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禅心 -----五雷山游记 (桃源一中 刘丽平)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次去了一趟五雷山,我才彻底领悟了古人诗句。 我去过三亚,珠海,去过苏杭,去过北京,北戴河……,五雷归来,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为生活在三湘大地感到自豪。风景这边独好,叫我流连忘返了。 从家里出发,仅乘了约一个小时的车,便到了五雷山。 山路十八弯,在悬崖上转了不知多少弯,好多次车子都是压着路沿过。万丈深渊,山体陡峭如削。我是将心衔在口中度过。我很后悔没有多买点保险。不过,我还是感到能够在那样云蒸霞蔚的山峦中穿飞,是一种惊险中的奇遇。太飘渺了。往下望,云气儿笼着的山脚,像是天光泛亮时映着的湖面。在绿影幢幢的山腰,有一丝丝或一缕缕,有时是一团团的云,或袅娜地轻歌曼舞而来,或是嬉笑相邀而来,或者刚刚隐入山林,裙裾环佩还飘扬在山际。 耳际有仙乐悠扬。令人想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那份空灵与幽寂,我当时想即使在此化为云烟,也不虚人间一遭。 下了车,想买几个小小的佛物。一个老者,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不卖予我,我发怵。 我不舍地将小小的观音头像掂在手心里,掂着,我很难堪。一手钱一手货,我没有违反什么规则,为什么? 那个老者怒着的眼神,我很困惑。这时,一个才八九岁模样的小女孩过来,扎着个独辫,用手示意。我弯下腰来,她用很着急的神色说“不要说买。” 我懵了。不买? “你要说‘求’‘祈’” 小姑娘眨着大眼睛。我转过头去,老者立着。 我方悟我的俗。我捧着两块“护身符”,老者微微地笑了,说:“好好拿着,保佑你的孩子健康聪明。” 在这“人家何处在,云外一声鸡”的荒岭上,听到这么一声祝福,就像是听到了来自灵魂中纯洁的呼唤,没有铜臭,远离尘俗。我感动地离去,再回首时,云气中,只映出老者清癯的轮廓。 导游在前面招呼着,同伙们都争相前去了。我落在最后,我已是被先前的路吓得身子都软了,攀了几道陡崖,抬头一看,五雷山的顶在何处?只能看到山顶藏入云海深处。真可谓“青山拍天浪”了。我的心就嘣嘣直跳,干脆一屁股坐在台阶上好好喘喘气算了,这下山第一名肯定非我莫属。正在得意自己的阿Q式的聪明时,从山的拐角处钻出一个胖胖的人影,竟然是我的同伙,她踩着那双玫瑰红的高跟鞋慢慢挪了过来。 不一会儿,俊俊的导游也从云中飘来召唤我们了。这两位又是哄又是激将法,我先是不受,后感到盛情难却才起了身,但是反复强调,走到第一个亭殿就休息。 喘着气,气成了雾,和了游动的云,不知去向,我不禁犯痴起来,庄周梦蝶一般,是蝶呢还是庄公呢?我是神呢还是人呢? 我们三个仙就是这么一路吹着仙气往上登,偶尔有一小会儿,云戏着别的山头去了,露出绿绿的山体来。山石越发的发青,树根突现在山表的土层下,像是饱经了风霜的老人的青筋。萋萋杂草,叫不出名儿来,很有生命的硬度,怱郁勃勃,不一会儿,便又幻到云海中去了。 荀子说“玉在山则草木润,渊生珠则崖不枯。”我们三人手牵手在瑶台般的仙境中慢慢前行,导游突然说:“百子庙到了,好好为你儿子上柱香。” 这时,眼前一块五米见方的石块悬空地伸出,平步青云之态。如手掌大的石台上筑着红墙蓝瓦的小小的庙宇,道士并不起身,温和地坐着,静静地数着禅珠。 我不敢挪动我的脚,笑着摇摇头,一方面因为自己的胆怯,一方面好笑年青导游的愚。去年,我在普陀寺金碧的神佛前都没上过香,更不用说现在。我是完完全全的无神论者。导游口中喃喃地说:“这里可灵了,高考前不久这儿的香火可盛了。” 我刚要停下不走了,后面的游人三三两两结伴踏入寺中,我感到我与这地不谐,也顾不得自己的誓言,抬起脚就又向前跨出了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名山中大约不是佛就是道吧。 穿行在石级的小道上,山势更陡了。大声一叫,便有天外的回音,在山谷中久久回荡不愿隐去,游走在青山白云中,这种享受让我们消除了行走的单调。我们大声叫,大声笑。天空中传扬着我们的快乐。我们是玉帝了,我们有了许多凡世的子民,这下届的世尘中能听到我们的圣音吗? 我们乘了云驾了雾一般,在太乙真人的神佛殿土快飞起来。我们御风而行,穿过木制的长廊,来到飘着檀木香的第二殿,又伏着山身飘升,踩着祥云来到了药王庙。 这里有一块难得的平地。跨进药王庙,在右手处,一尊高高地佛相迎来,他手持草药,好像向我走来。殷切而热情,他的脚踩遍了五雷的山山岭岭吗?他辛苦地立在风雨中多少个日月星辰?他的烛台里的烛泪一定是为这方山水的善男信女们的生老病死而熬干的吧?佛祖显得有些苍老,朴实并不威严。没有天坛中的神佛的雍容,没有椰城的金璧耀眼,也没有普陀的灵动飘逸。但是,他是真佛,在我们心中,他离我们很近。 我这个坚定地无神论者,在他的福光中肃然地笔直立着,在胸前合拢了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