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海我的故乡之七显应宫 |
[游记]大海我的故乡之七显应宫 |
2008-05-22 sina.com.cn |
海神娘娘妈祖,是沿海渔民为了生存,在与大海的抗争中,无法摆脱大海的暴虐对他们生命、财产的吞噬的一种寄托。他们需要这种超自然力的娘娘,在他们遇到危难时,化险为夷、遇难呈祥。在现在生活中,也确有渔民在遇到风险本不该生还却出人意料的安然无恙的事例,于是,在民间便有“娘娘施灯”、“娘娘引路”、“娘娘托救”的故事传播,经几十年、几百年的演绎,娘娘便越来越神。 在家乡确有不少娘娘施救遇难渔民的传说,但都无据可考。本人倒是看了家乡作者刘文权《人间海市—长岛》中的一篇文章:《雾海生死七昼夜》。文中记录的是砣矶渔民王亲永在海上遇险被救的故事,其中写到:“……七天七夜的雾海,粮断、水绝、机器失灵,王亲永身上只剩下有限的支撑力。绝望了,他用绳索把身体绑在船上,以求死后家人能得个囫囵尸首。就在这时,他在冥冥中望见一盏红灯。红灯徐徐朝他飞来,王亲永骤然醒悟,是海神娘娘搭救他来了。于是,他在逼近死亡的战栗中站了起来。红灯越来越近,他似乎觉到了娘娘的手在托浮着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王亲永从死亡中回到了人间。只是那些陌生的面孔、听不懂的外国话,令他迷惘。”王亲永被波兰“帕兰卡”号货轮救起并送往大连医院救治。事后,王亲永携妻带女,在大连棒槌岛宾馆举办了一次答谢宴会,感谢波兰船员的搭救之恩。该文最后又写道:“王亲永在与死亡搏斗的几天几夜里,竟忘了向海神娘娘祈祷求佑。然而,他还是补偿了自己的‘过失’,按照机动船精心制作了船摸,向海神娘娘献上了渔家习有的虔诚……”不知道作者是在昭示妈祖的神灵,还是在述说中波友谊? 三 我的家乡是海岛县,大小岛屿30多座,有人居住的有十座。虽都是海岛,但几千年来,生产方式却不相同。北五岛,以渔为主;南五岛,以农为主。在改革开放之后,南五岛才弃农为渔,从事近海扑捞和养殖生产。妈祖庙建在南五岛之一的庙岛上。据《庙志》记载:“岛因地势便可以藏舟,故立庙,其地而岛因以名焉。”几百年来,妈祖庙,香火并不旺盛。离庙近的岛民从事农耕,对海神娘娘没有什么祈求,加之海路阻隔;北五岛的渔民,信其神灵,但在风帆时代,漂洋渡海祭祀娘娘,谈何容易?再者,岛民是什么神都敬的。过去几千年来,岛岛、村村有庙,土地庙、龙王庙、三官庙、观音庙……逢年过节、遇难呈祥、红白喜事,都会就近上庙敬香,祈求神佑。文化大革命时,大大小小40多座庙宇被夷为平地(有的改做它用)。 家乡妈祖庙的兴盛,是在改革开发之后的最近几年的事。每逢春节、正月十五、农历三月二十三,都有祭祀活动,而且越搞越大。妈祖比任何朝代都风光。本人有幸赶上由政府举办的“2007.中国.长岛.中华妈祖文化节”,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动用的财力之巨、组织的人力之众,长岛有史以来尚属首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932eea01000dpe.html3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