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桂林新闻、游记-桂林新景点:探幽奇妙天坑群

[游记]桂林新闻、游记-桂林新景点:探幽奇妙天坑群

2007-07-29    guilincity.com

初夏,一个久雨放晴的周末,我们一行五人驱车考察了位于全州县朝南乡石脚盆村那鲜为人知的天坑群。

石脚盆村在全州县朝南乡南部,东与两河乡交界,南与灌阳县毗邻,距全州县城37公里。这里除了那些奇妙的天坑外,还有奇特的植物和石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这里的天坑共有七个,从石脚盆村起由北向南呈一字形分布,七个天坑大小、形态各异,有长条形的、圆形的、不规则形的。天坑间隔距离为200米左右,深度在90到110米之间。天坑的周边坡度不等,有的地方呈斜坡状,有的地方呈90度角垂直,有的地方甚至呈凹进式屋檐状。

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将这些天坑由北向南加以编号。以紧依石脚盆村的那个天坑编为1号,其余类推。

经过外部观察发现,1号和2号天坑植被保存完好,外形也不错。6号天坑虽然形圆貌佳,但植被已被破坏。其余天坑在形态和深度上略有逊色,因此,我们选择1号天坑为我们本次考察的主要目标。

1号天坑呈长条状,坑长约1000米,深度在110米左右。天坑的最北端有一条沿坑壁开凿的阶梯式小道,这条小道是石脚盆村村民过去下坑取水、涤洗的通道,现在已使用抽水设备了。我们就是沿着这条壁挂小道下到坑底的。

神奇的秀水潭

下到坑底有一个小水潭水,面积约20平方米,除南端坑壁是为拦截水流而人工修筑外,其余仍保留自然形状。这里的水别具特色,它不是我们常见的深潭碧绿水色,而是粉蓝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夺目,潭水甘冽可口。

小水潭的景致格外迷人,除拦截的水泥堤坝外,其余三面满是郁郁葱葱的灌木和藤蔓。这些植物倒映在粉蓝色的水面,呈现出一幅构图极佳的写实油画。小水潭有两个出水口,一个为人工修建,在堤坝上方进坑的一侧;另一个为天然出水口,从过了堤坝那边的底部一个石洞中涌出。水的流量很大,据我们目测,大约有三个流量。

走进稀有植物王国

越过水潭堤坝,顺着溪流方向南去,众多的蕨类植物和藤本植物以及一些我们从未见过的草本植物比比皆是。有一种微型的草本植物,整个的植株就是那细细的、圆圆的叶子,这些黄豆粒大小的叶子呈均匀状分布,附着在潮湿的泥土或潮湿的石头上,别具韵味。还有一种微型的藤本植物,那叶子的形态跟柏树叶相似,显现着银灰的色彩,特别美丽。

这里除常见的蕨类植物外,还有一些大型蕨类植物,其中有一种很像桫椤。

沟底林木茂密,丛林中有许多我们没见过的树,其中一种主干上挂满了拇指般大小的果子,这些果子生的为青色,熟的为橙红色。同行的小刘随手摘下一个熟果送进嘴里咀嚼,果子又甜又香。由于大家都不认识这树,其果是否能吃也不知道,小刘吃了一个就不敢吃了。

林中还有一种丛生、体型不大的方竹。方竹除体形是方的以外,每个竹节的周围还呈辐射状长着密密的的刺,刺非常锋利,行走时一不小心,手触着竹节便会一针见血。

进洞探险

天坑南端,高高的崖壁呈屋檐状向里凹进,,底部有一个洞口,这个洞口原本就不宽大,在巨大崖壁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渺小。往里看去,洞里黑乎乎的。从北端流过来的溪水就是流入这个洞。

