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驿路狂奔日记三东岩山下寻乌石

[游记]驿路狂奔日记三东岩山下寻乌石

2007-07-16    

起码在我这一辈的青少年时期,提起东岩山这三个字,心里都有一股莫名的畏惧。以前那里是莆田殡仪馆的所在地。所以曾一度在那附近上班,也是确信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是偶尔在路过的途中会回首看看山上殡仪馆上空那根粗壮的烟囱,今天是不是冒烟了,是不是又有人随那袅袅轻烟或天堂或地狱去了……
而实际上,这里曾经是莆田城关著名的一个景点“东山晓旭”的所在地。近十年,随着古府新城的重新规划,殡仪馆已经彻底地搬迁郊外了,围绕在东岩山周围的旧民居也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片一片的消失在逐渐包围迩来的火柴盒式的现代楼群中间去了。
这次登上东岩山,也是我平生的第一次,目的为了寻找古驿道里莆田城关向东的第一起点站——乌石街。而在查资料的过程里,才知道东岩山原来还有个名称就叫“乌石山”。于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乌石街”也必然跟这山有一定的联系。顺着拱辰门的旧时老路从九五医院上坡,现在已经另外开出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金刚寺就迎面立在路的中央。因了以前问路的习惯,总是以为寺庙本身有它一套文化流传的程序,可以为我提供一些关于莆田古驿道 的信息。于是敲开半掩的寺门,大门上的一副对联上半阙豁然:“乌石山前高瞻园月”。(如下图)据后来跟我同来的郭清峰(音)先生介绍,这里是一个尼姑庵。但是那天我却分明是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端坐在庙前的蒲团上闭目养神。见过在寺庙里转了几圈,才睁开似闭非闭的眼神描我一眼:“施主有何贵干?”
“问路的!”我是急不可耐,“请问师父,乌石街如何行走?”
“乌石街是寻不到了,但还有一块石碑尚存,目前已迁到山上的三教祠堂里去了。”老和尚似在自言自语,又好象是在认真的回答我的问题,声音微弱而吐字清晰。

上山的路并不难走,如今的山上好象正在规划成一个市区小公园,漫山的小径旁不时都冒出新建的亭台楼阁。站在山上眺望,山脚下不远处,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象一排排迈着整齐步伐行进的钢铁士兵一样向东岩山进逼而来。一条条新开宽敞明亮的大道,围绕在山下,闹市就在眼前了。
我游荡在这历史底蕴丰厚的小山丘上,就象一尾小鱼游进历史的河流里,那翻卷的波涛,那被历史大潮激起的泥沙激流使我感到晕眩,感到迷茫。我不可能游历它被现代化所遮掩了的历史的角角落落。伫立在山上的每一处,眺望远方。总感到有一种风穿透我的胸膛,有一种远古的声音萦绕在我的耳朵旁,那是岁月的风声,那是历史的足音。
想见不久的将来,当你再次漫步在这曾经驿道的出发点——乌石街旧址的大街小巷,蔓延在你眼里的将是现代化的色彩和情调了,琳琅满目的商店,酒肆、网吧、歌舞厅、咖啡屋、车流如浪,人如过江之鲫,播出的是流行歌曲,熙熙攘攘。嘈嘈杂杂,在这里想寻觅一缕古色古香实在是困难了,千年前的文献名邦,海滨邹鲁,只能在发黄的书中去寻觅了。

相传,东岩山“围其于城内”的时间是明太祖洪武12年扩建兴化府城的时候。“乌石山前,官职连连”。自唐起,居住在乌石山前的林、陈、黄、方等九姓人才辈出,代有人入仕为官。所以这里经常有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聚集于此,酬唱,舞文弄墨的盛况比比皆是。有明代柯维骐诗曰:
“ 钟梵声中白日迟,后门试和谢公诗。
绿荫满地移蒲坐,时有藤花落砚池。”
我还是在“麟山祖祠”的一个僻静角落寻到了那块有关于“乌石”的石刻铭牌。因为是新近拆迁而临时存放在这里的。与这里正在整修一新红砖外墙,出檐覆瓦,雕梁画栋,宏伟壮丽的祖祠相比,曾经关于“乌石现麒麟”的最早传说的一些物证,都只能偏安一隅,暗自叹息遥远而喧嚣的记忆了。
阿拉伯有一句名谚:“时间是不可战胜的,敢与它抗衡的惟有金字塔。我说,在莆田,目前敢与时间老人抗衡的或者并肩作战的已经不多了。但愿这些早期先民的遗物能够好好的保存。时间是一个巨大的球状物,无味无光无色。人类就生存在这看不见,模不着,而无孔不入的时间里,谁也无法摆脱时间的囹圄,去游览时间外的世界。而我眼前的“乌山现麒麟”却可以挣扎出时间 的牢狱,从千年前走来。不是我发现了它,而是它发现了我。我看见它只是释然的惊喜,它看见我应该是无言的欣喜。
一片明朗的阳光照耀在这片岩石上,岩石的图案和线条变的更加清晰。我认真的阅读这这些酷似岩画的岩石,仿佛看到千年前的先民,他们满怀对天地万物的敬畏、虔诚、崇拜,发现了这些形象酷似的岩石,然后把他们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伴随着沸腾的思绪,苍茫辽阔的想象,赋予这冰冷的岩石上,于是这苍石就有了生命,有了美。
于是这路,便是莆田艺术的源头,是美的发端,是莆田精神和心灵的一次东山庄严的日出!天然去雕饰,淳朴古拙。犹如儿童画一样,古人不造作,他们将大脑里对动物对世界的最突出的映象,直接表达出来。简单是一种美,是天地之大美。“乌山现麒麟”。

