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清溪游记 |
[游记]上清溪游记 |
2008-02-08 yiqilai.com.cn |
我们漂流上清溪,被它的野、幽、奇、趣感染着。经历了被吸引,折服,释放快乐的过程。 上清溪是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的一大看点,仿佛要让人们看看世界级的景观到底能有多美。和金湖相比,它是水上丹霞另一种美的标尺。15公里长的深山峡谷间,赤壁丹崖把溪流挤挨得粗细不均、歪歪扭扭。弯多、滩急、潭深,山高、林密、峡仄,那是怎样一个遗世独立的模样呢? “转一景如闭一户焉,想一景如翻一梦焉,会一景如绎一封焉,复一景如逢一故人焉” ——明朝文人形容上清溪风景绝妙的这段话,乍看起来,不易全懂。但在闽西北的泰宁已是妇孺皆知了。每每对外地人说上清溪的好,上至县里领导,下至贩夫走卒,都要满怀自豪地引用这一段的四个“焉”。在他们的景点排行榜上,上清溪永远位列第一。 漂流在画中 上清溪在泰宁东北部,属金湖的上游,从县城到上清溪大约22公里。上清之名,取自道教“三清境”的太清、上清、玉清之一,现在泛指“仙境”了。 我们去上清溪,在转过几个平淡的山口后,山势逐渐变化开来,出现了令人震撼的巨大沉积岩石,上面遍布奇怪的洞穴。在这丹霞地貌特征纷纷出现的时候,我们坐一叶竹筏,漂行在上清溪丹霞色的梦幻世界里了。 山势起初是矮的,水面也宽。阳光与来时是一样的,但到了这里似乎温柔而缠绵起来。竹排随波逐流。风化的丹霞石壁不期而至,鲤鱼跳龙门、金钟长鸣、阳关三叠……一幕幕从峡谷里鲜活地跃出,排工闽西北口音的普通话讲述象形的岩石,于是,丹霞的故事伸枝展叶,风行水上。峭壁上大片大片的奇花异草,恣意蔓延,不修边幅,透着浓浓的原始气息。 竹排激起的浪花在脚边拍打着。风生水起,盈盈而来。峡谷之上遮天蔽日的是蓊郁葱茏的原始阔叶林。高高的山崖贴得那么近,山崖上的原始植被红绿如画,藏在这峡谷里,像是躲着外面的世界。上清溪被称作千年原生态峡谷曲流大观园,不愧是世上罕见,罕见的还有这样的温柔和清纯。 竹排抖动着,却没有倾覆的危险。眼看着就要撞到山上了,排工手执竹篙侧向一划,一个 180度急转弯,竹筏又进入了新的一曲。15公里长的水道,九十九曲,各曲长度不一,短的近百米,长的二三百米。每一曲的终点迎着高山峭壁,望过去,看不清溪水流向何处。一路漂去,落差大,水流急,乘竹筏如坐水上滑梯,让人享受着滑行的快乐和兴奋。叠错的山崖,弯曲的溪道让前后的竹筏不能相顾。此时上清溪亲近着我们。漂到窄处时,伸手可触及到两岸的崖壁;宽处,丹崖距我们也仅咫尺。流水在脚底,山石树木在身旁,让我们像在和上清溪握手和拥抱,这就是上清溪的亲和力。 抬头看到了崖壁上卡在丹霞洞穴里的一根两三米长的木棍。300年前一场洪水把这木棍冲上去的。从我们仰视的感觉中,能够体会到当时水位比现在足足高出近10米。想象着当时水流的激扬,这木棍数百年而不烂,得益于丹霞洞穴使它免受日晒雨淋。 在上清溪的幽妙隔世中,竹排的漂流带着有惊无险,两岸丹霞的种种幻景缭绕着我们。想到了明朝人江复漂游上清溪的一首诗:“昔人武陵逐春水,今我清秋探秋叶。千峰断壁路无从,一水清漪若可涉。” 心情一时像这溪水一样清澈见底,仿佛游鱼几许在其中迂回,自在、悠然。我们坐在竹排上一度忘我,呆呆的,呆成了溪流上漂移的几棵树,身心充溢着原始的美丽。觉着上清溪在注视着我们,把我们注视成了上清溪峡谷流中的一员。在它的视线里,我们自得着,飘飘然,瞬间就有了成“仙”的幻觉。 上清溪的魔术,变出了自然的大气、美妙,把天空随意地弯曲、缩小,30里长的峡谷被拉扯得弯弯曲曲。峭壁上的蜂窝状洞穴,精彩、丰富,迷人至极。蜂窝状洞穴的主要创造者是水和风。接近水面的、比较细小的蜂窝状洞穴由溪水侵蚀而成;岩壁高处,较大的洞穴,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微型蜂窝状洞穴,因发育受到岩层控制,层层叠叠,密如蛛网。这种微型蜂窝状洞穴,在上清溪能屡屡看到。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4%B8%8A%E6%B8%85%E6%BA%AA%E6%B8%B8%E8%AE%B033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