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没落的荒凉-----游隐山随感 |
[游记]没落的荒凉-----游隐山随感 |
2008-06-27 sina.com.cn |
没落的荒凉 -------游隐山随想 声明: 这一秒,世界上有很多事被忽然记起,这一秒,又有很多事被悄悄遗忘着...... “隐山位于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管区,是南岳衡山之余脉,又名龙王山。登隐山极目远眺祝融峰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东北而望又可见悠悠涟水,依依涓江。若天朗气清,晨间更可见一轮红日在滚滚湘江边喷薄而出,冉冉升腾。在潺潺流水的作用下,山中育有一方古溶洞 隐山之西的龙王洞口之下有白云庵,相传建于汉末,为我国最早庙宇之。隐山脚下的慈云寺,又名慈航寺、龙王寺,几度兴衰,已不知始建于何年何代。一庵一寺,千年间上下相望,中有十八罗汉金刚、二十四诸天菩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晨钟暮鼓,香火兴旺。此湘潭一大文化遗产,可惜毁于“十年文革”,如今只有遗址尚在,香炉仍存。 这里山清水秀,地灵人杰。隐山之下,千百年间曾有许多英雄豪杰在此活动。北宋理学开山鼻祖、文学家周敦颐曾在隐山隐居讲学,隐山因之而得名。周敦颐在隐山美丽的山色水光之中,不仅更深地领悟了阴阳八卦太极之理,更在莲花池畔写说了千古佳作《爱莲说》。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太学士胡安国及其子由闽来湘,在隐山卜居,讲学碧泉书院,湖湘文化遂横空出世。安国死后葬于隐山之下,墓围苍松翠柏,墓前有石狮石马,白玉墓碑上刻有“秉春秋大笔,葬天下隐山”之联,龙飞凤舞,令人遐思。 相传明朝正德皇帝游历江南,闻隐山大名,来登此山,遂御笔亲书“天下隐山”四个大字于龙王寺正门,今寺虽毁,但字匾仍被当地的百姓珍藏。 隐山之下,代有才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秘书、曾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周小舟就出生在隐山东麓狮龙桥边,这里留下了他少年时许多动人的故事。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也曾在隐山留下足迹。大跃进时期,他回家乡调查,见有人在砍中华名树——重阳木,便极力劝止。被砍去一大半的树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为怀念彭总,当地人将此树命名为元帅树。 天下隐山,历来为州官府吏、迁客雅士、文人学者的游览胜地。在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日,开发隐山旅游,已成为当地人民的共识,在这个湖湘文化和湘莲文化的发源地,一批与此相关的旅游景点在有计划地开发建设。隐山,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天下游客;天下隐山将大显于天下。” 上面的长篇大论是从隐山之行前在网上得到对它的认识,也是我对它的初步认识.和衡山相比,我想,打着“湖湘文化发源地”的隐山应该不会太逊色,这样,我带着憧憬的心情踏上隐山之旅。 脑海中对于寺庙还是有印象的,比如电影中的少林寺,高深的少林武功,严格的寺规,当然,还有可爱的小和尚和智慧的老方丈. 可隐山这里,虽然曾经有高人来到此地,可是 周敦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人物,他把伦理道德与宇宙本源统一了起来,以“天人合一”为儒家的仁义道德理论确立了源头,同时也给道家的有形出自无形之说赋予了社会实践意义。他也是宋代理学的开创者,他的哲学思想奠定了理学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周敦颐生前的学术地位并不高。只是由于南宋的理学传人胡宏、张拭、朱熹等人的尊崇、宣传和发挥,才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祖地位。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42388010086qt.html58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