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参观随州曾侯乙墓 |
[游记]参观随州曾侯乙墓 |
2007-08-31 3608.com |
第二天早上,我们冒着小雨出发了,第一个景点是闻名于世的曾侯乙编钟的发掘地——湖北随州曾侯乙地宫。 到达的时候,是一片部队营房,里面还有些作训设备。同时,还有一所中专学校在此。 关于这座古墓的发现和编钟的出土还有一段故事: 1977年9月,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 这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那一天,随州城郊擂鼓墩驻军扩建营房过程中, 偶然发现了曾侯乙墓。这是个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6倍的“超级古墓”。 当勘测小组赶到现场时,部队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顶层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会永远不复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时,墓室积水抽干后,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场的人都被这座精美绝伦的青铜铸器惊呆了:历经二千四百多年,重达2567公斤的65个大小编钟整整齐齐地挂在木质钟架上。 编钟出土后,文化部的音乐家黄翔鹏、王湘等人赶到现场,对全套编钟逐个测音。检测结果显示: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中心音域12个半音齐全。经与考古专家们分析论证后,大家决定敲响它。 1978年建军节,历史上第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在驻随炮兵师某部礼堂举行。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 19年后,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曾侯乙编钟再一次被敲响 湖北随州曾侯乙地宫——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1977年秋,当地驻军在扩建营房时发现该墓。1978年3月,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联合勘探,5月上旬开始挖掘,6月底野外清理首战告捷。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近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最著名的是一套大型编钟,为中国之最。通过出土博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诸侯国一位名字叫做“乙”的曾国君主的墓葬,故亦称曾侯乙地宫。有观点认为除了国君之外,他也是当时精通天文学和冶金学的一位科学家。 外棺 曾侯已外棺,上面绘有魔兽的绘画,表示古代人对生与死的朴素理解。 曾侯乙墓,墓坑保留了原状,四室用巨大梓木隔成的墓墙清晰可见。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尤如一坐地下音乐宫殿。四个墓室,一为墓主室,墓室下设计有小门有通道,通往其它墓室,据说是让主人的灵魂能够在每个墓室中自由来往。最大的一个是音乐室,里面陈列的就是编钟等乐器,音乐室旁的小室是兵器室,听说最早发现时,在兵器室内发现有一名盗墓人死在里面了,原因不明,如果不是这样,这座墓可能早就被破坏了。后面为陪葬室,有一二十个陪葬的少女和乐师,它们的棺木花纹也按等级各有不同。
|
转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7-2-26/13423175.html13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