带着不平静的心情徜徉在着空旷而岑静的山上,恍惚间我依稀可以看到古时清明上河图的模样,咿咿呀呀的农歌,呀呀嘎嘎 的吆喝声,这一切应该都是和谐,自然,充满青春激情,充满生命鲜活的个性和张扬力,依稀看到满山绿树蓊郁,芳草萋萋,流泉叮当,野花斑斓。我相信在驿路经过这里的某段时期:这里是一座年轻而富有生机的山。
如今 的东岩山还有一棵东晋时的古樟树可以作证。虽然老态龙钟,仍然胸围13.8米,高15米多。干分三杈,其中一杈树叶茂盛,郁郁楚楚。其他二杈,看似枯萎,仍龙蟠虬舞,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古樟树已历经了1490多年的历史沧桑。这棵不朽的古樟树等于见证了整个莆田从无到有,从古代到现在的整个发展史。逆着历史风向,从这里我们的思绪可以飞过清,飞过明,飞过元,宋,唐的群山乱峰,越过杂草丛生的五代十国,栖落在东晋王朝的城楼瓦楞上——
东晋末年,大批士大夫聚族南迁,莆田才人口大量增加,陈时,莆田地区第一次置县。也在陈时,中原文士郑露三兄弟一定顺着这古驿道委婉南下,到了古樟树下,看到背山面海,这里山峦耸峙,峰回路转,东去的木兰溪,延寿溪环绕如带,清风吹来其声如古筝般清幽荡远,韵味深长。好一派风水宝地呀!于是这三兄弟决定定居莆田,并且兴办了书堂,教授莆田子弟读书习儒,传播了儒家文化,开创了莆田教育先河,从此,莆田人习文气氛一代代浓厚。而今,这条传播文明的古驿道在哪里呢?也许它已经回归到无声无息的历史中去了吧。
如今的东岩山上,寺、祠、宫、馆林立,一派宗教风光。
山上著名的有东岩寺、三一教祖祠、妈祖行宫、林龙江纪念馆等。
东岩寺全称报恩东岩教寺,位于山顶,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山门内有两棵荔枝树茂盛。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观音阁前的佛塔,是按照佛教传入初期塔、殿并重样式建立的。石构,基座为八角型,座上浮雕36只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又有7只狮子把守座脚,塔为三层,四面有门,两旁雕刻有力士,塔内空心,中有石阶绕壁而上,通到二层。塔四周雕刻着神像。石塔造型美观,比例匀称。
坐落在东岩寺之前的是湄洲妈祖的行宫,原来是市区文峰宫移建而来的。主要建筑有富有特色的三层门楼,戏台,妈祖行宫,建筑各异,供奉着妈祖神像。据传刻于宋代,至今已历800多年,在妈祖文化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行宫香火极为旺盛。每年的正月二十九,三月二十三,九月初九,都要举行庆典活动。
三一教祖祠,也称麟山祖祠,是供奉三一教主林龙江先生。他生于明正德十二年,出生于官宦人家,学识渊博。年轻时,企望走仕途经济之路,但屡试不第。后来放弃科考入仕念头,潜心在于身心性命之学,创立三教合一的学说,著有《三教正宗论统》。35岁起,先生从事讲学传教,足迹遍及浙江,江西,江苏,湖北及其他沿海一带。他 的学说还流传海外。先生去世后,他的弟子,尊称他为三一教主,并把他在东岩山 的旧居改为宗孔堂,后又易为三教祠。祖祠屡有修建,现在祖祠还在重新装修,主要建筑物有山门、拜亭、正殿、廊庑以及角亭等。据说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和七月十六,为林龙江诞辰日和忌日,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与祖祠并排的,为林龙江纪念馆。我去的那天刚好闭馆,据说里面陈列了林龙江生平,事迹的图片,以及大量的书画作品。
走下东岩山,回头望。四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工地,乌石街长长 的驿道消逝了,只能从西门巷,清风岭的落魄中去重温曾经的驿道风情了。我想,只要是爱乡爱土的莆田人心中都有一条长长 的驿道,只不过已经被一层沥青和石子的混合物覆盖了。剥开这层黑皮,说不清还能看到深沉的辙迹,杂糅着奔腾的马蹄印,踉跄的脚印……唐宋的,元明清的,层层叠叠,这里就埋葬着莆田历史的多少细节。
可惜粗心大意的历史,没有为我们留下更多的关于乌石街的过往,删繁就简,只留下了这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满山的寺庙祠堂。一切的关于乌石街驿道都被时光的尘埃埋藏了。
下山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工地上一阵风起,扬起一片黄尘。我关闭了回忆的闸门,告别了乌石街。

评论 (1) |

原始链接:http://dcnhjx.blog.sohu.com/52895431.html
转自:74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