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安化千两茶

[游记]游记:安化千两茶

2008-06-14    17u.com

这是洞市老街的贺家祠堂里面的利源隆茶厂

正在制作之中的千两茶

刚刚制作完工准备入库的千两茶

仓库里面的千两茶,价值连城啊!

;来,仔细看看,这是根据天干地支来编号的,

所谓千两茶,正中间最大的一支就是1000两,再依次递减,最小的一支是16两

安化千两茶

“由于制作工艺奇特,上世纪50年代已停产,目前郑州茶市仅有这两柱`千两茶',这种茶每公斤价格近万元。”日前,在郑州茶叶市场一茶叶商店内,负责人李伟先生指着包装奇特的茶叶柱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镇店之宝”。 之所以叫“千两茶”,是因为按照老秤计量,这种茶柱大约为1000两,故名“千两茶”。茶柱所用茶叶为优质黑茶,产于我国著名茶叶主产区湖南省安化县。为运输保存方便,茶农将采摘后的黑茶晒干,然后再将茶叶挤压到一起,像拧花卷一样拧成柱状。最后用竹叶将茶柱包裹,再缠上一层棕,外面用竹篾包裹,未拆封的千两茶高达1.5米,重约36公斤。”经过三层包裹的千两茶可长期保存。

根据市场的需要,安化县已恢复“千两茶”生产加工,且茶卷筒重量型号增加,工艺更精,品质更优,很受海内外客商欢迎。

安化茶叶和茶文化在全国、全世界的影响都很大。一是历史久远。安化是先有茶,后有县。渠江薄片在唐代就是贡品,宋朝设立安化县以后,朝廷对安化的认识就是“惟茶甲于诸州市”。二是世界独有。“千两茶”工艺独特,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安化有。据资料介绍,业内专家以及倭国、台湾的茶文化典籍都认定安化“千两茶”是茶文化的经典,是“世界茶王”。台湾故宫博物院和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的镇院之宝,就是安化“千两茶”。180年前,两江总督陶澍写了一首长诗《咏安化茶》,诗中提到唐宋以来,人们都宁喝安化茶中的次品,也不喝别处茶的上品。三是享誉全球。安化茶叶自古就行销海内外,我到过乔家大院,当年乔家就有驼队运输安化“千两茶”,中国历史上平遥的大钱庄就有许多与茶叶贸易相关的安化银票。一个黄沙坪镇,茶业鼎盛时期,茶叶商号近百家,汇聚晋商、陕商、鄂商、川商、徽商以及茶叶加工制作人员数万人,安化黑茶和红茶一度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80。四是市场广阔。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油脂吸食过量,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喝黑茶,过去二十年里,普洱茶因此风行世界。近年来,专家发现黑茶中的极品是安化“千两茶”,倭国、韩国客商收购50年以上陈年“千两茶”,一支的价格达到200万元。随着现代保健养生理念的深入人心,“千两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五是茶叶、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完全可以做成一个富民强县的大产业。信息时代,市场经济,谁抢占了先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大家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把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做好。

千两茶(又名花卷茶)近年来在沿海地区很是畅销,很多人都是买下收藏,并不当即饮用。可是千两茶也是物品,也有个保管收藏问题,要想好好收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千两茶以及它的生产制作过程。

“千两茶”又称“花卷茶”,因老称重为一千两 (老称16两为一斤),故称之为“千两茶”,采用安化高家溪和马安溪的优质黑毛茶为原料,用棍锤筑制在长筒形的篾篓中,筑造成圆柱形。高147厘米,直径20厘米。重约37公斤。千两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早在古时,因其功用独特,形状硕大,香高艺雅,滋味浓醇。被称之为“茶之侠者”。而现在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近年来那种早年的千两茶由于许多人重金求购,最高价格达到了5000多元一斤,由于存世稀少现在这价也是有价无市了。

千两茶的起源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是安化边江刘姓家庭不向外传的神秘产品。二是相传为道光初年一张姓晋商和黄沙坪当地制茶师傅花费数年工夫精研而成,采制工艺十分讲究。千两茶的起源,各有说法,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其制法十分神秘,不是嫡传弟子无法制出真正的千两茶。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独家引入千两茶的生产,至1958年累计生产48550支,产品全部按国家计划调拨,主销山西、宁夏和陕西等地。花卷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加工技能强、难度大、消耗体力、工效低。1958年后,湖南省白沙溪茶厂以机械生产花砖茶取代了花卷茶。市场上以花砖茶替代了花卷茶,花卷茶和花砖茶虽同属紧压茶,均采用黑毛茶为原料但由于加工工艺和品质要求不同,形成的产品各具特色,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紧压茶产品。

花卷茶停止生产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多年后,因惟恐花卷茶加工生产技术失传。1983年,湖南省白沙溪茶厂决定将一批老技工聘请回厂,带领一批青年职工参与制作。从初夏到深秋历时四个余月,共制作了300余支花卷茶。当年生产的花卷茶现已不同形式和渠道流入到了茶叶收藏馆、陈列馆、海外和港台地区,一部分流入到了百姓和各阶层家庭中消费和收藏。

1997年,为满足市场需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恢复了传统的花卷茶生产。花卷茶的生产在原料选择上需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程序,在加工上需经其绞、压、跺、滚、锤工艺,最后形成长约1.5米、直径为0.2米左右的圆柱体,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50天左右的日晒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条件催化下,自行发酵、干燥,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于茶体之内,进入长期陈放期,陈放越久,质量越好,品味更佳。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48308.html9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