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州涌泉寺 |
[游记]福州涌泉寺 |
2008-05-22 163.com |
涌泉寺现存殿宇大多系清代建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千佛陶塔、藏经楼、印经楼、香积厨等。 灵源题刻:出寺东行,过放生池、迴龙阁,再拾级穿过密林幽径即达灵源洞。灵源洞为两峰夹峙之深涧,深达6米——7米。这里悬崖壁立,山石叠嶂,古树蔽日,苔痕斑驳。山石上到处是夺目的摩崖题刻,从宋代到当时,缘、隶、真、草、行,应有尽有,约有200多段。其中年代最早的在灵源洞东壁,为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蔡襄等人的题名刻:“邵去华、苏才翁、郭世济、蔡君谟庆历丙戌孟秋八日游灵源洞”。在这里留下墨迹的宋人,还有李纲、赵汝愚、朱熹、张元干等人。在“蹴鳌桥”下有高达7米、宽3米多的楷书“寿”字,为我省最大的古代题刻。另有宋嘉祐辛丑年(公元1061年)施无长题的“喝水岩”3个楷书大字,更引人注目。据说开山祖师神晏在此念经,因恼于涧中流水之喧哗,于是大喝一声令溪水改道,所以称“喝水岩”。有台湾何希梁五言诗刻:“水流回喝返,千古绝喧豗,犹有悬崖瀑,还从雨后来。”“喝水岩”之南有“石门”,两石相峙,仅容一人通过。1962年,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游鼓山诗:“节届重阳日,我来访涌泉。清风鸣地籁,微雨湿山巅。浮岭多松柏,依山有杜鹃。考亭遗址在,人迹却萧然。”就镌刻在石门旁。1982年,国画大师刘海粟也有“胜于天竺”的题刻。
|
转自:http://lzp5833.blog.163.com/blog/static/463244042007714223003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