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游绍兴(六)鉴湖、鲁镇 |
[游记]春游绍兴(六)鉴湖、鲁镇 |
2007-07-19 ctrip.com |
春游绍兴(六)--鉴湖、鲁镇- 来柯岩,不能不游鉴湖,这个不知漾溢了多少世纪湖水,经过了历史的变迁,风雨的侵袭却依旧碧波潋滟,柔柔净净清清亮亮,依旧如古人描绘的“镜湖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如镜,如画,美的使人心醉。乘船进入湖区,正是霏微小雨,潇潇淅淅,湖水反而更呈亮色,一会儿是琥珀玛瑙色,一会像儿珍珠银箔,细雨洒在湖面上,似有一层薄雾蒙在水面,一切都虚虚幻幻,妙不可言。 登上湖中的一个小岛,这里是酒的岛屿,用门票可换取免费品酒票。绍兴是座以酒闻名、被酒浸泡着的城市,人们把酒当作饮料,当作补品。绍兴黄酒,芬芳醇厚,色香味俱隹。关于绍兴黄酒的传说,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到南北朝时,就颇负盛名。名酒出处,必有良泉。酿制绍兴黄酒的水一向取于水质极好的鉴湖。鉴湖水来自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会稽山区,经过砂岩土一层层的过滤净化,注入湖中,澄清一碧。据化验,湖水含有微量矿物质,恰好有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因此用以酿酒,极为适宜,听介绍,绍兴黄酒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其中含有二十一种氨基酸。难怪味道如此醇厚。 游完鉴湖还要乘船才能回到柯岩景区,沿着堤岸,在霏霏的春雨中漫步,不打伞,让清凉的雨水打湿你的头发。湖岸边,那星星点点的野花,曼舒细腰的绿草,发丝般飘逸的柳枝,开满了各色花朵的的树木,映在水里,倒影重重,构成千姿百态的水中世界,真是至极的享受。不时有几条载客的乌篷船划过,搅碎了静静谧谧的琉璃世界,在水面漾成大片的涟漪。从这片湖走到那片湖,一步一种情韵,一处一个意境。在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美的流韵中,你会由不得自己,要走近它,亲近它…… 。碧水,小船,游人,绿树,芳草,用我的相机拍摄出一幅幅醉人的风景画。欣然之中便觉得湖水似乎把一切都拉入了它的怀抱,将四周的青山、亭阁、庙宇、秀树、奇石融于一体,勾划出绝妙的人间美景。 我们买的是通票,柯岩、鉴湖(其实在一起)和鲁镇,共100元。但是去鲁镇要出柯岩大门,如买通票,也有船可以从鉴湖往返。 冒雨来到鲁镇入口,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绍兴方言叫“行牌”,上书“鲁镇”两字,是鲁迅先生的手迹。一座石砌的凉亭,坐落在镇门外,一旁是鲁迅先生坐在藤椅上的青铜雕像,比真人约大一倍,颇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神韵。一走进鲁镇,但见粉墙黛瓦的古居、枕河临街的店铺、静穆庄严的寺庙、千姿百态的石拱桥、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纵横交错的深水巷,绍兴的桥文化、石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名士文化扑面而来。 对于鲁镇的建筑,一些人认为它太假,似乎鲁迅书中有什么,它就建什么。这里有豪华的鲁府,是按照鲁迅小说《祝福》中鲁镇鲁四老爷家的模样布置的,其间的台门斗、天井甬道、大厅花厅书房内宅侧厢房,均是按清末乡坤府第的模样设计的。这里有《狂人日记》中的钱府,甚至还有个疯人院和《阿Q正传》中的赵府;有阿Q住的土谷祠(太过奢华),豆腐西施的豆腐房,还有一个双面戏台。尤其是“鲁镇”老街,采用了绍兴典型的一河一湖两街建筑格局,形成了“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船楫”的水乡风景,是“绍兴城建几万丁,十庙百庵八桥亭,台门足有三千零”的立体再现。只是它太新,太豪华,所以是绍兴,又不像绍兴。还有“阿Q造反”、“假洋鬼子打阿Q”、“孔乙己”、“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河埠抢亲”等系列雕塑小品,------也都让人感到不伦不类。 “鲁镇”在鲁迅作品中仅是一种泛概念,它没有具体的方位,没有具体的形象描绘,留给人们太多的想像空间。但它又确曾存在于鲁迅故乡。鲁迅在其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事、地、物和故事情节,在清末民初的绍兴随处可见。怎样才使鲁镇真实的反映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剧、宗教、店铺和名士等诸多文化,成为那个时代绍兴的一个缩影呢?不知到鲁迅先生看了这个人造鲁镇会作何感想。 鲁镇确实太假,因为鲁迅笔下的人物原本就是虚构的。而且设计者过于追求鲁迅文章中的内容,让人觉得有点生搬硬套,又搬得不甚自然巧妙,似乎缺少了内涵。可是平心而论,如果不搬出鲁迅,鲁镇也就没有了依托。所以既来之,就把这里当作解读鲁迅文化的场所,作为了解旧时绍兴城镇的民俗风情、建筑风韵、自然景观的地方。沿着石板“老街”走去,毡帽店、越瓷店、豆腐店、锡铂店、古玩店、贡品店、油烛店、茶漆店、当铺和钱庄……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了的老店铺林立,而整条街上则弥漫着一股炸臭豆腐的味道,没有臭豆腐那还是绍兴吗?两边的酒家、饭庄中,黄酒、越菜、风味小吃也不少,迈进路边的“西施豆腐店”。坐在曲尺柜台前,喝上一口冒着热气的豆腐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那位细脚伶仃的圆规杨二嫂来。 最意外的是,我们在这里偶然看到了陈半丁的纪念馆,他是现代(1877-1970)著名画家。原本并不知道他是浙江绍兴柯岩人。他一直住在北京,后来曾回到故乡。他年轻时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57年起任北京中国画院(后改名北京画院)副院长。工画山水、人物、花卉,以花卉见长。初得任伯年、吴昌硕两家之传,后吸收明清诸家画法,具有秀润苍古之趣。兼善摹印,师法吴昌硕。它的一幅牡丹曾在人大会堂展出,文化大革命中,因为受到冲击,画被撕毁,他的儿女将画重新修补,但因有的地方无法找到,就留了白。在这里我们看到其子女慷慨捐出的大量先生作品,这里有从北京运抵绍兴柯岩的作品包括:墨荷、兰菊飞瀑、山水松浦晚眺等150余幅书画,金石印章91方,其中最大一幅题为《百花百放万古常青》的珍品,高2.75米,宽4.7米可谓国画中的“巨幅之作”。我虽不大懂绘画,但是很喜欢,倒是捎带看了一次画展。 鲁镇人很少,这天还是星期天,也不过看到几十人,应该说我们选择了五一前的淡季,还是大有好处的。不过据说这里人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本地人不会花这笔门票钱,每人50,外地人时间紧的也不愿意看这个人造景观。 回到市里,买些绍兴特产,其实除霉干菜和黄酒其他的大多是绍兴附近州县的特产,像慈溪酥糖和藕丝糖等。买点不过应个景。第二天,我们就要到诸暨五泄玩,然后到宁波。此为后话。 想来,在绍兴的两天多的时间太短,许多地方并没有都走到。久居于繁闹与喧哗的城市的人们是多么渴求一种文化的回归,希冀一种宁静、安适的生活呀。当你漫步在幽谧的街巷中,走在在垂柳依依的小桥上,徜徉在幽深的台门里,依傍在临河的戏台边,泛舟于碧波荡漾的流水中,仰观于静穆庙宇,小酌于古色酒店、品茶于临河茶室,当你细细的观赏一种景致、品味一种风俗、寻觅一段历史的时候,你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水乡的情韵和意境,而是一种心情,一种淡泊名利的平静心境。所以得慢慢的体味。但细想来,如果不是完全休闲的住下来,2 天也够了,可以游览参观的地方毕竟有限。历史的守护者们悄然离我们远去,古老的水乡风俗被现代文明逼进了历史角落。绍兴的古都风貌也被割裂的七零八落了。你其实是在蒙蔽自己,穿过时间隧道,在高楼大厦中寻觅那所剩无几的古城水乡的风貌。但毕竟它还是留下了不少。想起北京的古迹被破坏的凄惨情景才真是让人心痛呢。呼吁大家,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吧,这应是一种时代的召唤。 (古纤桥) (浮桥) (鲁镇) (阿Q住的土谷祠)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019085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