划是先坐火车到武汉, 由武汉取道至宜昌, 从宜昌坐快船走水路到重庆, 然后乘长途大巴至成都, 与事先约定的旅行团会师;保证10月1日顺利出游川西南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稻城—亚丁。由于我的同伴准备得充分,早已电话订好了这几天的住宿及船票,我们从容有序且高效地完成了所有计划。 
虽然时间紧张,我们也没忘记在刚到武昌的那半日里游览了自古诗名远播的黄鹤楼和刚刚更名为辛亥革命博物馆的“鄂军都督府”。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之滨,蛇山之上(一个小土坡而已)。前后有“气吞云梦”、“楚天极目”等牌匾。那天天阴着,站在黄鹤楼顶远望江上烟波,除了笔直的武汉江桥和依稀可认的长江水, 便是满眼参差错落的新楼与旧楼,搞不清哪里有汉阳树,哪里是鹦鹉洲。不比6年前我乘船江上过见到此楼时更兴奋。楼下的一幅楹联倒是颇有气势:爽气西来,云雾散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不禁让我暗自吟颂了好几遍。
在参观“鄂军都督府”的时候恰好碰到一个导游正给一个导演讲解历史渊源,我们立刻跟进听了一阵子。这让我们知道了黎元洪“骑虎难下”的故事。原来辛亥革命虽然轰轰烈烈,在武昌起义的历史局部中还有一些“拉大旗,做虎皮”的成份。当年起义军虽然勇猛夺取了政权,却嫌自已的指挥者官阶小,难以孚众,于是硬是拉出原本糊涂中立的黎统帅(是个旅长?)将其软禁于虎皮帐内,闭门苦思三日后才“万般无耐”地出任了革命军鄂军总督。经历了若干风云变换,他又顺理成章地被抬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宝座。这“鄂军都督府”的建筑结构保存了当年的原貌(除了一小部分曾被日军炸毁的屋顶),欧式风格,落落大方。建筑表面历经这许多年还光洁如新,令我惊讶。 [鄂军都督府]

长沙水不知何味,武昌鱼简直好吃至极。这是我和凤鸣出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后在一家近旁的小店里享受午餐时达成的共识。一道清蒸武昌鱼肉质鲜香嫩滑,肥美无比,很快就变成一副骨架。这是我此次出游吃到的三种美味鱼(湖北武昌鱼、重庆水煮鱼、理塘无鳞鱼)之一。这让我知道:武昌鱼还是要到武昌来吃。吃罢午饭,匆匆坐上发往宜昌的长途汽车,到宜昌时已近黄昏。等找到电话中约定的太升旅社的毛小姐,拿到次日头班发往重庆的水翼飞船的船票,并被安排进旅社的房间,天已经黑了。 
当晚在这个我从来没到过的江滨小城里我和凤鸣决定去逛一逛这里著名的葛洲坝。空气很舒爽,我发现包括为我们服务的旅社小姐、公交车上女乘客在内,这里到处都是美女。(这种感觉被回来时的出租车司机言中了。他说宜昌自古就出美女。王昭君就是这一带的人。)在夜色中我们见到了葛洲坝的船闸。看船闸蓄水放船是很壮观的。我的同伴没有见过,而我曾在船上见过一次,但终有点“不识过船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船中。” 这次经过耐心等待,我们看到了一个船闸里七、八只上水大船过闸的全过程。我以为能看到江水流进闸门的样子谁知等到水位已经抬高,脚下坝底部的涌潮声传上石板,那低处船上矮小的人群在数分种内就接近了我们的高度时,才意识到在坝底放水是非常高效,过船根本看不到一点急流。
次日凌晨6:50,我们坐上了可以实现我们快速挺进四川的水翼飞船。到重庆水路1300多里。行程近12个小时。真可谓“千里江陵半日还”。沿途还能浏览三峡风光,好不惬意。我们俩一进船仓就放好行李,几乎没有在自己的座位上停留,就迈进船仓侧翼的了望口处,意欲占领最佳观景位置。这飞船前后仓都是密封的。中间的连接处虽然通风,但有高墙挡着, 什么也看不到。后仓尾处唯一有甲板的地方却是水击声扬、浪花飞溅。只有侧翼这个窗口还可以用略局限的视野浏览真实的世界。朝辞宜昌朦胧的旭日,掠过小桥流水和撒网的小船, 飞船飞快行驶在宽阔的江面上,沿途欣赏着一幅山水长卷,空气湿润清爽,心情格外舒畅。两岸奇丽的岩石,秀美的山川;青翠中隐藏的山居、别致的古建;江上往来的客轮,大小的拖船,一切景致都被纷纷甩过,无暇细辨;可谓“两岸猿声无觅处,轻舟已过万重山。”摄影很困难,只要把头稍稍探出窗口,就听呼呼风响,急风吹面,吹得眼不能睁。站久了寒气难当。 [三峡山水略影]

