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夷山游记一线天白蝙蝠-武夷山旅游-大红袍武夷山兰汤人茶酒. |
[游记]武夷山游记一线天白蝙蝠-武夷山旅游-大红袍武夷山兰汤人茶酒. |
2008-04-15 lantangren.cn |
□ [苏州] 祝界琦 平时看到的蝙蝠,都是黑不溜秋的。白的?从没见过。7月21日下午,在福建武夷山的一线天,终于见到了白蝙蝠。 一线天,大凡名山胜水几乎都有。武夷山“一线天”,是一整块连云绝峻的“灵岩”裂隙而成。隙南的一半巨岩,倾斜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灵岩、风洞和伏羲。灵岩洞终年滴水,汇成一壑清泉,名叫圣水;洞南有一座巍岩,名叫楼阁,岩壁题刻颇多,需举火观看。从一线天巨隙兜进的风,转从风洞迅疾而出,长年不止。传说一线天是伏羲去天宫借来玉斧猛劈而成的。从此,日月之光常明洞内,伏羲日夜教百姓渔樵耕作,从此,百姓生活好转,就把最大的岩洞取名为伏羲。我们从伏羲洞进去,顿觉凉气扑面,神清意爽。仰窥斧劈巨罅,约高五十米;中露一线亮天,长逾百米;两面崖壁略呈弧形,崖距不足一米,且阴暗潮湿,时有水珠滴下。天光从岩顶直泻而下,营造了一个世间少有的幽静而深邃的意境。据科学分析:灵岩裂隙而成一线天,是岩顶山溪的雨水不断渗入灵岩肌理,长年累月风化所致。一线天的底部坡陡路滑,筑有时上时下的石级。石级上排满了游人,好半天才挪动一步,我们终于从伏羲洞排到了风洞。见洞外景点工作人员冒着酷暑认真地清扫着废弃物。借着洞口光亮,我翻阅起刚买的《武夷诗词选》,有宋人蔡公亮颂一线天的诗章:“石室阴幽却朗然,仰窥长罅见清玄(指天空)。不知谁把如椽笔,画出光明一字天。”跟目前景况甚切。过了风洞,两壁悬崖越挨越近,最窄的一段只有三、四十厘米,石级的跨度也骤然升高。这下可苦了胖子,想退不成,只能硬着头皮挤过去,臭肚皮挤进崖隙便失去了动力,只能靠后推前拽,方能过去,疼得哇哇直叫……我们被堵着,日子也不好过,阵阵腥臊异味逼得透不过气来,禁不住腹诽那些不文明的游人来,本能地抬头仰鼻,去韫吸一线天沁下的清凉空气…… “哇!白蝙蝠!”“好多白蝙蝠!”我猛想起进洞时听导游介绍:一线天崖罅中有世界罕见的哺乳动物白蝙蝠。逆光仰望,的确有翻飞的蝙蝠,奶白色的,翅膀半透明,在昏暗的高窄的崖隙中自由飞翔、觅食。怪不得这么暗湿的狭道没有一只蚊虫……我突然省悟到错怪他人了,腥臊异味或许是蝙蝠所为。“谁头上落到排泄物是福从天降啊!”昏暗中不知谁说了一句。我顿时想起了《中国吉祥物》上,民间有老鼠吃了盐变蝙蝠的传说。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谐音,由于“福”是中国人幸福如意的统称,故而蝙蝠图案应用极广。什么蝙蝠衔线叫“福在眼前”、蝙蝠抬寿叫“福寿双全”、五只蝙蝠头朝寿字叫“五福捧寿”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图案广泛出现在古代的建筑、家具、什器、衣服、文具、年画中。蝙蝠在洋书《伊索寓言》里就没有这个福气了,它被描写成两面派的典型。可眼前的白蝙蝠,又有什么讲究呢?鲁迅先生的《谈蝙蝠》也没涉及到。这里手机打不出,没书没资料更没电脑因特网,只能瞎猜了。记得电视里播放过山洞探险,看到长年生活在暗洞溪水中的鱼,眼睛变小,背部变白;人长年生活在不见阳光的山洞里,也会变成“白毛女”;人或动物,不常晒到太阳的表皮一般总比常晒的白些……可见,“白”跟不晒太阳有关。可是,那些黑不溜秋的蝙蝠也是要等太阳落山了才出来活动的呀!白蝙蝠在宽度不足一米的巨罅中飞翔,速度时快时慢,光线昏暗也不碍事,空间狭窄也不擦崖,可见它运用超声波探测的艺术是那样炉火纯青。要是我们的飞机、火车、汽车、轮船都具有它那样高超的声纳系统,一切撞车类事故就会避免! 排着队也没事干。借着一字天顶泻下的一线光亮,我发现白蝙蝠们密集地栖息在凹进一面的干燥的岩崖上,密度最大处每平方米超过三百只。