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热的天气终于过去了,回想昨天还在房间里光着膀子,今天走在街上已是凉风习习,真可谓是风云莫测啊!站在公交站台上,风卷起细碎的落叶,满街飞舞,仿佛又回到了秋天。坐在901公交车上,风儿穿过车窗,轻轻地拂在脸上,突然间有种迷醉的感觉,真是天凉好个秋! 在天心阁站点下了车,天心公园就在面前,以18块大洋购得门票后,得以入门。天心阁就在天心公园的里面,公园门票2元,天心阁的门票16元,俺买的是通票。公园的清晨是一片热闹的景象,老人们正享受着安逸的生活,喝茶聊天、拉二胡、吹笛、喝歌跳舞、做健身操等等,看了真是好生羡慕,生活本就应该这么过,忙忙碌碌的都市中,我们仿佛失去了些什么。公园里绿树成荫,慢慢地向公园深处走去,到了一青砖广场,正前方是一青石牌坊,上书“崇烈祠”,一溜青石台阶顺势而上,旁边松柏常青,应该是为了纪念那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人们吧。石阶旁边立着大大小小十余尊青石浮雕像,刻着湖南历史的著名人物,让人想不到的是,原来很多让人耳读能详的人物就是出自湖南,或在湖南居住过,如杜甫、屈原、辛弃疾、欧阳洵等人,看来“惟楚有才”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就是入胜亭了,看来是要渐入佳境了。过了入胜亭,就慢慢步入了古老的城墙,也许是很少游览过城墙的缘故吧,眼前的一切,让人有种惊叹的感觉。首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古老的城砖,用“巨大”一词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踩在脚下的,双手抚摸到的,都是巨大的青砖,城墙的坚固由此也可见一斑。走在历经风雨的城楼上,让人仿佛有种亲近历史的感觉,忍不住探身出外,透过高高的城墙,外面依然是繁华都市,一面城墙,隔断了历史和现代,让人仿佛有种时空的错位感。城墙上的旌旗,迎风猎猎飘扬,让人仿佛看到了旧时士兵们豪气千云的英雄气概,如今只有沉重的大炮,静静地躺在城楼上,是在回忆,亦或在悄悄地述说着古老的历史。 天心阁位于主城楼的中央位置,阁高三层,三楼的檐上悬挂着“楚天一览”的牌匾,“登临可瞰全城,凝睇湘江”,楚天一览,让人不禁有登高一览的欲望。一楼外侧是一圈石栏,每根石柱顶上蹲着一头石狮,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楼内如今已作为“百年长沙”史料陈列馆,以百余幅珍贵图片展示了长沙近百年的历史变迁,二楼的墙壁上挂着铜版画,绘着红军战士英勇杀敌和周恩来视察长沙文夕大火的情形,沿着窄窄的台阶,直上三楼,顺着围廊放眼望去,视野果然开阔了许多,只可惜昔日的高台,如今已淹没在都市的高楼大厦中,不知古人看到这情形,会是何感想。天心阁两旁建有两座辅阁,均以游廊相连,北楼名曰“北拱”,楼内有“长沙大火”幻影成像展示厅,再现了七十多年前发生在长沙的那场惊世劫难——“文夕大火”的全过程,看了真让人嘘叹不已。大火足足烧了五天五夜,整个城市成了一片废墟,天心阁也是荡然无存。北边的游廊墙的青石上刻着关羽战长沙的故事,故事里的关羽和黄盖,和小时候看的连环画有点相像。南楼名曰“南屏”,一楼卖的是湖南漆器等特产,二楼是则是湘绣,昔日的古阁,如今已是商业之地,南边的游廊墙则刻着中国现存的古城墙,有平遥古城、南京古城墙、襄阳古城墙、崇武古城墙等,有点意思,看来有机会还是要去看看的。 沿着古时士兵们上城的通道,下到内城的二层,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几个拱形洞室顺势排开,室内尚存有几尊大炮,均以生铁铸成,重约几吨,以大将军命名,如威德大将军等等。巨大的炮口对着城外,可惜那古老的炮窗已用木栏遮挡,炮室内也是潮湿一片,昔日的威势,已然淡忘在历史的回忆中。炮室的墙上挂着一些介绍兵器文字和照片,可惜已经破旧不堪,看来它们不仅被遗忘在历史中,也被遗忘在现代社会的文明中了。苔藓地衣已渐渐爬上了城墙,在古老而潮湿的空气中,焕发着生机。顺着石阶下到内城的底部,这里也分布着一些洞室,估计是当年囤积军粮和兵器所用,如今已是堆满了杂物,无意中走进城池边上的一个小洞室,里面漆黑一片,空气潮湿阴冷,仿佛隔离了外面的空间,心戚戚然,转身调头而出。昔日的小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郁郁葱葱的枝冠,已然超过的古老的城墙,站在城池底部,好像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一阵清风吹过,风马铜铃在高高的阁檐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仿佛也在怀念过去的时光。 只有站在城墙脚下,才能感受的到整个城池的宏伟雄壮。城墙高约十几米,城身上分布着上下两层炮口,数量远比我在城池里面看到的多,看来还是有些洞室被很好的隐藏起来了。昔日太平军西王萧朝贵率部进攻长沙,与清军鏖战,就是不幸殉难于这些炮口下。春天翠绿的枝条,已然伸展到城墙的半高处,那城砖的缝隙中,绿色的生命也在努力地成长,绿油油的爬山虎,已经爬上了主城楼的大半面墙,遮盖了城墙,仿佛也凝固了那段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