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开元寺之行--全游网-3608.com |
[游记]开元寺之行--全游网-3608.com |
2008-06-27 3608.com |
因二号表嫂还有一些朋友分别从福州和厦门赶过来,泉州另一朋友还将带她公司的一位据说是摄影协会副会长的高手一同前来。于是一号晚上大家就商定了二号的游玩计划,确定先游开元寺,而后清源山与崇武古城二选一,当时查询天气预报说二号有大雨,所以大家抱着碰运气的心理。结果二号起床时阳光明媚,大家认为这下可以好好游玩了,然而还没出门,九点到十点间却下起了暴雨,在大伙刚想取消出游计划时又发现十点后雨停了。如此折腾一番,看来老天爷也喜欢给人制造悬念。于是一队人按原计划汇合后,浩浩荡荡开往开元寺。 开元寺我原是去过的,不过也有好多年了,算是故地重游。此次同游的共有十多人,由开元寺一位僧人给我们当导游。因仗着有摄影协会高手及其所携专业摄影机在,故而大家纷纷留影,大拍特拍。僧人介绍了开元寺的历史和传说,还有开元寺的特点。开元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并称四大佛寺之一的大寺院。僧人说泉州是个宽容博大的城市,在这里并存着世界上多种教派,相互间非但相安无事,还相融相济。 开元寺的山门是天王殿,然而此殿中并非与其它佛寺天王殿中一样供奉“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而是奉了哼、哈二将(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这是一大特色。殿中唐式石梭柱上挂有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为弘一法师所书,称颂泉州人的宗教文化浓厚。 天王殿后即为拜亭及宽大的拜庭。拜庭香火鼎盛,游人甚多,个个神态虔诚。拜庭后即为大雄宝殿。拜庭靠大雄宝殿外,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石阶两旁各有一排浮雕,是共七十二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据说这些浮雕是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是埃及基督教的内容,由此可见此地宗教的相融性。还可看出元明时期泉州是个海外交通繁荣发达的大口岸。 大雄宝殿上的匾额并非写“大雄宝殿”四字,而是由未署名高僧所书“桑莲法界”四字。大雄宝殿内供五尊如来佛像,分别为东南西北中五智如来,五尊如来像的手势各不同,代表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中间的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大日如来前侧两旁分别为迦叶和阿难。据说此殿号称百柱殿,实有八十六根石柱包括壁上的隐柱及“偷柱换梁”在屋顶当横梁的柱子,在建筑上有很深远的意义,可分轻屋顶的重压,并且这些石柱上都有不同形式的雕刻,相当美观。而导游僧人还介绍开元寺的这些建筑材料相互之间不用一钉一镙衔接。与石柱相接的屋顶的梁上,雕有翘起的二十四手持乐器或文房四宝的,类似飞天的鸟嘴人身,背有翅膀的木雕像,个个飘飘欲舞。僧人解释说这些飞天像在佛教里称之为“妙音鸟”,是如来讲经时的侍者,乐器为讲经时献乐用的,同时代表风调雨顺,文房四宝是抄写经文用的。二十四表示二十四节气。事实上,它们不但形态美妙,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用以代替斗拱,依托粗大的珩梁,减少其过大的跨度,极为巧妙地将宗教、艺术与建筑融合起来,令人称绝。 大雄宝殿后侧西边的走廊外,用围墙围住一棵古桑树,因保护古树需要,这棵桑树并不对游客开放,我们一行有幸得那僧人开门,让我们进去一睹古树芳容,我们便赶紧让那摄影协会高手留了影。此树据说有一千多年历史,树根部分为三部份。据介绍说此树原为单棵树,1925年经雷劈后从根部一棵分为三棵,而且三棵都存活了。此次,我看那古树根部中空而枯遒,看似腐朽不堪,而冠部却叶子翠绿,郁郁葱葱。根部有一段样子极其枯槁的半截却独独长出一枝细嫩的枝叶,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树底石牌上刻书“桑莲古迹”及几行小字,我未细看。传说开元寺所处原是一黄姓员外家的一片桑树园。一天,黄员外梦见有一位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要等桑树开白莲花,他才肯献地结缘。结果没几天,整片桑林全长出了白莲花。黄员外被佛法感动,于是决定献地,这时来了匡护大师前来募地,黄员外问建寺要用多大的一片地,该大师请黄员外将他身上袈裟所能罩住的地方划给他建寺,黄员外认为那只是一小块地,就同意了。于是大师将袈裟往空中一抛,而此时刚好阳光普照,结果袈裟的影子将整个桑园都遮住了,于是黄员外只好将整座桑园捐给匡护大师建寺,而袈裟上有一个破洞,那个破洞所露出来的那块地,后来被用来建了黄家宗祠。这就是桑莲的由来,而用围墙围住的这棵桑树,就是当时那片桑园里留下来的一棵。如今有一千多岁了。 |
转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6-10-3/135254290.html4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