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图片日记:多哈剪影 |
[游记]图片日记:多哈剪影 |
2007-07-18 |
6 city center 这个位于城北的商务中心就坐落在国际广播中心旁边,亚运会开始后,这里每天都应接着成千上万人次的外国人来购物、消费,因此,我有充足的理由想象在平时,它一定平静而安逸。 我最喜欢的是两家工艺品店,一个以家居摆设为主,而另一个则是箱包、化妆品等小饰物。去的次数多了,就连店员都认识了我。每次总不忘帮我挑几件富有当地特色的“小零件”。 在多哈,外国人的数量站到了总人数的60,而据我观察,从事服务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国人,其中女孩子们大多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而男的多半是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一些周边国家。 city center里有一家很大的家乐福超市,起初看见它是觉得亲切,而到后来,似乎进来了就不想走了。我突然发现,购物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重要部分。当成片的奶酪、火腿,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调料、甜点、颜色各异的零食、饮料映入眼帘时,我意识到,这是另外一个国家,是和我生活的地方相隔千山万水的异地他乡。 7 滨海大道和喜来登 2004年的多哈世乒赛开幕前,我曾经作过一条片子叫做《多哈印象》,其中有这么一句解说词:“沿着滨海大道走到头,就是这座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喜来登’,这里是多哈新城的象征……”没想到的是,这次我们下榻的贝弗利山酒店就坐落在喜来登的旁边,步行也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喜来登的外形十分奇特,呈金字塔状,到了晚上,这里灯火通明,非常漂亮。 沿着滨海大道漫步,呼吸着多哈湾吹来的阵阵凉风,这种感觉对我来说似曾相识,因为我是在海边生活过的人,对大海怀有一种特殊的、难以言表的情感。夜晚的滨海大道车流滚滚,两旁的椰子树在海风中哗啦哗啦的发出声响,映衬着暮色中的天空。马路的另一侧,一排排高楼正在拔地而起,这就是多哈的新城,一个正在建设中的现代化都市、一颗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阿拉伯明珠。 8 独特的亚运气息 就在喜来登酒店旁边的海滩上,一些充满奇趣的游戏室让我们见识了多哈人独特的想象力和一股特殊的亚运会氛围。 四个不同颜色的简易房分为“看”、“触觉”、“闻”和“健身”,每个里面都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有的让你去闻,猜猜闻到的是什么;有的是用手摸,别害怕,摸到的都是好东西;而有的,你先要用手按一个类似夜明珠的东西,然后对面的大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一幅画,或是摄影作品;还有的地方展示了所有体育项目所用器械过去和现在的不同。当然,这里少不了健身房,骑车、跑步,可以一试身手。 外面的广场更热闹,有乐队锣鼓齐鸣,有小型的阿拉伯传统音乐会,有人扮的吉祥物来和你拍照,还有小丑的各种表演,偶尔蹦出来也会下你一跳。大屏幕下更是坐满了人,这个时候,白天平静的多哈就变成了另一番景象,热闹、欢快、甚至是纷繁喧闹。 9 国际广播中心的餐饮 我喜欢看各种好吃的,只是看,其次才是吃,因为有些东西如果不知道是什么,我是断不敢下手的。这回在国际广播中心里吃饭,我每天都在体验着新鲜的事物、勇敢地尝试着各种各样的甜的、酸的、咸的、辣的、苦的和不知什么滋味的东西。 幸运的是,只吃了一顿,我就喜欢上了这里的食物。除了汤之外,其他的统统符合我的口味,水果、甜点、面包、蔬菜、自制沙拉、饮料……看着拍回来的照片,我似乎又闻到了那里飘来的清香。 10 竞争的新闻媒体 整个国际广播中心里,CCTV的工作间就像个大卖场,几百号人都聚在里面,纷繁而喧闹。而和我们相邻的日本NHK以及韩国的KBS都显得规模小得多。 来到多哈,本想抽空去一趟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结果看了Z老师拍的片子才知道,办个进台手续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且不是随便就能去的。所以这个想法只能作罢,只能在半岛电视台的工作间门口留个影,也算是没白来吧。 评论 (5) | |
原始链接:http://iloveanderson.blog.sohu.com/29924561.html |
转自:2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