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荆州城的前夜,荆州的朋友特意陪我去了章华寺。他曾有一幅国画,画的就是章华寺的 一簇梅、一口井。作品很有意境,也就很成功了,据说是被荆州文化内收藏着。所以他就很自然地推崇这儿了。 章华寺地处河市市区的太师渊。我们是接近傍晚才到那儿的。下车后三人就近找了家馆子-------是露天的。一边吃饭,一边可以观赏天上的繁星。我和朋友一人要了一瓶啤酒,说了些散话。同行的女人话一直不多,细细地品尝每一顿菜肴。荆州的饮食以水产居多,每一道菜都十分的清鲜,丝豪不混杂。特别是那道爆炒虾球,油亮亮的,呈金黄色的。我注意到女土用筷的手势很有趣,小拇指老是微微弯曲着并翘起来,整个手势恍若兰花。她吃着吃着,左鬃的一缕黑发就散落下来,垂在耳边,女人才会停下,用手很自然地去掠一掠。 天是完全黑严了下来,城中灯火无数。有位写诗的朋友曾说过:天上的星星有多少,人间的灯火就有多少。这会儿去品尝这句话,特别是在今次秋夜里的荆州,是颇有心得的。 章华寺是以其地名豫章台而得名的。相传为楚源遗址。寺内设有各式宝殿,全是禅宗的产物 。要说的是这儿大雄宝殿为主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用支条代替斗拱,这是南方建筑显著的特点。因为是夜里,只有些昏黄的灯火映照着,就更觉神秘了。站在寺中庭院里,看着天,也不觉得很高,秋夜有些凉气,却一点儿也不冷。 因为寺内的主持认得我荆州的朋友,所以特意开恩领我们去了藏经阁,平常这儿是不开放的 。主持年约花甲,昏暗中只觉对方双目炬,似乎已剔透万物百事。他领我们前往时,大多是手势代替语言,确是极有礼貌的。 藏经阁在寺内一隅,是一幢木楼。楼中以前用的青灯,现代怕是碍于火灾,改成了电灯。不怎么亮,倒也恰恰映衬了今次的氛围,阁内古雾沉沉,四处飘溢的已无书香,是沉年汗青散出的霉味,但不刺鼻,兀兀的,很让人受用。人在阁中别说肆意行动,就连大声说话也是不敢的。陈年的楼台每一处都在叹叹哑哑的作响。时间稍长,感觉压抑起来。章华寺的主持特意领我们去看了两处珍藏,一处是清雍正年间皇室颁赐的全套《藏经》,另一处是缅甸国王赠送的两尊玉佛。《藏经》看不懂,倒是玉佛晶莹锡透,即便是在如此昏暗的楼阁,也光彩依然。想用手摸摸,却是不许,也不敢。看了看问身边的女人什么感想,女人极可爱地说,它皮肤真好,这么多年了。大家就都笑了。主持是没有的,仍是一脸高古。 寺内仍沿用敲更的作习,待我们去观赏大雄宝殿的一簇“唐梅”时,已是更鼓沉沉了。这时候还不是赏梅的季节,加上黑乎乎的,也看不出什么端倪来。 倒是东侧有一古井,名沉香。人在这一处就瓷住了。我趴在井沿,呆呆地望着。此井洞深水幽,人在井口稍有大声呼吸,便可听见里边传来的轰轰回响。想想是多少年了,有多少人曾也如此来面井的,井是知道,她记着了,人却是一拨拨地轮回。我总觉得井是很神秘的东西 ,象地面的方镜,照着一小口的天。井是地的泪眼吗?总是想不明白的。 听朋友介绍,此井水固清冽非常,时溢异香,所以取名为“沉香古井”。又说井沿还有镌刻哩!我忙掏了火机,打燃去看,果然是有的,并且字体清晰爽目。女人也凑过来了,只是在这刻到是闻见了一种异香,也不知倒底是从何而来,是井香?还是女人的体香?抑惑是两者只有融二合一才有的气味,心里突然乱乱的,想着想着就笑出了声来。女人就笑:傻笑什么哩 ?我燃了一根烟,吞了出来,说,这井也是喜欢美人的。女人听了,说,是吗?忙又趴过去对着井口去照看,却只看见井中一轮的皓月。是的,月是出来了,丰丰盈盈的,像女人的脸 。 从寺里出来时,耳边又传来萧声,呜呜咽咽,沉沉似古韵。我有意又靠近女人的身体去闻,却再也没有刚才的异香了。一时有些糊涂了,弄不明白刚才是否是身处幻境,可是我确实闻见的呀!我忙回头去问朋友那古井的沉香的意义。朋友说,不过是井水很清甜,后人泻染的 ! 。。。。。。。。 车驶出了一段时辰后,同行的女人有些乏,侧了间已睡着,黑发又散落下来,遮了一半的脸,月光如水般泻进车内,在地板上,轻轻汪出了一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