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光光的山丘在阳光的照射下,显露出阴阴暗暗的柔和线条,仿佛一脚踩下去,就会陷到这沙山中一样。同一个中国,南北地理差异如此之大,让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一千年前往来此地的先人万没想到,昔日的交易中转站、文化的交汇处,会成为现代人乐此不彼的旅游胜地。但探其根源却不无道理: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敦煌石窟那样保存了长达一千多年中绵延不绝的不同时代的艺术品;没有一个地方像敦煌石窟那样保存了数量如此惊人、内容如此丰富的艺术宝藏。那美仑美奂的壁画、惟妙惟肖的彩雕,无一不令人惊叹。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绘画风格,但唐代的最为喜欢。过程中不由感慨,现代的人画不出那种神韵,因为缺少了对佛的敬畏和信仰,整个时代的浮躁,我们无法保有内心的沉静,更多的,是缺少了那层深厚的文化底蕴,使现代人的精神缺少了营养的补给。在绘画中,讲究写形、写神、写情,形讲究善于发现美、感觉美;神是画的灵魂;情体现了作者的意境,是艺术家自个心灵的体现。“情到深处自有道”,所以,今天的艺术家是无法体味古代艺术家的“情”的,情不到而神不灵,神不灵而形无味。于是,在这种躁动的时代看远古的壁画,这种行为本身更多了些“艺术”的味道,而且是现代人津津乐道的“行为艺术”。 如觉得不过瘾,可再去看看两个“特窟”,一个是雕塑的极品,一个是壁画的极品,果然名不虚传,看了这两个窟后,顿时感觉前面看的内容失色不少。雕塑在322窟,雕的是佛祖、迦叶、阿难、两菩萨和两天王。有很多喜欢的是迦叶、阿难和两菩萨的造型。这也是盛唐的作品,人物身体比例和谐,雕塑极为精细,用色讲究,线条流畅,两侧的弟子面带微笑、神态恭谦、悠闲,迦叶没有了其他造型中的苦修的感觉,而阿难更是眉清目秀、笑容可掬。两侧的菩萨身体修长,面含开朗的笑容,细腻的肌肤、微微隆起的腹部,就像真实的肌肤一样富有弹性,可以说是我看到的最潇洒的菩萨,或者说是下了班的菩萨——随意,慵懒,透露出一种满足的美感。 57窟的美人窟是以壁画中一尊菩萨命名的,同一画面中,右侧的人物色彩褪得厉害,脸上的表情也不清晰了, ....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