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建漳州游记—福建省漳州市云洞岩导游词—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福建漳州游记—福建省漳州市云洞岩导游词—同程旅游博客

2007-08-02    17u.com

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
你们好!欢迎来到漳州观光旅游,我是漳州的导游,我姓黄,叫我小黄就行了。在你们这次漳州之行中,我将竭诚为大家提供优质服务,希望大家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今天要去的是福建省省级名胜风景区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漳州市云洞岩风景区。客车从这里到云洞岩大约需要20分钟的时间,下面我就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漳州市云洞岩风景区的概况。云洞岩位于龙文区步文镇,324国道线上,距漳州市中心10公里左右,距厦门特区约60公里。因山上有一石洞,每当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待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中,故名“云洞岩”。因山中洞多,民间俗称“洞仔岩”。相传隋开皇年间(581—600年),有潜翁养鹤修道于此,不时鹤鸣叫山中,故得名“鹤鸣山”。云洞岩素有“闽南第一碑林”之称,历来以摩崖石刻丰富而著称于世,现存石刻200多处。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并留下“溪山第一”、“石室清隐”二处题刻。唐代道人许石昔在瑶台下留下“许石昔寻偃月子到此”八个大字。明代嘉靖年间,道学家蔡烈曾在此研《易经》讲学,人们称他为“鹤峰先生”;死后葬于山下,安葬处称为“鹤丘”。墓前建有碑亭,碑铭曰:“鹤峰千仞,龙江数曲,中有一丘,其人如玉”。
明代丰熙、周瑛、林达、林魁、邵锐、姜麟、王慎中,清代杨道泰、状元马负书、会员陈常夏以及沈宗仁、曾省等历代名人均留下摩崖石刻,集我国古代楷、行、草、隶、篆等书体之大全,成为当今书法爱好者研究、临摹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云洞岩风景区包括飞来石、三月峡、千人洞、一线天、风动石等主要景点,是精华景区,以摩崖石刻为主要内涵。而且,在那里你还可进行爬山、品茗等活动,还可品尝独具特色的云洞岩盐鸡,令你大饱口福。
好了,我们现在到达的就是云洞岩风景区,大家请下车,注意一个接一个,慢慢地下车。
瞧!我们现在看到的便是海拔高仅280米的云洞岩,此岩一峰突出,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奇树参天,洞壑深幽,远观如袖珍山石盆景,又如太上老君端坐讲经。所以,迎面大石刻着“搔首”两个大字,表示对太上老君的崇敬。
我们由广场左起沿石阶拾级而上,沿登山道游览。看,这一座石桥飞架于怪石山兔岩间,古代常有白云飘过石桥飞向山腰的云洞古刹—大雄宝殿,此桥故名“渡云桥”。
请大家走入山门,这山门横匾上“云洞古刹”是张人希先生题写。古刹建于宋朝,重修于清光绪乙未年,古刹殿前有“桃花崖”、以及石刻“入我门来”,殿前木刻“云居岩”等。大殿供奉三宝佛,即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左侧的东方药师佛、右侧的阿弥陀佛。相传古殿中有暗道可通云归洞和梅花石室。
我们现在往左上山,便见鹤鸣楼,中国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曾在此讲经弘法,同时宣传爱国抗日的道理,现为文人墨客笔会或贵宾参观座谈场所,藏有名人书画等文物。不远处有新镌刻的老子《道德经》千幅篆印,气势万千。接下来我们看到的便是飞来石,它犹如鹤蛋安放于岩崖上,犹如天外飞来,故名。杨成武将军游览后,在石上亲笔题字。
我们一直沿山路而上,便是“诵芬亭”、“得朋石”。“得朋石”系两巨石相依互拥,如两位至友促膝谈心。因丰熙久慕蔡烈的风范,特地到云洞岩造访,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丰熙在此流连忘返,逗留了半年多,留下了不少墨迹。丰熙题“得朋”两字,以纪念他和蔡烈的友谊。丰熙终于老死于戍所,蔡烈的墓地也就在“鹤室”附近。
