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佛教艺术宝库 |
[游记]佛教艺术宝库 |
2007-07-16 baidu.com |
8月18日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导游说原来都把鸣沙山安排在早上8点多钟去,因为是沙漠,早上太阳的强度轻一些。下午阳光强烈的时候去莫高窟,这样可以晒得轻一点。可是现在莫高窟新规定,有旅游团要参观必须提前预约,然后由管理部门统一安排时间。我们这个团被安排到上午8点半参观,所以只好在下午的时候去鸣沙山了。 在我心里,敦煌莫高窟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它对于我来说充满了神秘感。“敦”意为“大”,“煌”意为“盛”,“大盛”之地可以想象出敦煌古代的繁荣与富庶。在车上导游给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发展情况。敦煌地处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尊的和尚云游到此,他看到三危山上金光万道,犹如千佛,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灵气的佛地。于是他就在崖壁上开凿了一个洞窟,在里面建了佛像,这就是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从此以后,人们陆续在这面崖壁上开凿洞窟,大小不等,有钱人出得起大价钱,他开凿的洞窟就大,钱拿得少的洞窟就小。等到了元代,崖壁上的洞窟密密麻麻,大大小小有700多个洞窟,成之字形排列,崖壁上已经再也没地方开凿洞窟了,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等到了明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到这里来的人渐渐的少了,莫高窟也逐渐被人遗忘,而被埋没于黄沙之中。 时光飞逝,到了1900年,一个道士王元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莫高窟。关于王元箓这个人,世人对他的评价是卖国贼,千古罪人等等。王元箓,农民出身,当了兵,后来又做了道士。他的道观恰好就在莫高窟,一天他在清扫流沙的时候不经意地发现了一个洞,打开以后发现里面全是佛经5000多卷,还有数以万计的文物。莫高窟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沉寂之后,又被世人发现。但是当时王元箓并不知道它的价值,英国人斯坦因仅仅用肥皂、杨钉等简单的生活用品就从他那里轻易地换走了大量的经卷。此后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橘瑞超、吉川小一郎,俄国人奥尔登堡,美国人华纳尔相继从王道士手中以非常便宜的价钱买走了洞窟中的大量精品,还用特制的胶水粘走了大量的壁画。王元箓依靠贩卖国宝成了敦煌的巨富。后来莫高窟才被国人保护起来,但是丢失的大量国宝损失惨重,原来5万多件的文物,现在仅存8000余件,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王元箓他只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可是他发现了莫高窟,使这个艺术宝库呈现于人们眼前,这是他不朽的荣耀。但是他这个文盲并不知道莫高窟的价值,爱贪便宜的小农意识使他为了眼前一点小利益就出卖了国宝,造成了永远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人们当然要恨他,可是你怎么骂他,都像是对牛弹琴。他如果早知道莫高窟的价值,也许他一个农民早就被吓倒了,根本就不敢卖,不知者无罪嘛。但是毕竟大部分的国宝被他卖了,他可能会辩解说他不知道,可是误杀也得承担法律责任啊。 这是王元箓的坟冢,就建在莫高窟的正对面。他自己认为自己还是很有公德的。死后还让他的子孙给他立了个碑,上书“功垂百世”四个大字。 如何评论王元箓已经没有用了,我们还是抓紧时间欣赏瑰丽的国宝吧。一提起敦煌我就想起飞天,飞天已经成为敦煌的标志。在下车之前我心里还在想一定要把壁画和美丽的飞天都拍下来。可是等到进门的时候,才知道根本就不允许有人带相机进去,相机都寄存在门口。栏杆里面不允许拍照,连手机拍照都不行,我只好乖乖地把相机交了出去。 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都被编上了号,对游人开放的只有十几个洞窟。因为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对壁画是一种损坏,所以还要限制人数。现在所有的洞窟都被加固,加了防盗门和锁。一大面的崖壁一眼望去都是一个个的小门,还修了水泥栈道,成之字形蜿蜒着上去,一共有五层。我站在崖壁前,想象着它在古代时的原始的模样,所有的洞窟都是敞开式的,在外面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壁画和佛像,要想进哪个洞窟必须走木质的栈道,那是何等的壮观啊!