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莫高窟

[游记]莫高窟

2008-05-22    sina.com.cn

这几天在找河西四郡的资料,想到以前我去丝路时所写的莫高窟资料,就贴上来让大家瞧瞧吧。
有错的话,请多指教。

莫高窟座落于敦煌东南方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1610公尺,高30多公尺,与三危山相向而立。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位来自中原的乐僔和尚云游至鸣沙山。他见到对面的三危山闪耀璀璨的金光万道,像是千佛显像,认为这里是块宝地,就在此地开凿第一个石窟供自己修行。其实金光是夕阳照在三危山含矿物质的石头上所反射的。不久和尚法良也来此修行,洞窟就在这两个和尚的经营下开始凿辟,一直兴建到元代,共约一千年之久。
洞窟有上千个之多,目前保存下来的共有492个,分别属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从公元四世纪初创,以隋唐最为兴盛,占总数之二分之一。以前商人西行至此,为了保平安与赚钱总会出资以建石窟。至元明之际海上丝路兴起,敦煌这颗明珠也就渐渐失去它的光彩。但元代的线描相当精致,在敦煌的艺术史上具有回光返照的历史地位。
1900年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第16号洞窟的积沙时,在入口通道的右侧发现有一小洞。他把洞挖开发现里面堆满古文书之类的东西,但他是个文盲不知其为何物就报告官府,官府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下令石窟秘诀就地封存而结案。此洞现编为第17号,其于西夏时封闭,其经文大部份为汉文写本,少部份为刻印本。佛教占90,另有经史子集,除了汉文外还有梵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及绢画﹑纸画等。内有一高僧真容塑像。在佛像背后有紫色袈裟包的骨灰,还有碑文记载着,其为晚唐宣宗年间河西都僧统洪訾和尚。窟外的佛像是西夏作品。几年前日本曾以此回题材拍摄敦煌一片,还在敦煌市郊建一座西夏城,现为观光景点。
敦煌新出土了一些古书传开后,当时的列强的探险家闻风而至。1905年是俄国探险队奥勃鲁契夫,他用一些日常用品向王圆箓交换两包文书。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此,他先骗取王道士的好感,接着连哄带骗只以四枚马蹄银骗盗古书24大箱一万余件,纸绢画5大箱五百余幅运往英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里。(当各位参观大英博物馆,赞叹收藏之丰富时,别忘了他们是用偷拐抢骗的手法所获取的。要赞叹原出土国的文化,而不是这些强盗的战利品陈列馆。)。
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此,他从王道士那里盗骗文书五千多件,绢画二百多幅,虽不及英国的斯坦因所掠夺的数量,但却个个是精品,现藏于巴黎国民图书馆。伯希和回国前在北京公开古书引起清政府的震惊,清廷于是下令将残存的近万卷文书运往北京,然而在运往途中又被贪官污吏盗走一些精华。
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华尔纳来到敦煌,他用一种特殊的化学药剂对壁画加以涂抹,过一段时间后那部份的壁画就会剥落,就这样他共盗取二十六面壁画和若干塑像,故此敦煌的文物留存于世界各地。
如果各位到莫高窟参观,看到一幅美丽的壁画却缺一块最美的部份,或佛像莫名其妙地缺个头或身子,知道该骂谁了吧!!!
文革期间因此地离市区较远且没有道路可行,周总理又派重兵驻守于此,所以没遭破坏。
因窟与窟之间并不相通会造成塌陷,故在1963~1967年大兴土木加强稳固及防沙工程。
壁画盛行于五代至西夏期间,到了明朝开始落没而且不开窟。有些后人就在旧画上重新绘画甚至题字。张大千来此临描时,就曾毁去一层壁画想要一窥内层的画,结果内外皆毁。
隋唐是莫高窟的鼎盛时期,隋朝为头大身小,唐代的佛像较符合真人比例。一些人像颜色已变为黑色,那是氧化的结果。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94994010007u9.html31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