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域之行 敦煌之莫高窟 |
[游记]西域之行 敦煌之莫高窟 |
2008-04-01 sina.com.cn |
西域之行-敦煌之莫高窟 2006-10-04 06:47:58 大中小 西域,大漠如海,戈壁滩一望无际,眼前的苍凉景致,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敦煌,犹如荒漠中的绿岛,给岌岌可危的大自然带来一片生机。林带在沙暴里摇曳,脚下的河床早已干涸,阳光烘烤着滚烫的大地,热风卷着黄沙吹来……我在想,敦煌,你是怎样与荒漠抗争才为自己留下这样一块栖息之地呢? 夜里多次醒来,嗓子干得冒烟,鼻腔几乎没有黏膜,只管一个劲地喝水,仍干燥得难受,最后用湿毛巾堵在口鼻处,才算睡着了。 散客大都不知道去莫高窟有专线公交车,车票仅需8元钱,而是花大价钱包车去莫高窟。此公交线路开通已一个月,始发站和终点站连站牌都没有,赫赫然的莫高窟停车场,只许出租车进入,而这趟专线公交车却象后妈的孩子,可怜巴巴地停在场外远处的小山包下面等客。 莫高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此地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500余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500余尊,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在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宝库中,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先后参观了有代表性的10个洞窟。洞窟内一律不许拍照,讲解员只用手电筒为游客照明解说。第一个参观的是第328号洞窟,开凿于初唐。斗型顶,顶壁彩绘“千佛”,洞中雕塑保持了1300多年前的原貌,无论是人物比例还是色彩都非常协调,是代表唐代雕塑的典范。主塑是佛祖释迦牟尼,内着绿色锦袍外披红色袈裟,目光威严,下视众生,袈裟很随意地垂在莲花宝座上,下摆自然的褶皱,可见袈裟质地轻薄,也可想见唐代的丝绸纺织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右侧是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双眉紧锁,瘦骨嶙峋,一脸苦相,一个老年的苦行僧形象。他对面的小弟子阿难身着华丽袈裟,身躯微斜,双手笼袖,聆听佛法,意态洒脱。下面跪立的菩萨,本来两尊,现在只剩下一尊了。那一尊1924年被美国人盗走,现保存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博物馆内。 以前读余秋雨的《道士塔》,曾对那个愚昧的王道士愤恨不已。如今亲眼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藏经洞——第17号洞窟,觉得王道士有罪,却也算不上“千古”,至少他对藏经始终怀有虔诚之心,而清末的那些腐败官吏才堪称是千古罪人呢。藏经洞刚发现时,王道士曾向兰州府衙送去一批佛经,但官府毫无兴趣,既没对经卷的安置作出安排,也没有褒奖王道士修缮庙宇的功劳,只是令他就地保管。直到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展出了从莫高窟掠夺的部分经卷,引起了朝廷饱学之士的注意,才下令将藏经全部运抵北京,但此时经卷已经所剩无几了(掠夺者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多件),在运往北京的途中,大量藏经失散。更荒诞的是,不少官吏在扣押经卷后为了交账,竟将经卷一割为二甚至撕作十几段以充数,这种损失比伯希和、斯坦因等人的掠夺更让人痛惜,前者毕竟善待了藏经,而这些贪官污吏却亵渎了藏经的尊严。 之后又相继参观了16、427、42、259、237、96、130、148号洞窟。其中259号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开凿最早,今年才刚刚开放。北魏的塑像明显受到了印度文化的影响,人物的面相、衣饰都带有显著的西域特征。其他大都开凿于隋末、初唐或盛唐时期,按其性质,大体可分为说法图、经变、佛传、本生故事等。其中频频出现的飞天形象,最令人流连忘返,飞天们或手持莲花,或如天女散花,或合抱琵琶,或反弹琵琶,彩练当空,翩翩起舞,非常生动。 走进莫篙窟,感觉与古人从来没有这样近过,前人在述说,后人在聆听,彼此对望的眼神,穿越了时空隧道……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7ba93010006r7.html35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