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域的东游记 在敦煌两天 |
[游记]西域的东游记 在敦煌两天 |
2008-06-10 live.com |
2008/4/6 --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比如昨天突然决定去敦煌,晚上收拾好东西、上网查下线路和列车时刻的资料、再“勾引”一下MSN上几个在线的,然后今天一早爬起来直接出发。感觉这次自己真洒脱,当然得益于哈密往东到敦煌只有四百多公里的距离,3个半小时的火车到柳园,1个半小时的汽车,早上6点出发,午饭前就可以赶到。以后每次旅行都逐渐缩短自己的犹豫和准备时间,最终上升到说走就走,想必会非常有意思。 这次没有DEVIL和MYC的指导,相机调的是一塌糊涂,当时还自娱自乐的光圈优先变换对焦的,回来一看大失所望,连像素都没调对,简直无语。再加上中午光线太强,莫高窟外加固的一层水泥墙反光的厉害,所有照片感觉都是曝光过度,又白又亮,就这我还减了很多曝光补偿,感觉也没什么明显变化。还有就是逆光,这个就更不会照了,无论怎么加曝光补偿照片都是,又黑又暗。最后直接失去信心了,再不手动调了,直接设置到傻瓜模式,照成啥样是啥样。其实,我郁闷的就是,为啥P5100还没有FX01照出来的天蓝,太打击人了! 这次唯一的收获的就是尝试了几张全景,没有广角镜头没有贼美牌三脚架,我只能原地左转右转,按上两三张,然后用Panorama Maker自动拼接,在PS里斜切一下再胡乱的wrap一下,让它看上去不是过度失真。剩下的我就保持原貌了,色阶饱和度亮度都没调(唉其实是不会调),大家多指导啊。 1.莫高窟。从入口进去,就严格禁止拍照,听出租车司机说不久前有游客因为拍照闹事被拖出去过,我就乖乖的把相机寄存了,也好,没机会在里面拍照,就只能用心听景点导游的讲解了(其实后来我还是在博物馆里偷拍了一张,顶风作案心发慌啊)。说实话,去之前只是觉得这是个必去的地方,大概就像小时候去过的龙门石窟一样,但事实上,莫高窟是如此令人震撼,艺术价值不是其他任何石窟石洞雕塑能够比拟的,虽然只对游人开放了南区492个洞窟中仅仅10个洞窟,但每个洞窟都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或是“满壁风动,天云飘忽”的佛国风光,或为织布打猎建房等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人间画图。每年开放的石窟不同,今年有幸看到了编号259窟里北壁东侧、北魏时期塑的那尊禅定佛,那最富东方色彩的含蓄一笑,被无数西方教徒和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这样的说法只能让我感到西方人的无知与自大,就如导游所说,当达芬奇在创作蒙娜丽莎的时候,这尊禅定佛早已在莫高窟微笑了一千多个春秋,那沉思的眼神,淡泊中流露出睿智的光芒,那微笑就是表达一个人的内心达到了极度的平和、宁静、善良、光明之后的神态和表情,至于蒙娜丽莎的那诡异的一笑,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2.敦煌古城。名字起的多么有诱惑力,让我想起理工的砚湖。砚湖--俗称人工湖;敦煌古城--俗称敦煌电影城,这介绍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好形象霎时毁于一旦。“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仿照沙州古城,由日方出资,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而成的人文景观和影视拍摄基地。”“敦煌古城再现了唐宋时期西北重镇敦煌的雄姿,被称为中国西部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这么过度刻意建造的东西竟然还敢自称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还什么中国西部,我要是学建筑的非雇上一群民工把他拆了去,真丢人。我转了不到20分钟就出来了,那天风大,漫天黄沙的,城中无人,还挺恐怖,绕了一圈我就走了。 3.鸣沙山月牙泉。确实比较美,可惜就是我没照出来。“风动沙移,沙鸣声如泣如诉,如萧如笛,凄蜿低回”。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久雨不溢,久旱不涸。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这无解之谜,已有两千年。
|
转自:http://ccjinlandmark.spaces.live.com/Blog/cns%21F9F493599267CE23%211910.entry2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