我们在洞口吃着干粮,品着甘冽的流泉小憩。洞中刮出嗖嗖凉风,把我们吹得直打寒颤。

吃完干粮,我们换上防寒衣服和涉水鞋打着手电,拄着拐杖进洞了。

溶洞的右边是天坑那条溪流的延续,左边是连绵的、从溶洞顶部坍塌下来的石块。这些石块大小不一,最大的有几十吨,石块上沉积着厚厚的一层淤泥。

在黑暗而陌生的乱石层中攀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乱石层中障碍重重。为了安全起见,年轻的小周和小刘自告奋勇地担任起了在前面探路的重任。我们与他们拉开一定的距离,待探路者越过了障碍物后,我们才沿着探路人反照回来的手电光指引的路线前行。

在进洞大约600米的地方,我们在乱石层上遇到了第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这里全是一些巨大、斜插着的石块,像一堵墙。一个唯一看似能走过的“平台”,是两块较平的巨大岩石,相距约1.5米,深约3米。这个宽度,若在洞外的平地处,我们可用跑步的惯性毫不犹豫地跳过去,但在这黑暗的溶洞里,两边又没有多大的活动间隙,确实令我们望而生畏。

我们用手电探照着这个位置离溪水水面的高度以及溪水的深度,企图从这里涉水绕过去。但这里离水面是丈把高的绝壁,无法从这里入水,我们只好往回辙。在返回了大约50米距离之后,才找到一处离水面两米高左右的地方,但这里依旧是绝壁。不过这个高度我们能够接受,就从这里扑通扑通地跳了下去,趟着齐大腿深的、冰凉而湍急的溪水,绕过了乱石层上那无法过去的地方,然后找有利地形登上乱石层。

由于岩顶有的地方喷着“滴滴泉”,被滴湿的淤泥滑滑的,我们就用拐杖将淤泥撬出一些小坑,踩着坑慢慢前行。以避迷失方向,每经一个转弯处时,我们就点燃一支蜡烛附着在背风的岩石上,以作返回时的“航标”。

大约进到洞内1.5公里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石块堆积层,在这里能听到轰隆隆的声音。我们判断,这是水落差而发出的声响。

翻越那巨大的堆积层,一个美妙的场景进入视野:一股约三米宽的水从约四米高的绝壁上垂直坠落深潭,形成一幅洁白的水幕。这奇观真可谓洞中仙境。

再往里走,洞体呈明显下降走势。由于进洞时间已久,考虑到电源问题,我们只得“返航”。

据当地村民说,这条暗溪在洞内流经4公里后到两河乡的上刘村“弃暗投明”。

据我们观察,这个溶洞中没有大型钟乳石,出现最多的是一些小小的石笋。从这一现象我们推测,这个溶洞还很“年轻”。但对洞内的“岩石坍塌事件”想开去,它应该是一个古老的溶洞。可能是在若干万年前,这个溶洞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坍塌,这些小小的钟乳石是“坍塌事件”后的新生产物。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真相有待专家考证。

畅游石林

在石脚盆村周围,漫山遍野石头林立,造型各异。最具特色的石林是在1号天坑和2号天坑间隔段那片森林里。这里的石林不是云南那种高峻挺拔、锋芒毕露、气势宏大的石林,而是一些造型各异、奇形怪状且别具风趣的“袖珍式”石林。有的像宝塔,有的似人头,有的像名山,有得似怪兽……我们在一组石头前观察了一阵,就发现了两个相向的“象鼻山”。

这里的石头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有的大树从不见一点泥土的石头上长出,有的小树从无土的石壁上的石孔中长出;有的石头被一些漂亮的藤蔓攀爬笼罩,好似披着婚纱的美丽新娘。

总之,只要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去品味这些奇石,它定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

关于这天坑群和奇石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仙人赶着一群羊路过此地,天快黑了,为了赶路,那位仙人用手中的羊鞭奋力抽打着羊群,有的羊被抽打着跑散了,就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后来就变成了石头。那七个天坑便是那位仙人留下的七个脚印。

石脚盆天坑群宛如一位久藏深闺的艳丽少女,鲜为人知。我们试图以此拙文为她开启尘封千年的闺门,撩开她神秘的面纱,让世人一睹她美丽的容颜。

转自:http://www.guilincity.com/show.asp?id=136&leibie=%0BE%0AB%0B2%0CA%0D3%0CE%0BC%0C752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