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感受艺术的魅力-虹桥队员的“刘海粟”之行-团队活动-德育之窗 |
[游记]感受艺术的魅力-虹桥队员的“刘海粟”之行-团队活动-德育之窗 |
2007-07-18 36.79 |
2006年3月17日下午,虹桥中学八、就年级的队员们列队步行至“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参观了“百年刘海粟”纪念书画展,深刻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队员们似乎从没想过艺术会带来如此大的震撼与感动,于是,那个周五下午的行程对孩子们是一种别样的收获。 在这之前,他们只知道刘海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美术馆大厅,殊不知,进入的却是一个优秀灵魂创造的华丽艺术殿堂。 原来刘海粟不仅是优秀的画家,还是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他的画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被人称为“东方艺坛的雄师”。有如此优秀的称号,更令大伙儿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他的画了。 走进展厅,先看到的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江边渔船》,暗雅的色调,映着黄昏的余辉,停靠在江边的破旧渔船略显苍凉。而另一幅《白龙潭》则不然,潭水从两块大石的夹缝中倾泻而出,潺潺流向远方。走着走着,大伙儿一行来到了《前门》。明亮的淡黄色调, 把冬日阳光下的北京前门表现得十分雄伟。而《太湖工人疗养院雪景》则是静穆典雅,仿佛一幅工笔雪景山水画。最令人震撼的是《黄海一线天奇观》,整幅图用色单纯而绚丽。给人以气势恢宏之感,让所有人深刻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壮,可谓叹为观止。 再将目光转向他的泼墨山水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精美秀丽的荷花,《彩荷》一图,细致地描绘了它粉嫩鲜红的花瓣,刻画出了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端庄姿态。而与其相对的,就是旁边的一幅《褪却红衣学淡妆》,令人刹时感受到了彩荷凋谢时的凄凉之情。 有意思的是,几个九年级的女生忽然在此驻足,似乎在议论什么,近前一问,原来是触景伤怀呢——面临毕业,将与好朋友们分手,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终将成为心底的回忆。无奈,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现在了……回眸寻望,远处的一只《山茶锦鸡》正高昂着头向山的另一端望去,那栩栩如生的姿态,体现着雄鸡高傲骛远的雄壮性格。物尤如此,人何以堪。我们难道不应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吗? 咦,那红似火焰的是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艳斗汉宫春》。那原本弯曲突兀的老树枝上,纠结了一簇簇火球似的红花,显出了春天的美艳绝伦,与旁批“堂前汉宫春”相映成趣。还有那幅画于北京西郊的《鸳鸯》,屹立于中华之南的险峻高山《黄山》,幅幅堪称经典。而不远处的一幅《山水》更是吸引了众多眼球。相比较前几幅单纯的绘物图,眼前这幅则融入了祖国河山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有几处用了较绚丽的色彩。而那“大红大绿”也真正体现了动人撼心的“海粟之狂”。令人油然生起敬佩之情。 走出展厅,大伙儿才发现自己的心灵已经受了洗涤,那盘踞在我们灵魂中的某些污点似乎都已被洗净。到这时,我们似乎才真正理解了“艺术就是生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没错,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在往后的生活中,相信大家会更加关注艺术,热爱艺术,让自己的每一寸心田都能够沐浴在艺术的阳光之下。 |
转自:http://222.66.36.79/ReadNews.asp?NewsID=28221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