我们继续登山,往左便到北宋仙亭,折回可达仙樵洞、霞陆云丘、福寿、朱子祠。接下来我们去“霞窝”。关于“霞窝”的名称,有个传说:相传远古时王母娘娘曾在此设蟠桃宴会酬谢众仙,酒酣之际命月霞、春霞、秋霞、冬霞诸仙女起舞助兴,此处故名“霞窝”,又名“仙岛”。这两字“霞窝”就是明朝嘉靖翰林大学士丰熙根据民间传说而题写的。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慕名登岩览胜,他被山上名胜折服,便在“霞窝”峭壁的巨石上,挥笔写下“溪山第一”四个大字。我们由此可进入“三月峡”,洞口有二对联:石壁有缘成佛土,洞门无锁债云封。石怪能无偶,泉飞欲引谁。小峡中有一泓泉水,清澈见底。据说中秋月圆之时,一轮圆圆的月亮映入泉中,折射于石壁上,形成“三月争辉”的绚丽奇观,故名“三月峡”。这里自古以来是中秋赏月的好去处,届时常常是人山人海。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到时可以再来游玩。在三月峡后面的巨石上,有一个五趾清晰的大脚印,长约40厘米,宽约15厘米,传说是李铁拐慕名游览云洞岩后留下的“仙脚印”。仙脚迹下方有石刻“石室清隐”四字,系朱熹所题。此石室可通“鸳鸯洞”、“云深处”、“玉液洞”、“唏发岩”等处。我们现在从仙脚迹穿过圣王亭向右登高,那里有巍峨巨石形成天然的清幽岩洞——“云深处”,此字系明代嘉靖年间文学家王慎中所题。王慎中与蔡烈交往甚密,同游云洞岩后,建“云游亭”进行讲学。云深处附近有“罗汉殿”,内有石雕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粗犷古拙。相传该殿建于唐朝。眼下,我们已来到圣王亭。提起圣王,大家就一定会知道是“开漳圣王”,这也是为纪念他在1300多年前平息蛮獠啸乱建置漳州而建的。
经佛母殿,天梯径、小榕桥、鸳鸯洞、汲玉栏、云根洞、留仙榻、听泉崖、瑶台、石巢、古井等石刻胜景,便来到“千人洞”。石洞边有现代书法家虞愚写的对联:“来往千载,吞吐大荒”。此洞内可容纳千人,故称“千人洞”。走入洞内,大石小石层层叠叠,石道弯弯曲曲,顶上高高低低,石下有清泉孱孱流过。小处仅能一人钻过,大处如同会议厅,大暑天洞里清凉无比,故又名“广寒厅”。置身其中,就像驻足于地下神秘的宫殿,全然不知外面世界几多变幻。从“千人洞”窄窄的的石缝钻出来,是个石洞门,门外之路如同窄小的石巷,阔1米左右,两石壁陡立。在这没有土壤只有石头的世界里,竟然在石巷中钻出10米高的绿树来,树围只有饭碗大,没有曲扎盘节,象一只高高的绿色旗杆屹立在没有生命的岩石间,给游人带来生命的希望,给岩石的世界带来勃勃生机。走出天然石巷,我们便可转至“一线天”。我们可以看到洞口有“卧虎藏龙”石刻。耸起两堵对峙的石壁,就像刀切似的挺直,中间只容一人侧身而上,数丈长的 黑黝黝的岩缝里,只有头顶上一线光明的天。古诗道:鬼斧神工劈山崖,岩洞一线冲天开。
沿山道登山又回到仙樵洞,继续攀登便到天柱峰。这里巨石如剑直插云天,巍然兀立,上镌“搔首”两个巨榜大字,旁边有“石母鳌抱子升天”,形象栩栩如生。走不多远,可见“风动石”凌空挺立,危危可岌。上有丰熙题写“风动”两个灵动的楷书。风动石后面是“青蛙石”,形同青蛙望月。古是人们害怕青蛙变妖残害百姓,便在青蛙石上刻上佛语“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去云洞岩的最高处—天开图画亭。上面平坦入埕,可容20余人。近处324国道、远处九龙江,皆历历在目,眼界大开。下山道可从“铁索天梯”,至“亦摇”、“千字文”、“鹤室”、“先天洞”。
先天洞因蔡烈在洞内题刻《先天易》经文而得名。曾有东山百岁老人黄公琳到云洞岩游览后,在先天洞里休息,聆听洞中泉水发出的声音,百感交集,写下“百岁翁东山黄公琳游”数字,以志纪念。我们出了先天洞,便见“鹤室”两个隶书石刻,十分圆润别致。经过“鹤丘”,我们便回到云洞岩广场。请大家回首远望,云洞岩既有千山万壑之慨,又如一座小巧玲珑的“山石盆景”。正如明代翰林学士丰熙称它“山尽石,石尽美且巨,他山莫挤”。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游览云洞岩,我们现在几乎把所有的景点都游览过一遍。感谢大家对我的配合和支持,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我们会切实改进工作。在此,顺祝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20950.html8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