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子大寺。位于泉州市南涂门街,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因历400 年。初名“圣友之寺”,到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由耶路撒冷人阿哈玛出资重修,以后又历经修建,仍保持当年创建时的风貌。据说清净寺唐朝就有了,是阿拉伯人在唐朝的第一座寺庙,寺内有一座井,是阿拉伯人为了斋月净身准备的,开挖花费了上千年的时间。! 清净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全寺面积为2100平方米,寺门南向,面临大街,寺门高20米,宽4.5米,穹顶尖拱形,由青白花岗岩砌成,系 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礼拜寺的式样而建。具有西亚阿拉伯伊斯兰教的 风格。门外壁最高处,有一列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石刻。奉天坛在寺门西侧,占地600平方米,系穆斯林礼拜殿。门顶为“望月台”, 为阿訇登台观察新月决定开斋日期之处。祝圣亭在寺门东侧 ,壁上有阴刻石碑两方,一为元代吴鉴撰文《建立清净寺碑记》;一为明代李光缙撰重修碑记。对门北墙上嵌有明成祖保护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 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到清净寺礼拜。寺西北侧为明善堂,闽南建 筑三开间二进,作为小礼拜堂,其石侧有伊斯兰教史料陈列室及接待室。另外,寺内还保存历代遗留下来的汉文和各体阿拉伯文的石刻, 是泉州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之一,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 ....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