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建泉州

[游记]福建泉州

2007-07-25    sohu.com

——摘自厦门市旅游局网

一、泉州概况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现辖鲤城区、晋江、石狮、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等县以及肖厝管委会,面积10865平方公里,人口646万(未包括金门)。
泉州枕山面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达1900--2000小时。泉州海域辽阔,海岸线长421公里。全市有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江河水面200万亩,浅海滩涂118万亩。林木蓄积量1833多万立方米,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45万千瓦。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有6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900万人祖籍泉州。近几年,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全市风景名胜奇特,文物古迹众多,列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9处,其中国家级12处,省级37处。
泉州是国务院批准的闽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省政府将泉州定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和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验区。

二、泉州宗教文化概说——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日本教

泉州城北清源山,秦汉时就有方士、隐者的活动。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泉州最早的道教宫观白云庙在泉州府治南建置。佛教此时也在南安九日山下创建延福寺。

唐景支二年(711年),泉州设置,经济发展,海外贸易逐渐发达,为多种宗教在泉州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大批道教宫观我佛教寺院相继创建。佛教在泉州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泉州地方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泉州地方文化色彩的佛教文化。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和摩尼教也传入泉州。五代时,闽王政权推崇倡导道、佛二教,泉州的道教和佛教达到鼎盛阶段。

宋代,最高统治者确立以儒、道、释合一为格局的中国文化传统。限制道教、佛教势力的发展,严格僧尼的剃度制度和道士的受箓制度,这样反倒提高了僧尼、道士的素质。所以宋代出现不少著名高僧和道士,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佛教、道教著作。宋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海外贸易十分活跃,社会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寺院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因此出现历史上空前的佛教僧人造桥、造塔盛事,泉州开元寺著名的镇国塔、仁寿塔,以及著名的洛阳桥、安平桥,就是宋代僧人发起建造的。宋代,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都在泉州流传,阿拉伯人、波斯人在泉州建造了清净寺。

元代,元廷对各门宗教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和明教(摩尼教)可以自由传播,天主教和印度度也在元朝前期传入泉州,多种宗教在泉州共存并传播。这与元代泉州成为世界最大贸易港的地位是相适应的。穆圣的后裔典.乌马儿,景教徒乔治.阔里吉思,相继担任福建省(省治泉州)平章政事,驻扎泉州;对泉州伊斯兰教、景教的发展影响极大。泉州港主马八儿国挹伯鲁马尔,在泉州建造印度教湿婆神庙。泉州城内有三座欧洲人兴建的华丽的天主教堂。泉州伊斯兰教清净寺增至六七座。元廷派遣“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的高级僧官西雷蒙驻扎泉州。管领泉州路景教僧官吴咹哆呢思,住持兴明寺。泉州开无寺有三千多僧人。这一切表明,元代泉州是世界宗教的辐射点。

元末,朝廷内讧,泉州港成为争夺的焦点,出现长达十年的“亦思巴奚”战乱,直至元亡。明初,泉州又出现盲目的排外运动,各门外来宗教受到严重摧毁。明末,天主教再度传入泉州,但因不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于乾隆年间被禁绝。鸦片战争后,根据不平等条约,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对泉州教育、卫生带来影响较大。清末,日本教也传入泉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泉州的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成立了种自的宗教组织。“文化大革命”中,停止一切宗教活动。1978年以后,泉州的各门宗教相继恢复宗教协会。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

三、泉州旅游线路推荐

转自:http://kekom.blog.sohu.com/37885753.html2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