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岳麓山游记 上一页 [1]

[游记]岳麓山游记 上一页 [1]

2007-08-03    

11月25日,长沙学术会的最后一天。因为是晚上的火车,白天无事可做,更何况所居枫林宾馆就在岳麓山脚,于是决定去岳麓山消磨时光。名山大川看的多了,青山绿水、名胜古迹多是有名无实,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所以,虽然岳麓山近在眼前,却并不在意。一游之下,却大为惊奇:小小的岳麓山让我有那么多没想到,没想到景色是那么动人,历史是那么鲜活,内涵是那么丰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和现在联系的是那么紧,甚至能触到他跳动的脉搏!

岳麓山
南岳衡山从衡阳回雁峰逶迤而下,纵横八县市,到了长沙市内,湘江西岸止住了脚步,成为衡山的“小脚丫”。她海拔仅300.8米,但这里却幽静安详,植被茂密,风景宜人,名校环绕,人文汇萃,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岳麓山首先是一座文化名山,极富包容精神,她集儒、释、道于一身:山脚有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宏扬儒家理学的岳麓书院;山腰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麓山寺;山顶则有被列位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云麓宫,区区三百米间却凝聚了多少靓丽的人文景观!其次,岳麓山还是一座民间的“八宝山”,可称是“青山有幸埋忠骨”:黄兴、蔡锷、陈天华等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长眠于此;肖劲光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安息于此;云麓宫观景台的栏杆上刻着的无数名字,记录着人们对三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的无尽的思念……岳麓山山清水秀,古木繁多,红叶尤胜,是火炉长沙理想的避暑胜地。深秋的岳麓山,火红的枫叶,金黄的银杏,站于山顶,遥望湘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呜呼,得山如此,夫复何求?

极目山庄
早晨8点,自岳麓山东门进,一路上山势蜿蜒,树木葱郁。山上多是常绿阔叶林,但还是有些树木掉了叶子,使整个山林间显得简洁明快,有着很其强的空间透视感。阳光透过树枝的罅隙扑泻而下,映着古木的虬枝和苍老的树皮,看起来如同一幅幅绝美的摄影作品。枫树和银杏是岳麓山的一大景观,到了秋天,千万株枫树和银杏的叶子转红了,在阳光的映衬下,正是枫叶如火,美仑美焕,明丽动人。树中也不乏古木,一两百年一棵的古枫,干似车轮,亭亭如盖,连成一片,那片金黄就更显规模了。极具观赏价值的银杏树没有枫树那么普遍,但是更美,更有秋的韵味。半山腰的道观云麓宫旁有一棵银杏树,七百年历史了,一到秋天,整棵树金黄绚目,流光溢彩,秋风拂来,树叶翩翩,如同千万只金蝶在风中起舞。沿盘山公路向上,飞鸟起伏,相互唱和。虽山不高,但一路走来颇感疲惫。山腰以下视野不甚开阔,然而行到山顶,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整个长沙尽受眼底:山脊上红叶、黄叶将岳麓山装扮的绚丽斑斓。远处湘江蜿蜒,江心的橘子洲宛如湘江一叶,薄雾缭绕之下若隐若现,别有一番情趣。
转一道弯,赫然出现一处山庄,名曰极目山庄,放眼望去,环境清幽,红叶片片,红豆串串,云雾缭绕,有潺潺泉水,渺渺茶香。不禁进而探询,湘音软语,“可饮,可歌。”遂品茗小憩,香烟数棵,身心俱乐。因时间不多,不能多留,起身欲去,主人劝曰:茶品一道,不足以得其香,遂再品,果然清香宜人,余味悠长。主人知是远道而来,又赠柑橘,曰:橘子洲所产,剥而未品,满屋橘香荡漾,又曰:长沙号称山水洲城,山是岳麓山,位于城中;水指湘江,穿城而过;洲是橘子洲,江心而居,长沙城环绕山、水、洲分布。长沙幸甚,长沙人幸甚。说话间,红日蒸腾,薄雾消散,山青叶红,越发鲜艳。举步出门,灿烂的阳光下,万物披霞挂彩,倘佯其间,不禁醉了。

橘子洲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这是唐末李殉的诗句,描绘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千百年来,物换星移,但橘洲风景依然。站在岳麓山上看橘洲全貌,洲体修长,恰似航行在湘江上的一艘巨舰,乘风破浪,将湘江一分为二。洲上植被茂密,多有橘树。可以想象,春日的橘洲,芳草萋萋;夏日橘洲,浓隐蔽日;秋日橘洲,红橘满枝;冬日橘洲,白雪皑皑,江天一色。这次没有机会上洲一游,只有借大家都熟悉的一首词抒发一下游橘洲的情怀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爱晚亭
自山顶下行,沿小径一路行来,曲曲折折,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一步一景。远远望着一道山谷红叶茂密似火,便要看个究竟。过蔡锷墓,黄兴墓,陈天华墓,云麓宫和麓山寺,便到了那山谷,到了以后才知这就是清风峡——岳麓山红叶最盛的地方,著名的爱晚亭便坐落于此。因为岳麓山的红叶,人称秋天是游览岳麓山的最好季节,而岳麓山最好的红叶恐怕是在清风峡了,那一峡的红叶是云,是火,是心中的诗,是眼中的画,所以才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有了这样的诗句,红叶亭便成了爱晚亭了。爱晚亭是一座八柱重檐古亭,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岩方柱,天花彩绘藻井。在我国亭台建筑中影响甚大,堪称亭台建筑中的经典,与醉翁亭、陶然亭、湖心亭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亭。幽雅的亭,淙淙的泉,色彩斑斓的丛林,在秋日明媚的阳光下,愈发显得婀娜多姿,美的不可名状:我不能不醉了。

千年书院
这座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46年,另一说为公元976年)的书院,自创建以来,长盛不衰。单单清末政坛,就有思想家魏源、贺长龄、严如煜;改革家陶澍;号称“中兴将才”的军事家曾国藩、左宗棠、郭松涛、胡林翼、李元度、刘蓉、刘长佑、曾国荃、刘坤一等人才群体,以至于清末有“中兴之将,十将九湘”之称;戊戌变法的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黄遵宪;清末民国初年的蔡锷;革命家陈天华;政治家程潜、熊希龄;教育家杨济昌等等书院弟子,青年毛泽东曾在杨济昌的介绍下,两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大批师生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蔡和森、邓中夏、何叔衡、李达、罗章龙等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和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谢觉哉、何长工等成为著名人士,其在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鲜有匹敌,呜呼!“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此言不虚。无怪呼余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中这样写到“一千多年以来,这里聚集了海内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堪称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学大师朱熹、王阳明、王夫之”“整整一个清代,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是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的差不多了吗?”。
不仅如此,岳麓书院还极富爱国主义传统。应当说,岳麓书院的爱国主义传统形成于南宋,发展于明清,至近、现代达到高潮,但表现形式有所差别:宋、元、明时期,主要是“忠君报国”“济事救民”的传统爱国主义思想;鸦片战争前后,主要表现为“变法维新”“改良社会”“富国图存”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改良主义思想破灭,表现的是走向社会,寻求真理,革命救国的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思想。千年来,历经抗金、抗元、兴办洋务和实业、变法维新,改革时弊、护国和护法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涌现出大批代表人物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将书院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不必再说那历代的石刻、碑记和对联;不必再说那千年来的七毁七建;也不必再说爱国师生屡次的血染沙场,书院的建筑和景色,同样令人陶醉。

原始链接: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4-4-26/360515.shtml
转自:36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