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西北大明湖畔,古时有一处由许多亭、台、楼、阁、殿、祠、池、廊庑等组成被誉为“儒林巨观”的济南府文庙古建筑群。 据《济南府志》、《历城县志》有关记载,旧时的府文庙是一处建筑宏伟、规制严谨、绿化上乘的大型古典宫殿式建筑群。从这处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的府学,至今已有930多年的历史,那么现在这处古建筑群情况如何呢? 最近陪同我国古建筑专家、莱州古建筑设计院院长、年近古稀的谭胜博士去济南府文庙遗迹考察,在看到现存于大明湖路小学院内的大成殿和以南的泮池、憋桥、大成门等古建筑遗物时,他说济南府文庙规模宏大,建筑规模等级很高,年代久远,宜加以保护利用。在考察大成殿时,他指出殿虽历经多次复修,但基本保持原建面貌。正殿为四阿殿单檐九间,这充分说明济南府文庙等级极高,据知是地方文庙规格全国屈指可数者。大殿自正心间至梢间,尽间遂间檐柱有明显的柱升起,檐面形成圆和四角翘起的曲线美。正殿檐柱有明显的向外侧脚(掰升)。形成柱顶内倾,呈四脚八杈之形,具有壮实和安全感。还有木结构坚牢和抗震性能。柱下为覆盆式石柱础,柱顶没有卷杀,栏额回肩作,平板坊上坐斗拱栌斗。檐下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逐跳计心作。昂咀呈半圆形上翘较大呈猪咀形。斗拱用材硕大、出跳深远、檐出亦深远。正殿斗拱基本保留初建原件,无更换迹象。角梁刻头等保存尚好。屋面残存很多不同时期绿琉璃瓦,釉色仍未脱落。用绿色琉璃与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黄色稍逊一等,是符合宋之建筑等级规定的。正殿屋面举折坡坦,正脊平直无曲线,风雨侵蚀破坏严重,正脊斜脊皆无存,已无吻兽和饰件。木装修正殿前后皆为双交四扌宛菱花隔扇门窗,是建筑等级很高的标志。梁额等木构件还残留很多原来建筑彩画,彩画为宋代最高等级的“五彩遍装”,多处保存尚好清晰可见。从对其建筑法式、建筑构件、木作装修和建筑彩画,都说明该建筑确为宋代建筑遗物等级很高,保存尚好。由于建筑技术、质量高超及历代维修缜密,至今保持原貌,是非常难得的。据悉,宋代建筑国内已无几处,确实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谭胜博士指出,大成殿现屋面失修,檐头脱落,殿基已不平,殿内柱架也有移位和拔隼现象,如果一二年内不及时修复有倾圯之危,悔之晚矣。 位于现芙蓉街北头、影壁墙之后的大成门,亦是四阿殿式建筑,明改柱顶已无升起。三门石券,屋顶举折坡坦,墙身叠次维修尚好,后面檐下尚存五铺作重拱猪咀昂拱,稍间却各一铺补间斜拱,斜拱制作飞宏张扬,很精到。其斗拱风吹日晒破坏严重,重修时已改为劈竹昂咀,且材份减小显得单细无力,与原件及建筑很不相称。彩画也改为卡子立粉。值得注意的是,原石门平水以下正半圆石券改成半圆尖拱券,这为典型的明代建筑作法,说明明代进行重修大成门时,门券及斗拱损坏严重,按明代作法修缮,留下了明显明代重修迹象。此应参照地方史志及碑记而定。 从其他一些有关材料得知,旧时文庙鳖门前立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说明了这府文庙的高贵尊严。当时殿内有明嘉靖庚申年间吴维岳摹吴道子画孔子像石刻,有清代大匾七块,殿前有长方石陛,上刻二龙戏珠,另有石碑数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成殿前尚有两碑亭。旧时文庙内有不少杨树和松柏,院内东西庑供有孔子七十二弟子牌位。大成殿佛龛中供孔子及四大弟子塑像和“十二哲”牌位。 济南府学(府文庙),是旧时济南府设立的学校,因内祀孔子,故也称文庙、孔庙。旧时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入月后所逢第一个丁日)即为祭孔的日子,称为“丁祭”。在祭孔日子里,整个文庙扎制松坊、悬灯结彩、铺设地毯。还有在殿前院中左右丹墀的两个“庭燎”,这是一种用两个红纸包装的秫秸捆,供祭祀中点亮烘托气氛。大殿香案上按规制摆放五谷杂粮和祭器,案后祭凳上供有屠宰后不开膛不煺毛的整个猪、牛、羊所谓“三牲”,“三牲”的头还要用红木架支起,呈跪拜样,这为封建祭帝王的规格。从有关府文庙祭孔史料记载得知,旧时的祭孔仪式由当时的济南军政要员为主祭官。由社会各界知名人士陪祭,整个祭孔仪式大致有上香、奏乐、行礼、献表、读祭、献舞、读经等安排。祭孔时,庭燎熊熊燃烧,香烟缭绕,钟鼓齐鸣,号角呜咽。那时的中、小学生要停课集体参拜,三拜九叩,绕殿一周。据说参祭后可得到一小块牛羊肉或猪肉。祭孔的仪式、所用乐器、乐曲都是从曲阜祭孔简化而来的,是有严格规定的。 据载,现已把修复府文庙列入规划,但愿早日修复济南府文庙这座“儒林巨观”,再为济南建一处充分展现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风采的高品位景区,使人们“温故知新”,了解古老齐鲁文化、了解在世界独具魅力儒学特色,让这座有着九百三十多年历史,这座蕴含着古代齐鲁人民群众智慧、充分展现我国深广内涵传统文化特色的“儒林巨观”重放异采,让府文庙这组宋代国内少有的宫殿建筑群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研究建筑史、美学史的一处重要去处,成为一处吸引国内外游人的一大文化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