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提到博物馆,人们通常联想到大城市。殊不知,在我国第五大岛、东海重要门户———浙江舟山的岱山县,就有5家“国”字号特色博物馆,已成为海洋文化之旅的重要载体。前不久,记者游览了岱山岛文化之旅中的4座特色博物馆。 海洋渔业博物馆赏心悦目 来到岱山古镇东沙,这里是我国大黄鱼的故乡,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就设在一组清代建筑的老四合院内。14个展室采用实物、标本、版图、文字等形式,对海洋资源、渔业捕捞、渔船渔具、渔村风情等进行了系统的陈列和展览。 走进主展室眼前一亮,仿佛抵达色彩缤纷的海洋世界。实物厅里的活物令人欣喜,湛蓝的海水里清晰地看到漂亮的海星、洁白的珊瑚、深绿的海草和一些叫不上名的藻类等,有些海底鱼还住上单间。 来到标本厅,珍贵的标本让人吃惊。仅大鲨鱼的肋骨就有3根;黑黑的外壳尖尖的尾,嘴长在腹中,俗名马蹄蟹学名叫“鲎”,属鲎科类,在地球上已生存了4亿年,无可争议的海洋动物活化石;头为方圆、尾似金鱼、身子扁长约1米的“叉尾带鱼”,为国内罕见的特殊品种;俗称马小姐的黑灰色大马鲛鱼,两米半长、重125公斤,是目前国内有记载中同类鱼之最;有“地震鱼”之称的勒氏皇带鱼、有“产子大王”的翻车鱼等等,一件件精致的标本好比仿真画,让观者赏心悦目。 台风博物馆讲述奥妙 岱山北部的拷门海堤素有“浙江抗台第一坝”之称,融科学、文化、娱乐、景观为一体的中国台风博物馆,2003年建于拷门海堤大坝北岸上。博物馆外形如风中飘扬的旗帜,馆外还高悬着7件古代风乐器,蕴涵着走进台风历史的城堡之意。 进门不远,一台圆圆的仪器,能模拟惊涛骇浪里尖叫的台风;展厅放映20分钟宽银幕电影,讲述台风之害和如何防范台风、降低损失的专业知识。大批详实的文图影像资料及科学论据,让参观者对台风自然规律的形成过程了然于心。馆内分上下两层,二层有不少实物,如早年指挥当地抗台风的人用过的老式电话、手提灯等用具。靠海景处摆放着座位,是为游客观看台风所设。 灯塔博物馆启迪灵感 在常年航海人的眼里,一座座灯塔,不仅可以引导航船,更是一处处温馨的港湾。夜晚,我们走进中国灯塔博物馆参观,仿佛捧读一本充满感情色彩的文学书。 馆内一层丰富的实物、版图、文字、解说等,娓娓道出中外灯塔的历史及现状,特别是一批终身奉献给大海灯塔的守候人,更是令观者肃然起敬。影片中,世界各地形状不同的灯塔与所在地的人和风光构成独特景观,抒写出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故事。循着舒缓的钢琴乐曲来到二层,烛光中的钢琴附近,有处雅致的茶座,三三两两的游客轻声细谈。最里面有个房间灯光闪烁,推门进去一看,呵,原来游客正参与电子模拟航海过程,从中领略航海与灯塔的不解之缘,启迪参与者的灵感。 盐业博物馆动静结合 岱山海盐加工的历史由来已久。仔细观览馆藏的古代熬盐锅、盘铁、坨盐印古代封(出土文物)等一批珍贵实物与史料,您会深信不疑。传统的海盐加工今日有何变化,馆内现场演示的工艺能为游客作答。洁白而坚硬的海盐还是雕刻的好原料,雕刻室里为有兴致的游客一展身手提供了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