定神搜索,岩崖表面大约有近十圈密集处,小的几平方米,大的十来平方米,还有不少“个体户”,星罗棋布在岩崖各处,颜色比奶白的崖壁更暗一点,粗看就像年久失修沾满黄土的库门上磷磷凸起的钉头。估计这几千平方米的巨罅内足有上万只白蝙蝠!游人看到正在飞翔的只是极少数。大的展翅将近一尺,小的也有五、六寸,比在家看到的蝙蝠都大。它们大概是呆久了偶尔出来活络活络筋骨吧。“喔……嘘,喔……嘘!”有人想惊吓它们,但它们不理不睬,好像都睡得很死。 我们好奇地议论起蝙蝠来了。一位生物老师说:“按现代动物学分类,蝙蝠是哺乳纲翼手目动物的通称,具有飞翔能力。并不是传说中老鼠吃了盐变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膜相连,常在夜间飞翔,捕食蚁、蛾等昆虫。它视力很弱,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蝙蝠白天很少飞,等到晚上就要大群大群飞出洞觅食。附近的蚊虫一定不会多,大家是不是都没被蚊子叮到?如果‘降到福’的衣服不换,包你蚊子不来叮。”“为什么呢?”“蚊子是靠嗅觉导航的啊!”大家恍然大悟。一个用香水的女郎憋不住了,说:“不换?!臭也臭死了。”我想起了古代笔记小说的记载,说:“江南有一家望族姓桂,喜欢桂花,每逢生了女儿就种一棵。种到宋代,住宅已在桂花林中了,一到秋天香飘几十里,令人羡慕。不过桂家几代人几乎都死于肺病,风水先生告诉他们:病是花香伤肺所致,只要在树下隔三差五埋下粪缸,臭能克香,肺病自然会好,桂家这样做了,病也慢慢好了。这位小姐,香闻得多了,现在大自然安排我们来调节调节,对身体有好处。”大家安定多了,渐渐也不觉得臭了。我不由得想起古话:“久入鲍肆,不觉其臭。”不禁佩服起人的适应能力来。不过适应也是有限度的,过了度就出毛病,例如“桂花林”。我又想,这个“度”应这样来定义:“好像有一点,要闻却没了。”例如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中举的兰花、佛手,人们称之为“君子香”,对身体有好处。导游也举着话筒介绍开了:“大家是不是注意到,整个一线天就有这么一股臭气,时浓时淡,这可能是白蝙蝠活一千岁的原因吧。”“哇!有这种说法?”“为什么呢?有点臭,呼吸就会本能地控制得特别细匀慢长,像乌龟一样,白蝙蝠不是在集体练入定功吗?”大家都笑了。导游接着说:“蝙蝠这动物长相丑陋,昼伏夜出,习性奇特,古人看得很神,称为飞鼠、仙鼠。《抱朴子》记载了白蝙蝠:‘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磨末服之,令人寿万岁。’白蝙蝠已经列入国家珍稀动物保护名录,人们也不会去捕杀。万一吃死了人谁负责?我声明啊,我是负不起这个责任的哦!”大家都笑了。 说说想想,不知不觉排了一个多小时队了。我们顺着人流,摸着崖壁,缓缓移到了一线天东头的灵岩洞。阳光就在洞外,出洞顿觉豁然开朗了。洞口居然还长有大片世间少有的“四方竹”!难怪这座“采天地大气,夺日月精华”的武夷山,会以“文化”、“自然”双重身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再次回望感触良多、神秘幽暗的一线天,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物界的高深莫测。不禁想到地理学家们在探索地球的成因,生物学家们在破译基因的组合……面对这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宇宙之谜,真觉得人类的科学探索还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
|
转自:http://www.lantangren.cn/newsshow.asp?id=349715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