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野游桃花源 |
[游记]野游桃花源 |
2007-07-16 kzzj.cn |
野游桃花源 文/李晓泉 离桂林不远的桃花源风景区应该就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吧。 在导游的盛情介绍下,我们就决定到那里游一游。虽然每个人又要出80元的门票,但作为一个文化人,来到了陶渊明的故乡了,不去拜一拜这位祖师爷,无论怎样也是说不过去的。 进入景区后,我发现来在里的游客还真不少。停车场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旅游车,到处都是打着小旗的导游小姐,招呼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繁荣景象。 导游把我们15个人带到了一个湖边,湖边停满了很多仿古的木船。这种景象真有点“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味道。 导游安排我们上了其中的一条船,交给了坐在船上的另一个导游。跟团旅游的这些天里,我渐渐发现,出来旅游就是这样,一地接一地,一个导游交给另一个导游,仿佛都是定好了的规矩。而且我也从他们的交接中知道了什么“跟团”、“地接”等新名词。 到了船上,我才发现,这里很像江南水乡,奇特的山峰环抱着一潭碧水,绿茵茵的湖水中长了很多水草,我们的木船过后,那些水草就在船过时漾起的波浪里不停地摇动,好一幅恬静美丽的水乡图。 船进入碧湖不远,就传来了一阵姑娘们的吆喝声音。寻声望去,只见五六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姑娘正在向我们挥手打招呼呢。我们也向她们挥手,也表达一下我们的祝福。 不一会,我们的木船来到了一条狭小的水面。导游向我们介绍说,我们要顺着这条小水渠,穿过前面的燕子洞。导游说,燕子洞很狭窄,没有灯,大家一定要座稳了,不能乱动。否则,就会出危险。 听导游这样说,我们一下子紧张起来。 燕子洞果然如导游所说,很狭窄,好像只能过我们这条船一样。如果对面来船,那肯定要两船相撞。 驾船的艄公两手死死地扳住船舵,把船驶进了洞内。顿时,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我们屏住呼吸,谁也不说一句话了,只听见船桨在水中划出的声音。 大约五分钟后,我们的前面出现了光亮,我们看见了洞口。这时,我们才长出了一口气,看着木船一路从洞里钻出来。 出来后我才感到有点后怕,我问导游,如果景区管理处在洞里拉上一路彩灯,那该多好,也让我们少一些惊吓。 导游说,之所以不安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给游客一点惊吓,才能带给游客一些刺激。 看来,我们还是出来旅游太少了,竟然会产生出那样低级的疑问。 出洞以后,我们大家都刚刚缓了一口气,就又被吓了一大跳。 在我们旅游船经过的那片水渠时,我们发现船的两边都挂着一些骷髅、面具等东西,怪吓人的。就在我们正在为这些奈闷时,突然,一声大叫,从我们的船边冒出一个野人来。那野人完全就是非洲土箸人一个模样,黑乎乎的,油光锃亮的,只是腰上缠了点树叶。 野人站起来后朝我们直笑,很友好的向我们挥手祝福。到这时,我们才感到这一切原来都是景区设下的一些民族风情节目。 上岸后,导游把我们领到了一个民族风情园里,跟这里的苖族姑娘小伙一起跳起了民族舞蹈。除此之外,这里还有抛秀球、参观织土布、看绣花、观洞房等节目,给人的感觉就是进入到了民族风情园。 游了大半天了,我们才进入到主题,那就是参观陶渊明纪念馆。 纪念馆很像江南园林建筑,四合小院,红木阁楼,花草鱼塘,雕刻摆设,还真有点古代文人骚客的风雅与情调。纪念馆里有陶渊明的塑像和生平介绍,还有“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等名诗名著,名字名画。令人不解的是,这里还摆放看活字印刷机,每个旅客还可以自己印刷一张作为纪念。在我们的记忆里,活字印刷术好像是沈括发明的,而非陶渊明,真不知景区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走出桃花源景区,当然要在这里留个纪念吧。而这时的“桃花源”石碑特别俏,在这里留影的人排着长队。为了不耽误赶车的时间,我们只好与其他的游客同合影了,反正回去后多作点解释就行了。 游完桃花源,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陶渊明,而是这里的民族风情。也许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记的就是这里的少数民族,想想也没什么奇怪的。 重庆开县人口计生委 李晓泉(重庆作协会员) 电话:023-85876226 QQ: 470489721 邮箱:cq85876226@163.com |
转自:http://www.kzzj.cn/index/Article.asp?ArticleID=1093072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