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星星竹海游记

[游记]星星竹海游记

2007-09-12    lotour.com

--靠山吃山嘛;广东喜欢大兴土木---抖富斗富嘛,而这里仍保持着原始的地理风貌,真不容易啊。车行大约28公里,进入花纹乡,沿盘山公路蜿蜒而山,我们的海拔高度在节节提升,顿有凌霄之感,一片片腩竹扑面而来,氤氲滃蒙的花纹山上,竹海苍茫,碧浪排空,涌向云天。那粗壮的楠竹,苍翠挺拔,竹尾飘逸,象孔雀的尾巴,象翡翠的喷泉,气势不凡哪。

汽车到了终点——星星竹海风景区,因为每天只有早晚两趟,我向司机问了下午到开咸安的时间,司机告之两点半。 下车后,环顾四周,只有我们两个游客。 呵呵,百亩竹海,唯我独赏啊! 望着满山的正理竹林,我想起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他们常聚竹林之下,饮酒昏酣以避乱世。刘伶纵欲饮酒,沅籍惧祸饮酒,嵇康愤世饮酒。结果呢,一个成酒王,一个成佯狂,一个遭杀身。也许他们以竹子自况:竹破不失其节。我看他们的另类行为,远不如竹子高洁,那是做文人的悲哀。 治乱世平天下,那是武人的事。文人嘛,何必把自己的面目搞得如此可憎?你看唐代的王维,多潇洒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独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还有那清代的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诗,写竹入画, 咏竹言志,画竹传情。是郑板桥画出了竹的人格,又是竹成就了郑板桥的声名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早年家贫,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激县知县,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郑板桥的咏竹之诗,写竹之画,许多与他的从政经历有关。他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做官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罢官时,不恋荣华,一身正气。“乌 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视功名如粪土,以清白为自豪。弃官后,“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定居杨州卖画,自食其力。他一生笔耕不辍,诗、 书、画被时人称为“三绝”。他年青时画竹竞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年老时曾无限感喟地说:“我为这竹君,不知磨秃了多少毫锋,消损了多少精神啊!” 穿行在竹林之间,我还想起一古人逸事。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了这么一则故事:晋时王徽之暂住友人空宅,令随仆种竹。仆问:“暂住何烦尔?”王子指竹曰:“不可一日无此君”。你看这王羲之的兄弟,到别人家暂住几日,也要仆人种上竹子,恐怕中国千古只他一人! 六百多年过去。后人苏轼在他的《于潜僧绿筠轩》诗中写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你看这文人的竹子情结,真是渊源流长啊。

我们向竹林深处走去,爬上一座山峰,那里怪石嶙峋,荆棘挡道,带刺的月季枝,把我的手刺出了血。登顶无路,我们只好退下来。忽然间,我听到山涧有叮叮的铜铃声,寻声走去,看见山坡小块梯田,有两头牛在悠闲地吃草。牛脖子上挂着铜铃,走动的时候,一响一响的,呵呵,这是山里人原始的监听手段,山里人聪明啊。 我们从山上下来,又来到公路,遇到一个老农,他审视了我们一会,问道:“你们是来旅游的吧?” “是呀!下面的湾子是什么地方呀?” “这里是王家冲。” 提到王家冲,老同学说他的一个咸宁同事的老家也在这里,说起名字,老农连说认识认识。 语言学家把中国的方言分为七大方言区,湖北属北方方言语系,但咸宁地区是个例外,它是一个方言的“飞地”,大概属闽方言吧,我也说不准。

靠老同学做翻译,我才知道这里是咸宁、崇阳、蒲圻(现改名赤壁)三县搭界的地方。搭界处就是我们刚才去的那个山头。早知道这些,我非得爬上去,领略一下“鸡鸣三县”的景象。 老农指了指不远处的独户农舍,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喝茶。老同学一再推辞,我倒想去坐坐,了解一下上世纪的一位著名诗人郭小川来花纹的情况。

