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岳麓山脚下很多次,往往只是良久地注目,怀着一种本领的敬畏。在风雨阴晦的日子里仰望,则感到一种厚重和神秘。它似乎总在吸引着我,那郁郁葱葱的林表下面究竟藏有什么呢?苦于自己学识的贫瘠,不敢轻易涉足她的领地。 终于下定决心去探访她了,而此时离第一次看到她已有半年多了。 进山 在友人的带领下,悄悄地走进这座山林。林不太茂密,灌木丛很多。树的叶子有的已发全了,有的则刚吐芽叶。我们沿着石阶上去,坡陡费劲。由于自己平时也不怎么爱锻炼,所以还没到山腰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我倒卧在石阶旁的石床上。闭眼养气,耳边传来山泉水哗哗啦啦,很清很亮,细细聆听,心境变得极为宁静和空灵。心中不禁涌出赞叹之声:这里确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麓山寺 休息后,友人领我折进麓山寺的方向。在寺外,我发现一枝桃花斜出墙头,别致有趣,友人问我是否还记得白居易那首诗,说罢,只听见她自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我笑说还是进去看看究竟吧。 进门口见一尊弥乐佛居高堂,大耳笑脸,衣松懒,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仿佛在嘲弄整日忙碌的世人。寺内游客少,很静,嗅着檀烟香味向上走到观音阁。阁前有二棵罗汉松,合抱大小,有清幽之风,名为“六朝松”。如果按名字算年龄,应有一千五百多岁了。不过奇的是,当时楚地还是蛮荆瘴野之地,也有佛事出现,足见当时佛风之盛。 难怪晚唐诗人杜牧有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向左折进般若园,真不亏为佛家园林,名字也充满佛性。禅学上说“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蒂。”想来这个园子也是个悟道的场所。园内墙角边有一纵竹子,不过可惜大多数被去年的雪给折断。园内墙面上有一排壁画,是画佛陀从一个以王子身份出家,然后布道的经历,最后是佛陀进入涅槃情景。画中有王子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图,表现佛陀对万物的仁爱,让我触动至深。 云麓宫 从寺里出来,从小径上,直奔山顶,但走的又是一翻陡坡。到达山顶后,站在台子上,山风吹鼓衣襟,抚拦远瞻,风景确是不同。放眼望去,不论那栋楼,都在眼底。依稀可见湘江逶迤北去,烟水渺茫;春风荡漾,让人意气满怀。我坐在栏杆上望着山中草径,不禁想起曾经在这里求学的人,他们每天生活在充满山水气息怀抱里,日夜学习着诸子百家等经纬之学。格物、明理、修身、忧国、胸怀兼济天下的责任。面对湘江,我好像回到了从前,听到满山都是《诗经》、《楚辞》的韵味。 下山 只参观了一部分景点就下山,因为这时身体已不堪劳累了。在爱晚亭旁的树荫下小憩片刻后,就从岳麓书院门口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