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北京直达敦煌的,每天仅此一班,7点多起飞,9点多就到了。下飞机后一看,只见小小的一个机场,我们那架飞机孤单地停在那里,廖廖二十几个乘客,和我们熟悉的拥挤,庞大的机场大不一样。我和Lars都有些不习惯。 走出机场,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明亮而又强烈,如同过滤了一般纯净灿烂,但并不太热,还微微有些凉意砭肤。空气十分新鲜、清冽,我们远离了大城市的污染,乍然来到这里,都禁不住深吸了几口气,有点儿贪婪呢。 和飞机上认识的两个希腊男人一起乘的士,15分钟即到市中心,住进了同一家酒店,酒店不大,但房间设施还算齐全,也还干净,160元每间.晚。 在房间洗了澡,稍事休息,我和Lars决定到街上去看看。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其实不能算作市,规模只相当于内地的镇。不多的几条主街道,环境还算整洁,居民也很友善,有很多的酒店,外国游客随处可见。但这里大部分店铺和商品都有点儿落后的气息,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最好――我们不愿它过于现代,过于商业化,愿意它像现在这样,有点儿闭塞,有点儿落后,有点儿朴素。 早就听说这里的葡萄好,在市场上一看,果真如此,品种多,价格便宜。紫的,绿的,一串串新鲜欲滴,我实在是嘴馋,于是每种都买了点儿,回酒店拿水洗后,一尝,哇!满嘴的新鲜果汁果肉,甜滋滋的,于甜中又带一些些儿酸,真是好吃! 鸣沙山 下午三点,我们和希腊朋友在酒店门口会合,一起乘巴士去鸣沙山和月牙泉。从市内出发,一条大路直通鸣沙山公园,二十分钟左右即到。 鸣沙山是真正的沙漠。站在公园入口处,只见连绵起伏的沙丘,映衬着碧蓝的天空,在明亮的阳光下,犹如金色的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一队队骆驼载着游人从沙丘底部出发,一路向上,蜿蜒在沙丘间。 我们决定不坐骆驼,自己爬上去,好更深切地体会沙漠。我们沿着骆驼留下的蹄印前行,一路风景宜人。 金黄的细沙柔软细腻,一阵风过,在沙丘表面形成圈圈海浪般的纹路,弯弯的弧形,层层漾开。间或有零星绿色跳入眼帘,那是沙漠里的奇迹――骆驼刺,它身形很矮,叶子如同茎,抵御着风沙的肆虐和阳光的暴晒,顽强地绽出一抹浅浅的绿,娇嫩新鲜,赋予沙漠以生命和灵气。 然而在沙漠中行走毕竟不如在陆地上轻松,每一步都会微微陷进去,把脚从小小的凹坑里拔出来,然后再走一步,再拔,再走,如此反复,始终无法快行,况且又是陡坡路,十分艰辛。走不多久,我们就已经口干唇燥,气喘吁吁了。抬头看看,天空碧蓝如洗,没有一丝浮云,那火辣的阳光,明亮而又刺眼,似乎没有经过厚厚的大气层,而直接将光芒倾泻在我们身上了。细细的汗珠落在沙里,很快就不见了,喉咙早已干涩,想咽口唾液润润,却连泡沫都吐不出来了。我觉得自己头昏眼花,想要晕倒在这无边的沙漠里,Lars说若坐下来就再也不想走了,我管不了这些了,一屁股坐在了沙里,一动不动,任自己暴晒在阳光里。稍息片刻,爬起来正待继续走,猛然查觉细细的沙子已经从我的腰际处钻到了裤子里,紧紧贴着皮肤,弄得我好不尴尬。 终于爬到了山顶,正待换口气,只见邻近这座沙山的另一座山更高更陡,尖尖的山顶巍然耸立,吸引着我们去亲近它。于是吸一口气,开始缓缓地攀登这更高的山峰,这次更加艰辛。坡面呈九十度,几乎垂直,没有碎石挡脚,没有树木攀援,软软的细沙一步一滑,后来我们索性甩掉鞋子,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前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去。走在我前面的女孩,爬到半山腰时,手里的包包突然掉了,只见那包包骨碌骨碌,眨眼工夫就翻滚到了沙山脚,女孩眼巴巴地瞅着停不下来的包包,哭笑不得。 一行人拖着酸痛的双腿,精疲力竭地站在了沙山顶上,这里自有另一番气象。放眼望去,天空高远,如同大块水晶,蓝得耀眼,沙丘波浪般起起伏伏,无边无际,在阳光的作用下,投下道道阴影,色彩也随之变化,褐红,暖金,亮黄,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层次分明,纵横交错,那最远处更与天色相连,蔚为壮观。沙山顶部的路俗称“沙漠长城”,非常狭窄,只容一人行走,如同屋脊,又如巨大的鱼背,更像黄色的丝带蜿蜒飘荡。风很大,吹乱了衣襟和头发,也带来了远处的驼铃声,叮叮铃铃,在山间回响,清脆悦耳,熨贴温润------我忘了一路的辛劳,只觉得一阵激动,一股豪情在胸中回荡:大漠啊,我来了。