郭小川于1970年1月下放咸宁向阳湖,当年便创作了《楠竹歌》等诗作,生前从未发表。1975年1月,他曾向“中央专案组”写过一份《交代几篇作品的写作情况》,其中谈到《楠竹歌》的创作动因和经过:这首诗是他于1970年晚秋写的,当时他因为协助咸宁县革委会整理一位老贫农的典型材料,有机会去花纹公社(注:今隶属咸宁市咸安区汀泗桥镇)星星竹海参观了一天,满眼青山绿竹,使他感到无比兴奋。这期间他收到了大女儿岭梅的信,其中流露出在内蒙农村插队不大安心,她的妹妹晓惠也是如此。为了教育小姐妹俩,郭小川便写了《楠竹歌》,他用的是象征手法,如诗中写道:“青松如同老兵,楠竹如同少女”,一看就知道是写给爱女的。在诗中,郭小川希望她向楠竹那样“埋头苦干,情愿在深山久居”,安心在农村扎根,“不务虚名,但求实际”;希望她不要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一派清香,不许歪风留邪气”;父亲要求女儿做一个普遍劳动者:“做根扁担,能挑千万里;做副箩筐,能盛百斤米”。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郭小川于1974年12月被遣送到天津静海的团泊洼干校,在那里写下了《团泊洼的秋天》,其中“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等警句,可以说是借助从咸宁带去的竹笛吹奏出来的空谷足音......我一想,这一些,未必一个山中老农会知道。

我们告别老农,来到竹林间的一间小亭小憩,正要拿出干粮午餐,一看那亭名,呵,咏竹亭!我心里犯嘀咕,这不是吟诗作对子的地方吗?在这里狼咽,岂不是亵渎啊!“走!换一个地方。” 老同学眼浑,当然不明其故,跟我一路寻去。走了不远,看见一个小亭,名曰“赏竹亭”。好!就这里!一边果腹,一边赏竹,雅俗与共啊! 饮了水,充了饥,一心去等那下午两点半的班车。百无聊赖之中,一只三寸长的大螳螂飞到我坐的石栏上,这倒是大城市中一辈子都看不到的昆虫。我撕了一角报纸握在手中,轻轻将那小精灵捏在手上,仔细地观察它的模样,四只细腿。两只前夹腿好似两张刀片,长长的脖子,上面的小眼睛,像一对微型摄像头。全身翠绿,小巧可爱。过了一会,我把它放了,呵!它竟不飞走!它从地上慢慢爬到石凳上,小摄像头向我转动。小生灵它真有灵气,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它,一直陪伴着我们不肯飞去。 我们闲坐赏竹亭,眼睛不时望望公路上有无班车来。快到下午三点了,还没有看见那班车开来,心里一下慌了!这山上地旷人稀,又是国庆节前,那还有游客下午三点到星星竹海来游玩呢?八成是司机看没有到终点的乘客,在下面的花纹村打转了! 经这一分析,我们慌忙告别那大螳螂,冒着秋阳,沿公路朝山下走去。走回咸安,路程28公里;走到107国道岔口拦车,估计有18公里,按步行一小时4公里的速度,我们不停地要走5个小时!天哪!我们不是户外运动的装备,穿着皮鞋在这中秋月下漫步,看起来很有诗意也很浪漫,但在旷野跋涉18公里将是多么残酷啊! 我心急如焚地赶路,那还有心境去欣赏沿途婷婷玉立的楠竹呢。走了大约3公里,快到花纹村了,我看见来时的那辆班车停在路上! 大救星呀,大救星!我跑上去这招呼,司机认识我,笑着解释,路上耽搁了。我们上了车,呵,还有好多山民上山顶去呢!司机把我们拉上山顶,路过我们刚才步行走过的3公里路。唉~,如有先知,我们在山顶等着不好吗?我们随车回山顶兜了个圈,终于踏上了归程。

再见了,星星竹海!

(作者: bikongyiyu)

转自: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7-8-9/snapshot_81702.shtml44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