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农架旅游日记(三)——神奇的燕子洞 |
[游记]神农架旅游日记(三)——神奇的燕子洞 |
2007-07-23 sina.com.cn |
神农架旅游日记(三)----神奇的燕子洞 午饭是在景区一个较大的饭店吃的,七大碗八大盘的倒是上了不少,说实话是不好吃的。我吃不惯湖北的饭和菜,蒸的米饭碎而散,让人看了就没胃口,这的大米和我们北方的天津小站大米、东北大米比味道差远了,改要馒头,没有!要面条也没有!菜呢?要不就是太淡,要不就是太辣,粉蒸肉又太散。这对酷爱美食的我简直就是一种摧残,想想算了,闭着眼吃吧,就当减肥了,心情好才是最重要的。 吃完饭,冒着细雨我们乘车前往燕子垭。导游为我们介绍了燕子垭的情况。燕子垭在神农架东北约35公里处,与天门垭南北相望,下临紫竹河谷。垭口西侧的半壁上有会仙桥、燕舞亭、观景台等建筑。燕子洞是燕子垭标志性的景观,洞口就在其峡谷右侧的山壁间。 车到达燕子垭时,雨已下的很大了,许多人打起了伞,没带伞的都买了雨衣,在雨中登山也别有一番情趣,满山道的各色雨伞和天蓝色的雨衣给绿色的山林增加了不少生机。穿过栈道,走不多远就到了燕子洞。其洞口宽大,像个大厅,高约20余米,大概能容下千人避雨。穿过宽敞的前厅,右侧就是燕子洞,进入洞口约50米便无了光亮,越往里走越黑,有人打开了租来的手电,这才看清此洞前直后曲,几近圆形,洞内冷风嗖嗖,钟乳石林立,水滴声如琴。手电照到半空的石壁上,看到燕巢遍布洞壁,三五成群的金丝燕紧张地站在石壁上观看我们,“吱吱吱”的叫声不绝于耳。导游说这种燕子叫“短嘴金丝燕”,它们一年四季,千秋万载,从没离开过神农架,不像其它燕子冬季南飞,春季再来。而且不管急风暴雨,还是冰天雪地,金丝燕都能照样在林海上空翱翔,甚至在浓浓的迷雾中,它们也能上升到1000多米的高空盘旋,以至人们用肉眼无法看到。每当燕子归巢时,有千万只之多,景色颇为壮观。 走了不到100米,洞内已伸手不见五指,可这些燕子却全然不觉。它们来回的飞,一不会撞着崖壁,二不会互相碰撞,能在黑暗中准确得落回自己的窝中。导游说科学工作者曾做过有趣的试验,将燕子在野外捉住,用黑布或胶布将它的双眼遮严,然后放飞,它们依然能准确无误的飞回洞中,并照样在洞中穿行。众人齐问为什么?原来呀,它们象蝙蝠一样,在身体内部有一个类似超声波的精密装置,不用眼睛就可探出前面有无障碍物。同时,它们还具有根据太阳、月亮、星星的位置,辨别出方位的能力。其灵敏度简直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洞内不安装壁灯,原来是让燕子更适应这的环境。在黑暗里不时有燕子唰的从我们头上飞过,探听我们的动静。我想敏感的燕子们一定在各个黑暗的角落里不友好的注视着我们,不欢迎我们这群打着手电,打扰了它们安宁的不速之客。 有人问导游,为什么这的燕子不迁徙呢?导游介绍说,这的燕子祖先原来是生活在海洋边的金丝燕。在古时地中海变迁后,海水退去,陆地形成。但由于神农架地质气候的特异性,特别是崖洞内冬暖夏凉,其气候环境保持了原有的海洋性特征,因而金丝燕便遗留下来,世代相传,直到如今。现在的金丝燕和家燕一样,在林间觅食害虫,对林区的益处很大。像燕子垭这样的燕子洞,神农架已发现多处,不过以燕子洞的燕子为多。 深一脚浅一脚的摸索着出了燕子洞,看到大厅的左侧有一个小洞,从半崖中穿出,阳光就是从此照入洞中的,穿出这个小洞,我们就到了返回的栈道上。雨越下越大了,听到好多人在抱怨这个鬼天气,我却不觉得,雨天有雨天的景色,反而是平时游客看不到的;再说了,雨天没有烈日毒晒,不会晒黑皮肤,连防晒霜都不用抹了,一举两得嘛。顿时心里像中了三百元彩票一般,沾沾自喜起来。 走到垭口的西侧,看到了会仙桥,弯弯的架在两山之间,桥身涂着七彩的颜色,导游说它也叫彩虹桥,远远看去确实像一座彩虹一样挂在天空。这座又被称为云天飞渡的观景桥,是一座钢架桥,其悬空高、跨度大,是亚洲海拔高度最高的桥。导游说会仙桥相传为炎帝神农氏与太上老君相会,劝老君改炼丹为冶金炉之地。桥的另一头有姿态婀娜的松柏,还有两棵情人树,同去的伙伴中有两人是夫妻,他们跑过去冒雨在树下合了影。我想在这么美、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留念,他们一定会永远相爱并永远记住这个时刻的,我在心里默默地祝他们幸福。 站在桥上往下看,桥下有成片的原始森林,绿色中有高有低,有深有浅,远山的墨色有远有近,就像一幅雨中的水墨丹青画挂在眼前,景色非常优美。导游说如果运气好,可饱览原始森林上云海佛光的壮丽景观。它象海市蜃楼一样,近年来只在1993年出现过一次,难得一见。通过观景桥,就上了会仙台。会仙台相传是炎帝神农氏和太上老君以及其它神仙观赏风景和下棋、聊天的地方。这个地方本来是观景的极好所在,能看到很多难得的景象,因为天还在下着雨,雾气已开始到处弥漫,逐渐的什么也看不清了,很是遗憾! 正在若有所思,飘飘的做着神仙梦,导游已在催我们了,下一站要去野人博物馆看看。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63031e010003zl2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