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回来啦--游记图片版 |
[游记]我回来啦--游记图片版 |
| 2007-07-25 |
|
福建游记之历史名城-泉州 早晨6点半钟列车缓缓开进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每看到“历史文化”这几个字就有种本能的兴趣,即使对此从没深入的研究过,哪怕是一段。都是闲的没事了就抄起一本,挑段感兴趣的(通常和打仗有关)走马观花一翻,几天之后就忘的一干二净。废话少说,安排好住宿之后直奔第一个目的地--------清源山: 清源山就在市里,依城而居,历史上因泉眼多多又名“泉山”,城也因山得名“泉州”。许是工作日,许是时间早,山间人影寥寥,惟闻鸟叫。山上宗教痕迹到处可见,虽然对宗教没什么兴趣,也好奇为什么宗教活动总在山高林密之处?是追求形式上的清静无为还是内容上的宏大精深?一路走走停停,到山顶的时候竟发现还有一片人工湖,类似于长白山天池,虽然很小,在群山环抱之中倒也别有韵味儿。不知不觉晃了三个多小时,神清气爽下得山来,直奔下一个目的地-----开元寺: 开元寺为千年古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大门口略显破败,寺内却古树参天,香气缭绕。数百岁的古榕树树根粗大,枝叶茂盛,见证着绵延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古榕和古柏不同,古柏通常树干无皮,光溜溜的,就躯干立在那里,让人顿感沧桑。就象我看长城:体会雄伟和气魄要看北京的石长城,而体会沧桑和塞外荒凉要看嘉峪关的土长城。除了几棵古树显眼之外,就是东西的两座高立的塔了,东曰建国,西曰仁寿,建于唐末和五代。雕像之美和建筑之牛不太懂,就知道特别抗震,700多年经历了无数次地震和风灾的严峻考验而不倒,就冲这也该和它们合影留念的。看看表时间还够,拿出地图打量了一番,最终将目光落在了“海外交通博物馆”几个字上,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了解泉州的历史: 泉州古称“刺桐”,从唐代至元朝,“刺桐”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宋元时期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海港之一,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交相辉映。当时同泉州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98个,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丝绸和瓷器,进口商品则以香料为主。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一边看着丰富多彩的舰船模型,完全可以想象到当时的鼎盛景象!舰船上对航海至关重要的隔离密封舱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欧洲很久之后才学到这一技术。也许和历史接触多了,馆内的MM很有气质,不买本书都觉得对不起她,呵呵。 第二天早起去崇武古城,中途经过很有名的洛阳桥,驻足片刻: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海港石桥,坐落在洛阳江入海处,波淘汹涌。(ZT)(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千年前的人们首创了一种新型桥基──“筏形基础”。为了巩固基石,还首创了“种蛎固基法”,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洛阳桥的建造,使洛阳江天堑变通途。俯身看去,还能看到些痕迹,我也因此记住了这位造福于民利在千秋的北宋泉州太守--------蔡襄! 说实话,是带着有些失望的情绪走过崇武古城的。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的惠安县崇武半岛,是我国古代东南海疆的一座抗倭名城,建于朱元璋时期。当年戚继光屯兵在此,兴修城防,演武练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和城防设施。可惜现在只有四周的城墙经清代修过还在,城内已是人声鼎沸的现代生活,历史遗迹已几乎不可见,只好站在制高点环视着月芽型海湾的美景聊以慰籍。 回程途中本想去看看施琅墓的,就凭他20年矢志不渝最终收复台湾,也凭他在郑成功杀了他父亲和弟弟也从未报复过!这种胸襟和气度我向来佩服的很,至于他降清的功与过那是史学家的事。可惜道断不得行,屡次问路人想绕路而行都无法,只得怏怏而回…….. |
| 原始链接:http://www.bj-kns.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481 |
| 转自: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