同船的客人很少象我们这样,他们多是抽烟时才聚到这里来。但也有例外:很快有人拿着摄像机来到窗口,聚来看景的人也多了。我问凤鸣,刚才看到什么景致了?她说看到了黄陵庙,三峡大坝也见了。“三峡大坝”?我暗自吃惊,我始终盯着右侧江面,怎么一点儿没见呢?以我6年前的经验,应该还没到——果然,事实证明她看到的只是一个不起眼山头上的什么标语。在眼前的航道上,对面的江岸才变成整齐延伸的堤坝。聚来的人都开始关注前方的视野,手持摄像机的人也开始拍摄。这才是三斗坪三峡工地。飞船靠近堤岸飞行,由碎石和砂砾堆砌的堤岸看起来只是工地的地基和备料场。很快,在它前方的尽头终于出现了高高耸立的弧形石墙,厚厚的石墙从江中突兀而起,飞船突然由此转弯, 绕墙而过,背后留下它雄伟、高大的剪影; 而更高大的巨型船闸也刹那间撞入正面近距离视野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预言变成现实,就在眼前!我问凤鸣:“和刚才你说的‘大坝’比怎么样?”她笑道:“那哪是什么大坝呀,简直就是小栅栏。”
由于没人讲解,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过了西陵峡的“兵书宝剑”、“牛肝马肺”峡,香溪、秭归的屈原和昭君故里没看到一点影子,一不留神船已过巫峡。巫山十二峰唯有神女峰显出一些傲人的高大。一块凹陷的光滑石壁上刻着的“孔明碑”一闪而过。(传说孔明曾在这里书写“重岩叠嶂巫峡”六字。)转过山角,光线挥撒、穿梭于层层山峦间,甚是好看。我的同伴夸赞起这里独有的大气;我也喜欢巫山的宽阔、秀美,自然中透着些许神秘。而瞿塘峡的夔门则是另一种风格——当仁不让、争霸群雄的感觉夺路而生。夔门是我上一次乘船错过的景致,这次虽仔细等待,却哪容细看:只见一堵笔直的暗墙压过来,凤鸣直呼上面有字,定睛看去,那是“夔门天下雄,船只轻轻过”等大字,待刚刚看清,船已疾驰而过了。
短短的三个半小时就船过白帝城,结束了三峡游。剩下的水路便是边休息边浏览,匆匆赶路。有时船过一些浪急的浅滩。沿途多有朴素的乡土和柑橘的气息,山上生长着很多棕树。能看到的特殊景致不多,我们看到了丰都山上的人造“大鬼头”,涪陵的白鹤梁和乌江岸边的繁华山城。倚窗贮立,凝视涛涛不尽的江水,令人伏思遐想。夕阳夕下时分,红色的光影在江面上起伏、流动;江岸、小船或江心的绿洲不时在其笼罩之下,与亮丽的波光组成一道道美好的晚景。凤鸣在此时疯狂地捕捉夕阳的足迹,抢拍了一大卷夕阳“玉照”。本想这么快的船速,光线也暗,不见能拍出多么好的效果,没想到当晚在重庆我们入住的会仙楼宾馆下一家婚纱摄影楼,这些玉照被数码冲印得也象披了婚纱一样秀丽多姿,让我惊讶于怎么比当时看到的还好。
黄昏时分到达重庆,背着鼓鼓的背包弃舟登岸。朴实的棒棒军看到我们,想和我们套近乎却没有成功。夜宿晚灯初亮的山城,在一个小窄巷里吃到了正宗的又麻又香的水煮鱼。(事实证明,水煮鱼还是要到重庆来吃。)我们的宾馆在山城繁华的市中心。这里有我的亲戚二叔,但看看时间已晚,次日要急着赶路,就放弃了“深夜拜访”。一夜无话。
9月30日晨,我们坐豪华大巴离开重庆,驱车5小时来到成都,按时完成了三天的任务。

锦官城阴云似雨
新都桥星光灿烂

中午时分,天阴阴的,与北京联络人赵雯小姐通了电话,并住进组织此次稻城自助游的潘先生和陈先生给我们定好的珠峰宾馆的房间。联系妥次日集合的时间后,下午在成都小转。由于二位先生还没有给我们订返京的飞机票,凤鸣略有不快。看来只能买全价票了,而不是预先想到的打折票。反念想,黄金时间的机票确实难定,全价票也有能改签的优势,只好随遇而安了。
