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安仁街豫园背后的正门-游记欣赏-华东-阳光下 |
[游记]安仁街豫园背后的正门-游记欣赏-华东-阳光下 |
2007-07-16 insunlight.com |
车水马龙 有句话叫做“灯下黑”, 用来形容诸多被你我忽略的“上海盲点”恐怕再适合不过。正如生活在豫园城墙下的男女老少,又有几人知道这座园子的正门并非在人声鼎沸的九曲桥头,而是深居在一条名为“安仁街”的小巷里呢? 迷失豫园 豫园和城隍庙在很多上海人眼里都是“沪游”必到之地,不过,对于它那潘姓主人家的显赫门楣,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子丑寅卯来。在大多数人看来,豫园的魅力似乎并不在于苏州园林式的假山石雕,而是那终日熙熙攘攘的小商品市场和珠光宝气的金店银楼,当然,更少不了热气腾腾的南翔小笼。或许你也和我一样,曾在豫园外诸多商业小街中的一条,听到外地游客这样的疑惑:“逛了半天,怎么还没看到豫园?” 这是一处令人轻易迷失、购物欲疯长的所在。准备完婚的新人们常常在逛完了人民路的婚纱租赁店后,一头钻进小商品市场,大肆采购礼炮、撒花、喜帖等小玩意儿,一到逢年过节,各种聚会、派对扎堆的时候,本就不宽敞的小路上更是摩肩接踵,但见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堆积如山的贺卡、喜气洋洋的装饰品还有各式各样的小礼物间辛苦又快乐地穿梭。虽然眼下还只是11月中旬,圣诞节的装饰已被挂在了摊位最显眼的位置,由此可见,小商品市场里货物的“时新”程度绝对堪称“与国际接轨”。 墙外风景 周末偷闲半日,和朋友相约逛逛豫园。945路公交车,新北门站,若非熟悉地形的朋友带路,我恐怕不会走进这条名为“安仁街”的小弄。现在看来,安仁街的路实在很窄,很难想象,当年这也算是一条“大道”。我们溜边走着,为满载而归的三轮车、自行车让路。路边琳琅满目的小店鳞次栉比,这是为很多人所熟悉的豫园景象。第一个十字路口,黑瓦白墙突然闯入视线,高挑的飞檐下是镶着红窗的角楼。 倚着墙角的是浓郁的市井气,摆摊卖哈密瓜的老婆婆警惕地防备着我们手里的相机,生怕挡了她的生意。右侧是豫园的外墙,街的另一侧则是老城里相对宁静的生活——没有墙内的游人如潮,也没有摇着小旗、举着喇叭、操各国语言的导游。临街的房门口,摆出几个花盆,花旁坐着晒太阳的老人,墙内楼阁上,卧着一只懒洋洋的猫,路边修鞋摊的主人轻声一唤,不知正在看什么“西洋景”的它便眯着眼转过头来,居高临下地瞧瞧举着相机的我们,摆个POSE,继续扭头赏景去了。摊主一声笑叹:这楼是不让人上的,不过猫可以。 安仁街上的这段豫园墙,是一道“免费”的风景,墙上每一个镂雕窗框的图案都不相同,一路走去,只见园内屋脊上高高伫立的石雕仙鹤,优雅地独脚而立,映着随风轻舞的野草,屋顶的飞龙扫尾向天,仿佛在极力触碰身旁的电线,如同音符的小尾巴划过乐谱的五线。然而,往来于街上的行人大都会始终保持自己脚步的节奏,旁若无“墙”地赶路,更不要说为此驻足了,反而是举着相机、看似“游人”的我们更令他们好奇。 正门古迹 “传说中”豫园的正门是安仁街上最不容错过的看点。与九曲桥头的熙熙攘攘不同,这里门前鲜有浩荡人流,漆黑色的大门紧闭着,门上的浮雕惟妙惟肖,喜鹊、松鼠、仙鹤、山水,当中高悬刻有“豫园”二字的汉白玉石砖。大门两侧的砖墙已露旧色,但从那精细的雕刻、高挑的门楣依然可以品出几分往日的风光,相比之下,如今作为入口的那个小门简直太逊色了。 安仁街的尽头,一位打扮奇特的老爷子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他端坐在做成床样的四轮小车上,对着小镜子仔细梳理花白的胡须,身着团花唐装,头戴缎面小帽,看我们举起相机,立马举起一块纸牌遮在了脸前,上书两个大字——“十元”! 安仁街与方浜中路相交的丁字路口,一片崭新的商业房拔地而起,虽然也采用了并不张扬的红黑两色,却让我们从古迹的韵味中突然脱离出来,这才是大多数游人眼中的豫园,一个已然被扩展成为“商城”的豫园。 |
转自:http://www.insunlight.com/Html/200612/s200612271350484.html3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