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德里1

[游记]新德里1

2008-05-22    sina.com.cn

基本概况

新德里(NEW DELHI)

新德里是印度共和国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位于东经77度,北纬28度。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从城东缓缓流过,河对岸是广阔的恒河平原。新德里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作为德里中央直辖区,它既包括饱经沧桑的老德里又包括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新德里,统称德里。总面积为1485平方公里,人口约900万。主要语言为英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

新德里原是一片荒凉的坡地。1911年开始动工兴建城市,1929年初具规模。1931年起成为首府。1947年印度独立后成为首都。

得名由来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于该国西北部,坐落在恒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译:亚穆纳河)西岸。这个国家的首都有时称“新德里”,有时也称“德里”,这是因为德里本是一个古都,后来在古都旁边扩建了一座新的城市,将这个新城区称为新德里,以区别于老德里。 新德里和老德里中间隔着一座德里门,并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老德里。

关于“德里”一名的来历,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些学者认为,德里是根据孔雀王朝的一位国王“德鲁”的名字演变而来,它是“德鲁”的变音;另有学者认为,公元前10世纪,这个城市就以因陀罗.婆勒斯特而闻名,国王阿恩格巴尔曾把它改名为拉勒高德,并且建立了许多铁柱,由于铁柱立得不稳,虽然经过加固,但仍松弛不牢,“不牢”印地语读为“梯里”,因此,这个城市便以“梯里”(即德里)而得名。

事实上,老德里和新德里现在已完全联在一起,印度老百姓说起首都时也通常是称“德里”,而非“新德里”。所以,称印度首都为“德里”似乎更符合现实。“德里”一词来自波斯文,意思为“门槛”,或者“门口”,也有人认为是“山冈”、“高地”、“尽头”或“流沙”,这些说法来自于古代印地语。新德里是古老传统和现代化相互结合的一座城市。老德里如一面历史镜子,展现了印度的古代文明,新德里则是一座里程碑,让人们看到了印度前进的步伐。老德里历史悠久,建都公元前约1400年,取名“因陀罗普拉斯特”,即“因陀罗神(雷神)之住所”。8世纪曲女城的土邦王迪里重建此城,由于古代诸侯割据,征战不休,德里几经兴衰,历尽沧桑。这里曾先后出现过7个德里城,到公元前1世纪,印度王公拉贾迪里重建此城,德里由此得名。
12世纪末,征服印度的外来穆斯林开始在这里建都。公元1648年,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从阿格拉迁都到此,用10年时间建成了七个德里城中的最后一座,把德里改名为沙贾汗纳巴德。17世纪中叶,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汗19世纪中期,英国吞并印度,英属印度的首都迁至加尔各答。1911年,德里再次被宣布为首都。随即在德里城外的西南开始兴建一座城并于1931年完工,这就是新德里。1950年1月26日,独立后的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国,定都新德里。

今日德里是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占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为838万,到1997年,估计达900万以上。德里是印度的心脏,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整个国家运行的脉搏。同时,它又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辉煌的历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现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紧紧相联,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如果说旧德里展现了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新德里则是印度近代摆脱贫困独立前进的影子。新德里于1911年在旧德里南面的荒野陆续兴建的。它现在是印度的政治中心,印度中央政府各部门都设在这里。新德里是一座身披绿装的花园城市,街道宽阔整齐,到处是花坛草地,它与世界上一些名都相比,毫不逊色。市中心顿西纳小山上,耸立着一座豪华雄壮的宫殿,原名维多利亚宫,现在是印度总统府。总统府规模宏大,有觐见厅、宴会厅、图书馆等华丽的厅堂,还有无数喷泉水池、亭榭长廊。小山东北的议会大厦和王子公园里的印度门,也都是壮丽的建筑。从总统府到印度门的大街两旁,分布着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国防部等。另外还有几十座富丽堂皇的王宫。这里环境优美,绿树葱茏,碧草如茵,终年有花,清静幽雅。

德里城内宗教气氛浓厚,古代建筑众多,用红砂石建造的莫卧儿王朝皇宫红堡、公元前200多年孔雀王朝阿育王建立的阿育王柱、印度最高古塔库塔布塔以及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寺,都是驰名世界的名胜古迹。景点列表:德里皇宫、康诺特广场、天文台-疆塔尔曼塔尔、吉祥天女-纳拉亚那庙、“伊斯兰力量”清真寺、阿育王柱、胡马雍陵、莲花庙、甘地陵、总统府—莫卧儿花园、新德里国会大厦、印度门、印度国家博物馆、国立现代美术馆、国立铁道博物馆、甘地博物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b95d7010095hh.html2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