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岳阳楼记 |
[游记]岳阳楼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五) 到了湖南不能不去的地方很多,其中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当然不能例外。本人才疏学浅,过去对它的了解仅止于知道那里出了一个“岳阳楼记”。其余的便一无所知了。其实此“楼”的历史远远早于“楼记”的历史。 早在东汉末期此地名巴丘(岳阳)。后改为巴陵郡,因该地处天岳山之南,洞庭湖之北又改称岳阳,岳阳楼才因地名而得名。时间已不可考。三国时期这里是魏、蜀、吴必争之军事要塞。在这儿演绎了一幕幕烽火连天的“三国大戏”。由于巴丘处江湖之交,为荆襄门户。沃野连绵,鱼丰米足。人们熟知的东吴名将周瑜据守江陵,即以这里为后垣,屯驻军队储备粮草。建安十五年(210年)这位周大都督上奏孙权,建议出兵巴蜀,先攻刘备再取襄阳,北击曹操进而一统天下.孙权甚悦,遂准其奏。周瑜便急忙整顿军马,备办粮草,欲图巴蜀。就在这时,踌躇满志的周公瑾忽染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他临终时写下遗书:“人生有死,修命短矣,诚不足惜”并安排“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 眼前这座“岳阳楼”最早便是继任大都督鲁肃为训练东吴水军所建的阅军楼。经常听易中天先生细品三国,此时站在岳阳楼上,身临其境,登高望远,看洞庭浩淼,金戈铁马,战船硝烟,恍如就在眼前。 雾霭朦胧涌烟波,江帆点点闻渔歌, 龙檐巍楼接天宇,子敬点兵旌旗爍。 登高怀古忆故人,百里洞庭观日落, 驻足凝眸千年事,不以己悲胸襟阔。 (乘船在洞庭湖中远眺当年东吴的“阅军楼”) 岳阳楼历经千年沧桑,水淹、火烧、雷击、兵灾,无一幸免。但屡毁屡修,古朴之貌代代相袭,始终保持良好。全楼无一砖石,全用木料构成。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尖端饰以龙凤,昂首翘尾翩翩欲飞。楼顶酷似个古代将军的头盔,在我们古代亭台楼阁中也属罕见。 (“岳阳楼”牌匾由郭沫若1961年所题,换下原国民党湖南省主席 何健的字挂在了楼的背后) 而令岳阳楼名扬天下、流芳千古的却不是大都督周瑜,也不是鲁肃鲁子敬,而是宋代范仲淹的一篇仅有三百六十个字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堪为千古绝唱,被人们代代传颂。后人读了《岳阳楼记》,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范仲淹并未到过洞庭湖和岳阳楼,为什么能把洞庭景物写得如此有声有色?其实不然, 范仲淹青年时代就曾在洞庭湖边读过四年书,受过湖湘文化的熏陶。早年在苏州生活,太湖之滨的波澜壮阔,渔舟唱晚,洞庭的湖光山色,荡桨归舟,给青年范仲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与他虽身在河南却撰写出激情洋溢的<岳阳楼记>不无关系。 范仲淹与滕子京是同年进士,同朝为官且志同道合。宋仁宗时,曾共同防御边郡,抗击西夏入侵,还是亲密战友。滕子京被人诬劾时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曾竭力申救。后因二人成为拥护王安石变法的领袖人物,同韩琦、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在皇帝面前造谣中伤,因此这一对难兄难弟相继被谪。俗话说是金子到哪儿都会闪光。范仲淹被贬到河南邓州后,建学府,重农桑,轻徭役,惩贪官,几年间便把邓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盛世景象。可没有想到,他这一方富了,却引的八方讨荒乞丐蜂拥而至。范公见状,赶紧一边组织力量安顿难民,一边暗自思忖:看来仅仅治理一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整个国家富了,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民不聊生、乞丐如蚁,责任不在百姓,而在为官者、为大官者。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即刻便给朝廷写了一份奏折,论施政之道,强调为官者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忧乐为己任”的胸怀气魄。 奏折写罢正待送出,便听衙役禀报有信使求见。请进一问,方知是他的好友滕子京从河南遣人来找他。原来滕子京被贬到岳阳,同范公一样,几年过去便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于是便重修古迹岳阳楼。楼是修好了,让谁写篇文章给它锦上添花呢?滕子京想到了文采出众的好友范仲淹。他先请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并修书一封,介绍了重修岳阳楼的气势概貌,派人日夜兼程来找范仲淹。范仲淹对滕子京千里求文之举大为感动,当晚以好酒好菜,估计是当地的杜康老酒、羊肉烩面之类的美味佳肴招待信使。二人开怀畅饮,神聊古今,当他了解到与自己政见相同并一起御边抗敌,一起投身变法的老友滕子京被谪后仍坚持改革,治理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政绩后感到由衷的欣喜。 (这就是滕子京遣人送来为范君提供灵感的那副"洞庭晚秋图") 聊至半夜酒足饭饱,安排信使休息后,范仲淹乘着酒兴戴上老花镜,看着滕子京给他的《洞庭晚秋图》,展开想象的翅膀,秉烛挥笔,状物写景,并把早已在奏折中写过的中心思想融化到笔下,写就了《岳阳楼记》. 第一声鸡鸣后,范仲淹伸伸懒腰,他见自己的思想融入《岳阳楼记》竟浑然天成,很是得意。心想,把自己近一段时间积郁胸怀中的感触写成的这篇文章,给天下百姓看,比呈给一个昏君要好的多。于是他把已经写好的奏折付之一炬。故后人不见范仲淹的那份奏折,而唯《岳阳楼记》传留人间. 如今,“岳阳楼记”悬挂在岳阳搂大厅内,这千古奇文与千古名楼融于一体,成为了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一处胜景。缓步登楼,放眼洞庭,遥思范公,所谓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范仲淹作为一个身处逆境的封建官吏,倘能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追昔抚今,我们今天的为官者当以怎样的作为来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呢? (下面的鲁肃陵在岳阳一个兵工厂的厂区里,能保留下来已经是很不错了) 对联:扶帝燭曹奸所见在荀彧上 侍吴亲汉胄此心与武侯同 横批:威恩大行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86ae6e010007dj4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