成都属于盆地,没有一点山的影子,气候多阴雨湿润,街面上的商家、街景对于在北京过惯的人来说没有新鲜感。独有较多出现的风味小吃、茶楼和优雅别致的人力车显出南方城市的特色。但更具魅力的还是难得的西南蜀都的历史文化与园林秀色。阴雨蒙蒙中我与同伴重游了我十六年前曾经来过的武候祠。里面庭院清幽,屋亭肃雅;竹木葱郁,绿得诱人,此种秀美北方难得一见。作为蜀地中心,刘备墓葬于此;但人们对鞠躬尽瘁、智慧贤良的武候诸葛亮的敬仰可能更胜一畴,所以历来香火旺盛。这里含有杜甫诗意的楹联随处可见。祠内除供奉的塑像,还展示有当年诸葛亮为精简行军装备而设计的诸葛鼓:可一面当锅,一面当鼓,经济而实用。屋内顶梁上,写有诸葛亮训诫子孙的八字箴言:“淡薄名利,宁静致远”——境界之高须仰视之。在一座君臣合祀祠前,众多文官武将的“相貌”不免有些呆板雷同,但一幅岳飞真迹《前出师表》却把一种古人深邃的赤胆豪情、忧国之心尽录笔锋,令今人思绪横飞,激动不已。凤鸣又用相机把全部字迹考备了一份。
傍晚我们坐了人力车,吃罢数家名小吃,凤鸣还受用了一阵“推拿按摩”,回宾馆安寝,准备着10月1日的来临。

这一天终于来了。我们装束完备,早早在大厅里等待。不时下来一些欲出门旅行的客人。看看约定时间已到,仍没人和我们联络。潘先生、陈先生来了吗?服务台前有两个胖胖的、大模大样的人在那里转来转去,不象游客。凤鸣问我:“他们象不象特务?”我说象。导游怎么还不来?凤鸣拿起手机拨通了号码。只见刚才那二人中的一人也拿起电话。“我们到大厅了,你们在哪?”“我们也在大厅。”——原来他就是潘先生,后来旅途中大家管他叫潘潘。
我们签定了旅行合同。很快,赵雯小姐带着4名年轻的广东游客和另一名同行的北京客人来到大厅,也签了合同。人员全部齐整,导游陈先生留下给我们定机票。于是我们加司机一行10人,坐上一辆暗红色的三菱面包车,于9Am从珠峰宾馆出发,开始了7天的香格里拉之旅。
车行成雅高速公路,开得十分爽快。潘潘说了些导游的台词。尽管天色不够明朗(据说成都有雨),当我看到远山和远处悠闲的乡村小屋时,真希望这是自己的家。车过青衣江、雅安,开始往高山上跋涉,道路逐渐崎岖变窄,往来的车辆也增多,车速越来越慢。这是西南地区唯一一条通往青藏高原的川藏线318国道。沿途见到一长队从西藏下来的军用卡车,车上写有“军民鱼水情”、“藏汉一家亲”等字样的标语,限速仅15公里/小时。中午时分穿越了目前国内最长的公路隧道——二郎山隧道,行程4公里。此后的路便越来越糟糕,多是没有修好的泥路,车辆只能颠簸着缓进。遇到路窄车多的地段常常停车等候,比步行还慢。
“快到大渡河了吧?”我望着窗外的山景发问。这是我预习网上资料得到的理论。潘潘说还没到。我感觉心中有一种期待。可能是从小看电影《大渡河》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的缘故,我比红军还盼着“飞夺”泸定桥。
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大渡河。公路在高高的山腰上,大渡河象一条深邃的亮带缠绕在山脚下的深谷中。由于只允许单行通车,前方的车都排着长队陷在泥里,走不动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与凤鸣急忙下车观赏大渡河。我走到崖边,感受着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河谷的险峻,不知不觉向前走了50米,以不同的变焦拍摄了7张照片。
回到车里遭遇了大家的嘲笑:有人说我是“短跑冠军”;有人说我可以出一张大渡河专辑了;还有人说我谋杀胶卷——那天天色确实不好,景也不够佳。赵雯说她拍仙乃日雪山也没拍到7张。而令我兴奋的则是大渡河的历史:那里有太平天国的悲壮传说,也有红军长征的英雄故事。
