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

[游记]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

2008-05-22    blshe.com

沿溪上下是一条青石板路面的长廓,它既是古代商贾云集的闹市,又是南来北往的驿道,山、水、桥、路、人,在这里得到和谐的统一。

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岁月沧桑,物换星移,多少豪门巨宅、华表巍楼灰飞烟灭。而张谷英古村--由一个祖先发展起源,历经25代,繁衍达数千人,形成一个现居人口2600多人的民间古村,一个由张姓子孙聚族而居的神秘大宅院,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堪称典范古朴的民风民俗,跨越了上下六百年而完好保存至今,这本身就是一个谜。

民俗展览馆位于畔溪长廓的一处较高的房屋里,馆内分年俗、岁俗、婚俗、家族、丧葬、耕读共六部分,从多方面介绍了张谷英的民俗风情,看上去是一卷明清风俗画,一帧古韵全景图。

馆内陈列有张谷英古代生产生活用具,如纺车、织布机、加工大米的土砻、石碾,木头制的土榨油机,防雨用的斗笠、蓑衣,抗旱用的脚踏水车,古代人用的洞房用品。还有烤火取暖用的石炭盆、盛水的石水缸,吸烟的水烟兜,照明用的青油灯步步高......古陶瓷、铜器、玉器、砚池、古窗棂、雕床、石刻等1320多件物品。集中体现了古村人刀耕火种,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由于这里古朴典雅,保存完好,现已成为许多影视作品不可多得的外景基地。

张谷英地处偏僻山区,周围群山形成了天然屏障,这是张谷英天人合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自给自足、半耕半读的小农经济的坚韧性,形成了村民耐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由于宗法、家族制度所巩固、强化的血缘关系,以及受儒家理学传统思想的影响,村里学风盛炽,民风淳朴,以耕读为本,孝友传家,加上族规、族戒的约束作用等等,是张谷英能够具有五六百年的家族精神动力和强大的家族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他们固守自己的家园,缓慢而平稳地发展以及张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一座再漂亮的建筑,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就象没有灵魂的躯体,绝没有真正的活力可言。

在家族展厅,翻开张氏族谱家训: "不求金玉富,但愿子孙贤","遗子黄金满瀛,不如一经","忠孝吾家之宝,经史吾家之田"。十七世祖锦山公70岁登上笔架山顶雄心设馆,栽桃育李,留下"故老犹传教,书香绕笔峰"的绝唱,并作有7140字的劝孝歌:"劝善书多皆切记,我劝世人从孝起。堂前父母大于天,须知万事孝为先。......"读来催人泪下,被后人视为传家之宝。其子张云衢,历任清桂阳训导,益阳教谕,曾主讲甘肃南华书院,贤才弟子如云。张云衢之子张渥潜,于民国初在当大门设"笔山草堂"私塾,自号笔山主人,再度栽培弟子,曾自编数十万字的《三余教育类编》教材,内容新颖,深入浅出,文字简练,广为流传于当地私塾,深受学生喜爱,成绩斐然。十九世祖绍昆公孝敬继父继母,留下"割股医亲"的动人故事。......

大屋人世代攻读,书香绕梁,文风盛炽,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耕读文化。在明清时,这里共出秀才45人,太学生33人,贡生6人,贡员1人,举人7人,进士1人,中宪大夫1人,其中兄弟同登虎榜,祖孙夺取文魁者也不乏其人,留下许多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英才辈出,据2001年统计,共出大中专学生350多人,其中留英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各一人,留美博士一人,专家教授10余名,还有县处级以上政界人士多人。

张谷英村,无论谁家婚嫁喜丧,还是开基建业,总是一人有事众人帮,一家有事大家忙,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工者不计酬来参加义务劳动。

族中外嫁之女如因故非正常死亡,从未借族大人多兴师动众打人,恃强凌弱闹事,而是以理服人,依法论处。

张氏族谱于1990年第六次重修家训云:"爱祖国,尚科学;守法纪,讲公德;""精学问,敬职业;""敦孝友,睦邻里;""爱劳动,兴百业" ,《族戒》是:"戒多事,戒酗酒,戒浮荡,戒贪忌"......

慑于"族规的森严,感于"家训"的教化,至今张谷英后裔从未发生过凶杀偷盗等作奸犯科之事。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正是这些家训和族戒,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形成一种以"耕读为本,以俭朴为荣,兴书香门第,继百忍家风,尚礼仪而四邻和好,爱劳动而百业兴隆"的淳朴风情,形成了古村数百年不动摇的凝聚力。

家族在祖训中发扬光大,他们讲道德、求团结、读诗书、明礼仪,看似天高皇帝远,实为儒风袭人,孝友传家,村中大部分人都能吟诗作对,被誉为"书香门第,礼仪之乡",形成了大屋下独特的文化风景。

年俗用品介绍说,过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到元宵节。宰年猪、打滋粑、磨豆腐,一派热闹喜庆气氛。腊月三十过大年,祭祀祖先,吃过团圆饭,孩子们举着灯笼火把挨家挨户辞年,平增了节日的气氛。晚上全家围坐火塘,堆柴火旺,寓意来年红红火火,直守岁至拂晓。

正月初一凌晨,鸣响铳,放鞭炮,以示吉祥如意,除旧迎新接福。而后便是频繁的相互拜年活动。玩龙舞狮看大戏,一直闹到元宵节。

在另一处有丧葬展览厅,在村里如有老人仙逝,很少进行迷信活动。奠礼在灵堂中举行。由通礼指挥,相礼引领"孝子"在亡人灵前跪拜,读诵痛文,善歌者唱悼歌,内容多是追忆亡者生平风范,抚慰孝子弃养的悲痛。歌声悲壮,穿云裂石,辅以哀丝豪竹,平添了几分悲痛的氛围。次日凌晨,先烧灵屋纸钱,出殡也不忌时辰,但乡亲们会自发地参加葬礼,隆重追悼,三眼铳和鞭炮一齐炸响,一路烟雾缭绕,送驾归西,场景甚为壮观。

转自:http://duxin.blshe.com/post/1059/3518411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