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随笔日记 我的芙蓉楼 |
[游记]随笔日记 我的芙蓉楼 |
2008-04-18 gov.cn |
-- 作者:芙蓉楼主人 芙蓉楼是我的斋号。 2004年乔迁新居,已届不惑之年,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书房。兴奋之余,首先想到为书房起一个斋号,几乎没怎么考虑,就决定叫这个名字了。 是因为王昌龄的一首诗。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 朋友辛渐来访,返乡前在芙蓉楼饯别,考虑到亲友一定要问到自己的近况,于是作《芙蓉楼送辛渐》以表心迹。“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自己虽遭谤议,几度遭贬,但不会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这首诗意境深邃,格调高迈,构思精妙,坦荡的胸怀和高洁的灵魂打动了无数读者,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不朽名篇。 谢婉莹也被打动了吧,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便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估计这个她伴随了一生的名字与“一片冰心在玉壶”不无关系。 打动人的还有芙蓉。苏轼“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是傲立风霜的写照;王安石“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者,强扶青镜俗妆慵。”又是娇艳的化身;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是那么纯洁无瑕,清新自然。 那么王昌龄饯别辛渐的芙蓉楼在哪里呢? 江苏镇江有芙蓉楼,据记载由东晋刺史王恭所建,为当时旧城邑内最高古楼,高七丈余,北有长江横陈,南有诸山绵绵,依山傍水,轩昂宽敞,别致雅典,瑰丽无比,是文人骚客登临品茶吟诗的胜地。登楼眺望,远山近水,一览无遗。芙蓉楼唐代犹存,直到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才不幸毁于兵乱。1992年镇江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移址重建芙蓉楼,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中间曲廓相连,二楼中央的“芙蓉楼”由江泽民题写。 湖南洪江的芙蓉楼座落在沅、舞水汇流之处的黔城镇,为古典园林建筑,筑叠巧思、错落有致,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据传,唐天宝七年(748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即今黔阳县)尉后,曾建芙蓉楼,为饮酒赋诗、宴宾送客之地。因年久失修,旧址荒芜。清嘉庆二十年(1815),当地为纪念这位著名诗人,在城西香炉岩辟地作园,依名修建芙蓉楼。现建筑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洪江芙蓉楼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之誉。主楼背廊临江,纯木结构,正面三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轩可供远眺。周围有冰心玉壶亭、耸翠楼、半月亭等古迹,与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成布局,构成了“登眺则群山拱翠,俯视则万木交阴,沅水自北来环其下”的壮丽景象。 能让王昌龄设宴饯别友人的芙蓉楼是多么令人神往!以至于江苏镇江和湖南洪江为此而唇枪舌战!因为一首诗,竟使一座楼名垂千古! 我以芙蓉楼为号,还因为“芙蓉”各含有我和妻子名字的一个谐音字,芙蓉楼是我们两个人的幸福港湾。如今芙蓉姐姐在网络上窜红,不少朋友以为我在赶时髦,在当芙蓉姐姐的粉丝呢,真羞煞老夫了! 关于我的这个斋号,还闹了一个笑话呢!2004年春天,潍坊书家蒯宪先生到平度做客。蒯先生是写甲骨文的高手,我刚好要乔迁新居,就央请蒯先生用甲骨题写“芙蓉楼”横额。蒯先生提笔沉吟良久,忽然冒出一句“我怎么觉得象个妓院?”引起哄堂大笑!蒯先生是个解人,肯定知道王昌龄不会在妓院设宴送别友人的,估计一时想不起三个字甲骨文是怎么写的了,急中生智来了这么一句。一笑。 2007年6月4日
|
转自:http://frlsf.pingdu.gov.cn/TopicOther.asp?t=5&BoardID=20&id=303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