下午3点过半,车才挨到沪定县。县城不大,这里的房屋看起来也很平常,多是半旧不新的现代建筑。不寻常的是大渡河上架着的这座铁索悬桥:此桥始建于300年前,桥身由13根粗大的铁链锚固于大渡河两岸,长约100米,宽3米,上面铺着双层条形木板。67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在这没有木板的铁索上成功抢渡大渡河,击碎了敌人欲借大渡河消灭红军的梦想。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而今走在晃动的铁索桥边,望着桥下略有些湍急的河水,想象着当年这里桥更陡,水更急,战火纷飞的情形,似乎离现在很久远了。一个胖胖的少年租了红军服站在桥头照像,有人说这哪里是红军战士,简直是地主嘛。南岸桥头堡的高处依山建有屋宇,爬上一看,无非还是供奉着菩萨,香烟缭绕,我与凤鸣异口同声地说没意思。在我的心目中,我对红军的崇拜要胜过菩萨一万倍。 [大渡河-泸定桥]

我们在泸定桥边的一家餐馆里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顿过时的午饭。饭后继续颠簸上路。远远地望见一座山顶有些残雪的山,北京来的周莉兴奋地喊:“看——雪山!”开始大家还不相信那是雪,污陷她是“高原反应”,待看清了才有人纠正:那是带雪的山,或山上有雪!后座的广东小伙儿陈师傅指着同伴对大家说:看这是不是高原反应?大家回头望去,只见他的同座黄师傅已经斜倚着脑袋酣然入梦。大家想起潘潘说的“嗜睡”也是高原反应的症状之一,纷纷赞成这个判断的正确。
车沿着哲多河行驶。道路依然崎岖、颠簸,据说颠得后排的同志时常“交换位置”。哲多河充足的水源、洁白的浪花使北京客人惊羡不已,倍感珍奇:“在北京要能见到这样的水,早就排着长队收门票了!”傍晚到“跑马溜溜”的康定,从城边过。据说山上有跑马场,但我们停车加油的地方看不到什么景致,也没有过多停留,就趁着暮色尚未褪尽,接着赶路翻越哲多山。
夜幕降临。海拔逐渐抬高。晚7时3刻翻过海拔4298米的哲多山垭口。山上寒气袭人,路旁的积雪近在咫尺。天上的星星一颗一颗露出了脸,亮得就象被擦过一样。一个小时以后来到了海拔3450米有“摄影天堂”之称的新都桥。车开到一个藏家寨的藏式民居下。主人和他们家里一对漂亮的儿女——身着鲜艳藏袍的少年已经站在门口等着迎接我们。潘潘一下车主人就过来和他热情握手。而一天璀璨夺目的繁星与清澈的银河则使更多的人下车后都兴奋地叫起来。我已忘记有多少年没见到这样的星空了。在大城市里住惯了,总以为天上不再有那么多星星。如同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原始的,梦幻般的,与真实的宇宙接近了的世界。站在这里,我好想学天文。
在去村里赴晚餐的路上,我们全都在讨论星座。面对纵贯南北的天河,周莉凭着儿时的知识辨认出了牛郎、织女和北斗七星,指着那些闪烁的亮星给我们兴奋地描述。饭后回来的时候,广东小伙儿黄师傅和陈师傅继续研究天象,并对方位产生了疑问。“你说哪边是南?”巧的是我正好怀揣着指南针,急忙递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倍感意外。“你们是不是在念书?”“不念——我们念过了!”我说。
我们全体住在主人多吉二层楼上一间10张床位的大房间里。屋旁还有一个露天凉台。主人把整个小楼的房间都租给客人们住,他们自己却不怕艰苦地住在楼外草地上搭的帐篷里。但这儿没有黄师傅想要的“冲凉房”使他很遗憾。饭后主人请我们到厨房小座。女主人用一个大竹筒状的高高的容器绞绊苏油茶——大概是牦牛奶的奶油与清茶的混合物,不一会儿就给我们每人倒了碗热气腾腾、奶香四溢的苏油茶让大家品尝。我们连喝三碗,感觉十分舒畅。接着主人又拿来一些自制的青稞酒,我们也喝了。喝了酒,大家互相报了姓名。黄师傅介绍自己是广东未来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不一会儿潘潘给我们演示自制糌粑——舀一勺苏油,抓一把青稞粉,然后用手拌匀。但他苏油总是放多。女主人笑道:“你变成阿凡提了!”