第一次,我的脚紧贴着你的肌肤,我的鼻子呼吸着你的气息,我的心感受着你如血脉般起伏的背脊。我微微昂起头,面向沙漠,迎着太阳张开了双臂:阳光,沙漠和风啊,把我带走吧------- 我们在高高的沙山顶上流连徜徉,不肯匆匆离去。希腊朋友操着专业的长炮筒――长焦距照相机四处瞄准,又问我是否愿意在沙上用中文写下“中国”,以便他们拍照,带回希腊。当然愿意啊!我欣然应允,在沙上写了大大的两个汉字――中国。他们也在旁边写了同样大小的英文“Greece”。望着阳光里的“中国.希腊”,我思绪翻滚,胸中一阵莫名的感动和自豪。拍吧,这是我们的鸣沙山,我们的中国。中国和希腊这两大文明古国,同样走过了沧桑千年,不知我们的祖先们,是否也曾骄傲地肩并肩写下两国的名字,是否也曾讨论过孔子,老子,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 骆驼 鸣沙山和月牙泉之间,有一个游客休息中心。我们在那里停下来歇歇脚,喝杯水润润嗓子。大批的游客在此休息,也吸引了当地的居民赶着一队队的骆驼聚到这里招徕生意。 一直都很喜欢骆驼,觉得它集健美、智慧、忍耐、坚毅、温顺、高贵于一身。 它健美:它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头部微昂,修长的脖子微弯,饱满的驼峰高耸,浑圆的腰身鼓起。四肢健壮,尾巴灵活。还有那柔软的毛发,呈深棕、深啡、土黄或乳白色,温暖而又耐看。 它智慧:懂得将能量储备在驼峰里,懂得用高亢的叫声引领同伴,懂得分辩如何沙漠中的植物,甚至从不会迷失在辽阔大漠里,既使遇上狂风,也能在漫天风沙里找到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 它忍耐、温顺而又坚毅:从古至今,它背负着商人、骚客,还有文成公主,走过了唐汉,走过了宋清,在它的身后是丝绸之路,是边疆嫁旅。无论周遭如何变幻莫测,如何恶劣凶险,它跋涉的四蹄从不曾错乱,更不曾停歇。 它高贵:它的头始终高昂,优美的脖子伸得长长的,那是它生命的姿态,那是不屈不扰,永不妥协,渺视一切艰难险阻的高傲,那是不容侵犯的尊严! 我最终取得了主人的信任,同意让我牵着一匹骆驼四处转转。我摸摸它的毛发,又搂搂它的脖子,它抬眼看看我,我也看着它,且久久地凝视着它的眼睛,想要望进它的灵魂深处------- 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在鸣沙山的右边。四周沙丘环绕,它如一块碧玉,又如一面明镜镶嵌在金色的臂弯里。 月牙泉极小,只有一小片池塘的面积,水也不深,最浅处只有数米而已,但水质清澈,明净透底。它两头尖尖,中间微丰,酷似新月。泉边长满了芦苇,绿色的芦叶和白色的苇花倒映在水里,泉水的光波又折射在芦苇上,相映成趣。 它是这大漠中最恒久的奇迹。千百年来,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狂风使周围的细沙吹拢、聚散,无数次地改变沙丘的位置和形状,但斗转星移,风吹沙埋,它从不曾被风沙彻底埋葬过,且泉水从未满溢,也从未枯竭,始终静静地自成一泉,如一弯新月,护着几米绿水。 它是沙漠的眼睛,更是沙漠的灵魂。在周遭荒芜、粗矿的沙漠行走,难免压抑烦躁,僵硬疲乏,沙漠中恶劣的太阳和狂风更是加重了身心的疲累。所以站在这清凉、柔美的泉水边,心下顿时一片澄静,身上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松施下来。于澄静放松中,更有一股隐隐的感动充塞心田,眼睛被涌上来的泪刺得辣辣的,又难受又熨帖。试想古今多少驼队曾路过这里,运货的商人,远行的浪子,新嫁的女儿,甚至还有那征战的将士,或许数日,或许数月,他们都在这荒漠里跋涉,远离亲朋,远离奢华,更远离人烟,眼前是无边黄沙,耳际是呜咽西风,一路奔波劳顿,乍然见到这清泉和芦苇,该是何等的激动啊,那奔过来的脚步也必是踉跄的吧?他们拴好驼马,在泉边坐坐,歇歇,鞠一捧泉水润润心田,失意也好,得意也罢,都暂且抛开吧,整整衣襟,理理乱发,在这遗世独立的泉里重获勇气和慰藉,于是再远的路途也可以从容继续------ 我去月牙泉时,Lars和希腊朋友都觉得没意思,只远远地站着,不肯走近。是啊,对于一个异国游客来说,月牙泉无非是一潭小小的,波澜不兴的死水而已。它的神韵又岂是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外国人所能理解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