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车溪传统服饰介绍 |
[游记]车溪传统服饰介绍 |
2007-09-04 lxexpress.net |
车溪人对服饰亦有着他们的审美追求,形成了他们朴素自然、讲究宽松舒展,适用便利的特征。青年人穿对襟衣,正中安六至七对布扣。裤子以青布或兰布加白布裤腰做成大裤脚、鞋子多为高梁色或青面白底。 1、三幅围裙 车溪男女都有系围裙的习俗,接待客人与平时生活中用的围裙不一样,女性接待客人有露水裙、响铃裙、百折裙、绣花裙等。平时生活用的有吊把子裙、斗头裙、包袱裙等。男性喜围“三幅裙”这三幅裙既能打粗又能待客,俗话说“男围三幅裙,酒席场中不丢人”,车溪峡谷还流传这样一首歌:“三幅裙白布腰,打得粗来进得朝,棉花织的家机布,人不求人一般高。”有的人几乎四季不离三幅裙,冬天保暖挡风,夏天干活挡灰,抬老垫肩、休息坐垫。三幅裙做法比较简单,以兰布或白布三幅,上在一条白布腰上,幅与幅相重二寸,中幅做两个荷包即成。抹三幅裙的习俗,如今车溪峡谷仍普遍流行。 2、满耳草鞋 穿草鞋是极为普遍的习俗,但一般都是“边耳草鞋”只有四排耳子,而车溪却爱穿“满耳草鞋”。满耳草鞋脚掌四围都是耳子,前面的耳子大,向后依次缩短,成布鞋形,前有“鼻子”后有“跟”,穿在脚上很平稳。穿满耳草鞋,一般配穿布袜,打人字形的裹腿,上山砍柴,打猎,对脚,腿有保护作用,冬天又能御寒,如今不少人特别是半高山的车溪人习惯穿满耳草鞋。不过车溪的女子是不穿这种鞋的。 3、背褂子 车溪人的服饰花样甚多,但久传不衰的要数背褂子了,男性喜对襟背褂,女性喜穿大襟背褂。春秋时节穿夹背褂,冬天穿棉背褂,男女背褂多用黑色。俗话说“白布衫子巴肉穿,黑布背褂糊皮漫,不好看的也好看。”车溪有这样的首民歌:“鸦鹊子尾巴撒,身穿绿背褂。一翅飞到前园里,喳的喳的喊。一翅到后园里,喊的喊的喳。小乡姑、快绕茶,外头客来啦!”鸦鹊即喜鹊,喜鹊的毛是黑白分明,如同车溪人穿背褂一样,所以车溪人穿背褂了叫鸦鹊褂。 4、馒头袱子与沙撮袱子 车溪人头饰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田间劳动时,女性以头带“沙撮袱”居多,男性以“馒头袱子”居多,沙撮袱是以一块长方形的布,两端稍卷盖顶后,将后面双角交叉一系,前面两角,左右自然伸张,形如篾的沙撮子,馒头袱以长方形的布直搭于头上,后面盖齐身,再将前面的布合拢。从右向左缠绕于头上,将一端扎紧即成,这种头饰的优点是,背草、或土,可以防止漏渣土到身上,又可以保护“后颈窝”,同时冬天又可御风寒。 5、干湿鞋 “干湿鞋”,顾名思义,是睛雨天两用的鞋子。昔日车溪一带人们没有球鞋,胶鞋,为了雨天不打湿脚妇女们用新布做成布鞋,鞋底比一般布鞋厚一倍,底帮全用索绳扎满,底上钉满铁打的钉,再用鸡油、桐油分别油上三道,这样鞋子既不透水,又结实经烂。昔日的车溪人能穿上这样一双干湿鞋也很难得,因为它做起来既费工、费时、也费原料。 6、土花铺盖 土花铺盖是车溪妇女的手工棉织品,在生活中用途很广,可以作被面、作衣襟、裙口和裤脚上的花边,土花铺盖的图案丰富多彩,花色繁多,内容也是包罗万象,有飞禽走兽、鱼虫花草,以扩“万”字“福”字等。据说有120多种图案,洋溢出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常见的“四笔花如虎纹、狮子头;花鸟虫草等,有的“喜鹊闹梅、孔雀开屏”,以及“团圆月”、“山高水长”等象征吉祥的图案,在色彩调配上,浓淡咸宜明暗得当,从整幅图案来看,给人热情、沉着、深厚、淳朴的感觉,反映了车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阅读次数: |
转自:http://www.lxexpress.net/html/travelguide/20070829/150.html2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