我们都想听阿凡提的故事,于是女主人讲:阿凡提到地主家作客,说只要一碗糌粑就够。地主见他要求不高,就答应了他。他每次放很多苏油,见青稞粉不够,又加很多青稞粉,总也调不均匀。等最后做好,已经变成一大盆糌粑了。着实让地主心疼了一回。
女主人的话,黄师傅显然没有听懂,连忙追问。周莉一本正经地向他转述:“是这样。从前有一个叫阿凡提的……”“这我知道。”黄师傅迅速、灵巧的回答把我们每个人都逗笑了。但见黄师傅一脸认真的神情听完了周莉的解释。从此以后我们很多人一听到他的广东普通话就想发笑。
潘潘的手抓糌粑终于做好,大家凡没有洁癖的人也手抓着品尝,兴高采烈地吃到一干二净。
为满足我们对藏语的兴趣,女主人告诉我们:星星是“干玛”;太阳是“你玛”;月亮是“达娃”。我对“月亮”一词记得最清楚,因为我童年时曾经看过一本西藏神话,故事里月亮女神的名字就叫“达娃卓玛”。记忆中那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个名字我始终没有忘记。

无量河高原鱼美
海子山古貌横生

10月2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大家就起床了。(起床的时候有人感到一些头痛——高原反应。周莉发现一旁黄师傅的床好象莫名其妙地跟她挨近了。)据介绍说在这“摄影天堂”可以看到南面远处的贡嘎雪山。“贡嘎”一词在藏语里是洁白之意。贡嘎山号称“蜀山之王”,海拔7556米,是四川境内最高的山。若起得早,天气好,说不定能看到什么“日照金顶”之类。然而昨晚满天亮丽的星斗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满天的晨雾和不散的阴云;别说远山,连近处的山都看不太清。大家一边叹息着一边溜达到对面的河边、草地上,期待着奇迹发生。
河岸有几头牦牛在吃草,青青的草地上时不时露出一堆干燥的牛粪。这让我想起昨晚女主人用的干柴里也有这种成分。黄师傅深情地望着这片草场,说这可以当拍电影的外景地。我赞同地说:“你可以当主人公。”谁知他马上说:“你是女主角。”陈师傅笑话他:“那让周莉怎么办呢?”“她也是呀——”他反应灵敏地回答。
一番等待之后,阴云虽没有全部散去,却也露出些蓝色的天空。几束阳光象天上的手电一会儿照照这座山,一会儿照照那座山,太阳却始终犹抱瑟琶半遮面。我们沿着草场上马路向深处的村落走去。潘潘引着两个广东师傅走得快,不知何时已转了弯不知去向。而女士们依然磨磨蹭蹭地拍山景。
我正要往里走的时候,只见潘潘他们已经转了出来。
黄师傅对我说:“刚才我们看到了天葬仪式,很精彩。”
“是真的?”好奇心驱使我加快了脚步。 
“晚了!已经结束了——刚刚结束。”
我有些不信,想听他讲一讲。于是他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一群藏民和藏族儿童如何围着死去的先驱唱歌、跳舞;还有个法师念了会儿经文,最后“哎呀”一声大叫,把酒泼到了地上;地上还有血迹……等等。听得我摩拳擦掌想亲自去看一看,听得凤鸣吓得不敢回顾。过了会儿我又追问潘潘,潘潘说没有这回事。——原来我们都被黄师傅骗了。
吃罢早饭已快9点,收拾行李准备出发。不经意来到凉台上,却产生了意外的大发现——浮云辽阔,此时却没有遮住远处天际的贡嘎山峰。这是一座高高耸立的蓝色宝顶,并没有被白雪覆盖。我们倍感幸运,纷纷把它摄进自己的镜头。出发前又看到那两个可爱的藏族少年,于是邀请他们穿上藏袍同我们合影。姐弟俩带着朴实的微笑欣然同意了。此时仿佛天公也作美——乌云没遮住他们美丽的笑容,云层间透出的阳光倒照得每个人心里都暖洋洋的。 [贡嘎山与藏家姐弟]

潘潘介绍说很快要翻三座大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一路都有美丽的风景可看。果不其然:路好、风景好,天色也越来越好,居然渐渐彻底放了晴。以至于潘潘开始羡慕起我们有“狗屎运”来。这三座山的垭口海拔分别是4412米、4659米、4718米。山谷中森林茂密,尤其是高尔寺山与剪子弯山之间的雅江两岸,植被丰富,绿树成荫;而高山顶上则是另一番风貌:全被高山草甸所覆盖,甚至找不到一棵树。这里空气稀薄,行人不由得呼吸急迫。在卡子拉山西南最高的一个雷达兵站上,好心的驻守员给我们供应了开水。我们下了车,远远地望见高原绿地上一处巨大而扎眼的白色雪团,若不走近细看,差点被凤鸣误认为是白色垃圾——她一定想,很多地方都会是这样。
