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桃花盛开的德夯苗寨苗家女子翩翩起舞 |
[游记]桃花盛开的德夯苗寨苗家女子翩翩起舞 |
2008-01-11 cartrips.cn |
去德夯是在夜里。沿着峒河逆流而行,只听流水哗哗。路旁苗寨一片寂静。我的记忆里还能记起几个大的村寨,根据车子走的时间,我判断并期待着它们出现。但没有灯火,由于停电,四周一片黑暗。也许是炎热,路上三五成群的年轻人,有的在散步,有的聚集在一起闲聊。车灯一一把他们刷亮。我在似是而非的感觉中,像向着时间的纵深滑进。这样的情景像一场回忆。 这是一条由湘通往川黔的公路。云贵高原在这里进入了它的第一级抬升的台阶。在一个叫矮寨的地方,大地突然隆起,形成一处矮寨天险,汽车几乎是在悬崖上绕上400米高的山顶。然后又是一片山岭,海拔却大大提升。而德夯的奇异之处,是在那些峡谷,它们像突然塌陷下来似的,山是绝壁,河水变作瀑布。 进入德夯已经很晚,水泥筑的楼阁里仍灯火通明,还有游客在看表演。找楼内的人打听,果然有新砌的客房,可以住宿。待我们安排妥当,楼内歌舞也歇了,灯也灭了。苗寨重又陷入它本有的寂静之中。溪水流动的声音被这千古静谧放大了,喧哗成一片。 我一人下楼,重又走进古寨的地坪。寨子里的人都已入梦,那片黑幽幽的青瓦像一片乌云,包裹着有节律的鼾声。下起了小雨,四野山坡立即起了一片呢喃声。记得9年前,在这个地坪,一堆篝火噼噼叭叭被点燃,寨子里的男人,背的背刀,吹的吹牛角,绕着熊熊火焰跳起了苗家舞蹈。 十几位从各寨子挑来的苗族少女,打起铿锵的苗鼓,激越的鼓点,翻滚腾挪的舞姿,两团飞动的红绸,完美地结合于一体,表现的一会是春种秋播,一会是收禾割稻;一会是抽纱纺线,一会是跳歌赶集……苗民们一张张黧黑的脸在他们熟悉的鼓舞里写满了兴奋。 就是这个鼓舞,一位苗族妇女把它打到了北京,被人称为鼓王。 一年后,这些打鼓的姑娘,有的被深圳民俗文化村相中,这鼓又打到了特区。其中一位,还去了美国。寨子里的苗民纯朴、豪爽,把一碗又一碗的包谷烧酒敬给我们;把他们织的代表友谊的花带挂在我们的脖子上。 那一夜,我们大醉一场。睡在木楼里,半夜醒来,只闻仙乐飘渺,不知身在何处。迷离恍惚中,扶着木壁出门,只见月光下,穿白褂的小伙,有的吹着幽幽的短笛,有的拉着胡琴,有的吹着木叶,声音像来自远古的韶乐。姑娘们翩翩起舞,手中的纸伞转动着,如同一朵朵降落的祥云。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古老民族的舞蹈之中,忘了一切。这个舞叫接龙舞……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81211336940.jpg[/upload] 一晃就是9年,这其间,我又多次来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但都是匆匆一瞥。只有这次是在夜色里走进山来的。我一个人站在空旷的地坪上,好像一幕幕戏上演完了,只有我仍站在这个空荡的剧场,不肯离去。一位姑娘从木楼出来,看见黑暗中的我,吓了一跳。声音抖动地问我干什么站在这里。时空已被切换,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她的问题。只说是睡不着,出来走走。 第二天一早,激越的鼓点又像蛟龙出海似的腾空而来。阁楼下,一群才招来不久的苗族姑娘,练起了鼓舞。我爬起来,却被晨雾缭绕的山峰震撼:那一座座孤峰拔起的石山,如帆似笋。雾,时而薄如轻纱滑过,时而潮涌如波,把那青岩载沉载浮。在空明一片的晨光里,峰峦似欲乘风而去,仿佛缈缈仙境。吃过早餐后又下起了雨,我们没有犹豫,每人打了一把伞,就沿着玉泉溪往峡谷深处走。 没想到这条峡谷还是如此荒芜,走不多远就没有路了。两边悬崖峭壁收得越来越紧,让人疑无出路。身子被下个不停的雨水打湿了。钻草丛时又担心被蛇咬。过溪水时在石头上跳来跳去,开始还不想打湿鞋,一落水就只好索性踩着溪流往前走。 要爬陡坡了,大块的岩石又滑又锋利,这对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是个严峻的挑战。前面的先探路,然后一个拉着一个上。雨中的山景,犹如梦幻。一会朦胧如同泼墨;一会又逼真似飞来一般。人人都变成落汤鸡了。正因为没有过如此与自然的亲近和搏击,我们才兴奋得大喊大叫起来。 blog:http://mermiad-dlj.blog.sohu.com/
|
转自:http://bbs.cartrips.cn/viewthread.php?tid=15613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