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坊七巷」的攻略简介(上) |
[游记]「三坊七巷」的攻略简介(上) |
2008-01-17 chinamil.com.cn |
中华海权笔记(653) ChineseMahan 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宫巷、安民巷、吉庇巷、宫巷、塔巷、黄巷,兹简介如下: 朱紫坊。位于安泰河的南面,东接法海路,西靠八一七北路,坊内有10条小巷,分别是:府学里、学院前、福涧前、花园弄、芙蓉弄、文昌弄、府学弄、达善境、学院后巷,朱紫坊支弄,街区面积15·84公顷,基本保留了唐至明清时期的原有坊巷格局。 文儒坊。最初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博学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并且将被视为没有学识的平民驱离本巷。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把「儒林巷」更名为「文儒坊」。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靠南边的光禄坊,成名较晚。那时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尹始为民办实事。他扩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修建搭桥、办教育兴文化还救济灾民,民间口碑甚好。在扩建的鼓楼城门上添置沙漏计时器,在乌石山上建道山亭邀请大文豪曾巩作记。当时的坊巷内有一座「闽山保福寺」,程太守常与文人诗友相会在此,寺僧出于对他的尊重,以当时最时尚的手法在悬崖石上镌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无意间为程师孟也为寺庙留下了一方文化遗产,还为这条小坊取了一个动听又有文采的美名。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为它是「三坊七巷」街区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古时被河泽包围着。据说,当年西湖的潮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杨桥巷。在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杨桥路原名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古名登俊坊苍,因西能杨桥而改名;它还一个典雅的名字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先谢銮恩。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郎官巷。位于杨桥巷之南的郎官巷,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街巷窄而短,两侧的土墙和板墙民居在古朴中含着纯真。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着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福州海军文化系列之二,未完待续) By chinesemahan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转自:http://blog.chinamil.com.cn/user1/chinesemahan/archives/2008/52021.html2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