每个团都配备专职讲解员,讲解员手里拿着一大串钥匙,要参观哪个洞窟,讲解员就用钥匙把门打开,洞里没有电灯,没有采光,光线很暗,讲解员讲到哪里,就用手电筒照到哪里,你得抓紧时间跟着讲解员的光线看,否则就看不清了。参观完一个洞窟,等游人都出来了,导游再把门锁上,由此可见现在我国对于莫高窟的保护重视程度之深。 莫高窟真不愧为是千佛洞,在我们参观的所有洞窟当中,四壁都密密麻麻的画满了千万个小佛像,而且这些佛像绝不雷同,从莲花台到佛光,从头饰到衣带,没有两个是雷同的,我真是佩服那些画家的想象力,竟然能想象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形象。而且有很多的壁画上都贴以金箔和金线,金光闪闪,十分奢华。 总的看来,所有的雕塑和壁画,都以唐代的出品为最美。众所周知,唐代以胖为美,所以出自唐代的佛像个个都是珠圆玉润,天庭饱满,面色祥和,不过虽然丰满,但是腰肢都一律纤细,绝不臃肿。导游讲解唐代的雕塑和壁画时都很详近,极尽赞美之词。可到了清代的雕塑,只一句“艺术价值不高”就一带而过。不过说实话,清代的佛像雕塑也确实是毫无美感,制作粗糙。 我们参观了王元箓发现的藏经洞,很小的一个洞,里面有一个和尚的塑像,旁边还有一美女相伴。讲解员说这个和尚可非同一般,他当时担任的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总长,要出关到西域去的和尚都要到他那里办签证,很有权力,否则作为一个和尚,他不可能有美女在旁侍奉。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洞外清扫流沙时留下的痕迹。 我们还参观了一个洞窟,里面四壁画的都是供养人的画像,谁出了钱,在墙壁上就把他连同他的亲戚都画上,但是出钱的人的画像要比其他人高一点,以示他的不同之处。在每个画像的旁边都写上了的名字。 有一个洞窟在古代是用来当旅店用的,墙上写满了古人留下的题词,基本的意思都相当于现在“某某到此一游”,最近的年代是1946年留下的,大意是“我们一家于某年某日到莫高窟游玩参观非常高兴。”不知道当年写这句话的人现在是否还健在,如果还在的话再到莫高窟来看到他当年的信笔题词每天被讲解员念好几遍,一定会感到很自豪了。当然现在已经保护起来不让游人随意乱写乱画了。 由于莫高窟的年代久远,有的洞窟的壁画被刷新了好几遍,就是第一层画完以后,过了一些年,又有人出钱重新粉刷重新画,再过一些年再翻新,如此几遍。现在在墙壁的断层处可以清晰地看到壁画下面有好几层。地面也是如此,也被铺了好几遍,有隋代,唐代,西夏,西凉等等。看着展出的地砖,我发现西夏时的地砖花纹最复杂最好看。 我们大家心里最想看的就是飘舞灵动的飞天。在一个洞窟中我们看到了莫高窟中最大的两身飞天。她身长2米,裙带飘舞,但是由于在洞顶,里我们距离远,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大。讲解员似乎对飞天并不感兴趣,对于我们一而再地询问飞天的情况,她感到有点不耐烦。她说飞天在佛教众生中,是地位最低的一种。她们在佛祖讲经说法的时候出来献个花,唱个歌,跳个舞,没有任何实权。原来飞天就是现在的文艺工作者,其实就属于艺妓类的。只是因为世人都喜欢美的事物,飞天才如此出名。 莫高窟的壁画保存得如此完好,这也和当地的气候有关系。由于当地干旱少雨,所以色彩不易脱落,才保存至今。但是讲解员说壁画早晚会消失,所以以后再来敦煌参观的人就不让进洞参观了,只能观看数码敦煌。就是现在把所有洞窟里的内容都拍摄下来,让游人参观。看来我们还是很幸运的,看到真品了。如果只让我们看照片录像有什么意思。 莫高窟素以壁画闻名世界,它的雕塑名望就没有那么高。因为敦煌的地理位置决定它的雕塑并不像其他地方是用石头雕刻的,而是都是泥塑,所以不易保存。但是现存的雕塑也非常具有艺术价值。我们参观了大坐佛,高达36.6米。大佛原来是裸露在外的,后人几次修建,现在它处在一个九层的楼中,这座楼现在成了莫高窟最抢眼的建筑。此外我们还参观了一尊睡佛,其实就是释迦摩尼涅磐像。大佛全长15米,面色安详,如同睡去一般。它周围是它的弟子,面部表情不一,或悲,或喜,或哭,或笑。这是由于个人修行不同,对于涅磐的体会不一样。莫高窟的第二大坐佛,高26米,也很雄伟。 感觉还没参观几个洞窟呢,讲解员就告诉我们说莫高窟参观完毕,请大家从出口出去。我们还都没看够呢,就结束了,真是不愿意走。可是也没有办法,只好意犹未尽地从出口出来。我第一件事就是跑着去取我的照相机,里面不让拍,我就站在栏杆的外面拍。石室的外表残留着一些壁画,因为离得远,只好用镜头拉近来拍,虽然不很清楚,但是也算是拍到了一些真品。 莫高窟外观。一个个小门,打开后里面就是一个个洞窟。只是这么看上去好像是现代居民楼。 这九层楼里面就是高36.6米的坐佛 墙体外部的壁画真迹 这幅壁画已经损坏严重看不太清画的是什么了 进门处的几个安放舍利子的塔 |
转自:http://hi.baidu.com/xiedong/blog/item/30989a2b13ef49fbe7cd400e.html3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