感觉最佳的还是要数走在阳面下山的坦直公路上,远望群山巍峨、白云朵朵;近探山林布彩、深谷秋色。在这与山接近,与天接近的地方,心情也变得格外开朗、舒畅。大家一致摒弃城市流行歌不听,车厢里放起了辽阔悠扬的高原乐曲。一曲《青藏高原》此时即是发自每个人心底的共鸣,强烈地震撼着心灵,情景交融之处,听得人心旷而神驰……  
下午2点到达了海拔4100米的世界高城理塘。城旁有辽阔的毛垭草原。蓝天下漂动的流云很低很低,有的在近处清晰可见,有的穿行于远处与视线相平的山间。而位于我们头顶上空的那块浮云突然晴日里落下了雹子,亮晶晶的冰球被太阳晒得闪闪耀眼,很快又化得无影无踪。我们的汽车在此加了油,潘潘让我们再忍一忍,一会儿就可以到无量河去吃高原火锅鱼——那可是非常好吃的哟!
汽车走在草原上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但突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前方有一段路正在铺沥青。一群藏民围过来,说要想从一旁他们的地里绕过去,得收买路费。于是我们选择了另一边——在一条凹凸不平的泥路上开了5分钟,然后全体下车帮车登着泥坡重新爬回主路。有些人对这里的藏民很反感,但我想这么做也是避免对他们利益有损的事。毕竟他们还没有借支援西部的名义强迫我们捐款。
很快来到无量河边的珍珍鱼馆。大家围在火锅旁享受第二顿过时的午餐——但这很值得,因为这顿火锅鱼的美味名不虚传。锅底用料地道,肉质清新鲜美;红锅川香四溢,清锅香味绕舌——着实比想象的还好吃。所食之鱼称无鳞鱼,又叫高原冷水鱼,头大且硬,体滑色青,至于为什么没有鳞,还有待考证(目前我尚不得知)。这一独特的高原风味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令人回味无穷。 
饭后继续上路南行,太阳逐渐偏西,山路又变得崎岖颠簸。不久穿过兔耳山,于傍晚时分来到海子山风景区。这是一片有典型原始风貌的荒无人迹的地带:海拔5000米的高山秃岭上,地势相对平缓,凄凄红草之间撒落着不知从哪里来的巨石万千;散布着不知缘于何始的海子无数。海子大小不一, 多数清浅见底,状如河滩,巨石常突兀地矗立路旁,疑是造物神工之举。潘潘说知道这些石头是谁搬上来的吗?我说肯定不是人搬上来的。 
这里有一个原始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此处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古冰川纪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发生,印度版块向亚欧版块的撞击使这里的地势猛烈抬高,于是海底的巨石被搬上高原,海水退却留下了海子。20年前在这一带山地中曾发掘出恐龙化石,就是这里曾经历了沧海变迁的佐证。这让人禁不住想象:在如今凄凉的、与云天相对的高原荒土上,在那些巨石之间,曾几却是枝繁叶茂的雨林、湿地或湖沼;曾几还留下了恐龙的足迹……
我们在海子山的停留是由于一辆小型越野车因为车胎问题求助于我们的司机林师傅。大家趁机下车体验这里的原始风貌。车外夕阳斜照,空气稀薄,气温偏低。在荒石坡上走上数步便觉得吃力、头痛——高原反应的表现。天际的流云迅速地变换着各种姿态:或是骏马,或是海龟,或是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有的倒映在海子里,荒凉中竟有一种广袤、神奇的美。高原的寒意逼迫我们在这里耽搁不久迅速回到车里。 [高原海子山] 

继续走,车里大家纷纷讨论这儿象不象月球。而“月球”上恶劣的气候和下山时变本加厉的颠簸使晕车加高原反应的周莉几乎病倒。暮色中经过一片秀丽的河谷和看不出颜色的草地。潘潘说这是桑堆红草地,等回来的时候白天里可停车细看。晚8点在夜色茫茫中车头灯的照射下驶进稻城县城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5134715010005dy2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