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堡之行 想写点东西,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写起,可能是因为从来都不写的关系吧。 正月初三那天,茅根伯一早就到家里来找老爸,说要去赵家堡,很符合他老人家一贯的做法都是心血来潮一样想到哪就做到哪,前天晚上也没约好说要去那里,可能是早上一觉醒来觉得今早应该要去赵家堡看看吧(嘻嘻),他和爸爸一直都想去赵家堡看看,特别是自从开始修祖厝以至到修好后的这几年,也因为当年赵氏孤儿逃到漳浦隐姓埋名,改成我们黄姓,让他们两个老人家觉得很想去了解这段历史,也很想去看看到底我们家的祖厝和皇家后代的祖厝到底差多少,呵呵! 其实我也不是很想去啦,因为本来春节回家就没几天假,只想待在家哪都不想去,再加上妹妹和弟弟刚好那天要去同学会,想着家里只有妈一个人(妈怕坐车,所以一听去漳浦就说不去了)。可是又不想扫大家的兴,只好就一起了。 一行七人出发了(哈哈,茅根伯一家五口加老爸和我),茅根伯夫妇,小辉哥夫妇和他们的两岁女儿紫煊,老爸和我。小辉哥开车,一行人有说有笑出发了。 我想应该很少有人知道赵家堡这个地方。我对历史不熟悉,也是因为老爸一直提这个赵家堡,所以才对之有些兴趣。据说600多年前南宋王朝灭亡时,亡国的皇室人员带着小皇帝一路南逃,从临安-----福州------崖州,最后在广东的崖州海上被元兵追杀,几乎全部灭绝。当时的丞相担心小皇帝落入元兵之手后必遭受侮辱,就背负着九岁的小皇帝投海身亡,结束了一代王朝的历史.只有另一位皇室人员赵若和带着余下的十来个人,从海上漂流一直到漳浦,上岸之后隐姓埋名改成黄姓。直到明代洪武年间,一桩同姓近族通婚的诉讼案才泄露了被告黄文官的真实身份:其实他姓赵不姓黄,是赵若和的第四代孙。案卷呈送朝廷后,明太祖朱元璋大笔一挥,赐赵家堡里的黄氏复姓赵。之后后裔中有人(十世孙赵范)中进士为官(1571年),衣锦还乡后在漳浦建了赵家堡以思故人。1620年赵范的儿子特意专程到开封,杭州两地考察两地建筑布局并以此为蓝本再重新扩建了赵家堡。 到了之后发现这个赵家堡比想象中的破旧多了,心里想着还不如我们家的翰林祖厝呢,本来以为既然国家已经把它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是要“保护”许多,现在看来以其把它看成旅游景点,不如把它看成历史文化遗迹的城堡。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布置着好多防御工事(也不知道有没有派上用场过):枪眼,了望口,密室,还有逃生的地下通道,此时看来依稀可以感到当年被追杀的恐惧。主建筑楼为“完壁楼”,有完璧归赵之意。除此之外,设有公堂,家庙,学堂,园子等等。最有印象的是南门建成后就被条石封死,开门就是山,确是无路可走。传说,此门之所以不通是寓意南宋王朝南逃后灭亡,其后裔向南无路可走才北返至此。 现在已有很多人不住堡内而搬到外面了,但堡内至今还住着一部分赵家后裔,看来政府部门单位还没有全面整理,在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过日子之用而从外面捡来的柴火,哪有皇家风范呀?只觉得好像是一个“伤心院落”。我们一行人在堡内路上碰到一群孩子在追着闹着,他们应该也是姓赵,应该是“皇子”和“公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从小就被要求着背诵此类家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回来路上在车上一直在想着赵家的昔日繁华已过往云烟,那些所谓的皇子皇孙现在也半点看不出王家风范,和当地农民根本就没什么差,事实上能有差么?那我们呢,对一些过去,是否也和赵家人一样只是缅怀和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