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徐霞客九鲤湖游记莒溪段考释-“文献名邦”探胜之七 |
[游记]徐霞客九鲤湖游记莒溪段考释-“文献名邦”探胜之七 |
2007-07-19 66163.com |
徐霞客《九鲤湖游记》莒溪段考释——“文献名邦”探胜之七 □一舟 元济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六月初八、初九,旅行家徐霞客有九鲤湖之游,并作九鲤湖日记一千五百言许。徐霞客游九鲤湖往返均取道莆田常太莒溪。兹录游记中莒溪一段文字如下: 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四十里,至莒溪,降陟不啻数岭矣。莒溪,即九 氵祭下流。过莒溪公馆,二里,由石(上)步过溪。又二里,一侧径西向山坳,北复有一蹬,可转上山。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余意鲤湖之水,历九氵祭而下,上跻必有奇景,遂趋石蹬道。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境断塞,彼益以为误,而余行益励。既而愈上愈高,杳无所极,烈日铄铄,余亦自苦倦矣。数里,跻岭头,以为绝顶也;转而西,山之上高峰复有倍此者。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荡荡,正似武陵误入,不复知在万峰顶上也。……出九,沿涧依山转,东向五里,始有耕云樵石之家,然见人至,未有不惊讶者,又五里,至莒溪之石步,出向道。 现把几处文字加以注释: 莒溪出原莆田城厢西门,经龙桥、石顶,登岭头尾、下岭至松峰,过熨斗,再入丛山中,走完三十六弯山间盘道,下九十九级石阶,只见两山夹峙下,仅有一石门可通,此即莒(音举)溪入口处:寨门。伫立石门前西望,豁然开朗;田畴交错,沟渠纵横,山麓村居炊烟袅袅,鸡犬相逐,这就是莒溪了。这里说的古道,现在,城关有汽车直达。 莒溪之得名可能相当久远,以前,老百姓嘴上一律叫“鬼溪”。查我省以莒溪命名的地名、溪名除莆田外,就我们所知道的,还有永泰莒溪、连城莒溪、建阳莒溪、永定莒溪等,“莒”字很难与别的字搭配产生新词,而用作地名,却频频出现在地图上。这可能与族群的迁徙有关。西周时有一名莒国的诸侯国,先建都于今山东胶南,春秋初迁都于莒,即今山东的莒县,占有今安丘、诸城、沂水、莒县、日照等县间地,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莒国不算大诸侯国,但历史上常被提及。想来莒国被楚灭时,大概不少人举族南迁,迁徙途中又一拨拨留住下来,这样便有了一连串的莒溪之名。所以,莒溪即莒人所居之溪(地)也。我们也曾就“莒”字古音求教于方言学家、厦大李汝龙教授,他说:“莒”,山东古代读gui。那么莒溪喊“鬼溪”正是保留了古代山东的读法。两千多年过去了,山东莒字的古音居然还保留在莒溪人口头上。莒溪公馆日记云“过莒溪公馆,二里,由石(上)步过溪。” 徐霞客往九鲤湖所经的莒溪古道,现在仍是莒溪要道,他的履痕可一一指明。莒溪公馆西行二里即到了过溪之处,那么,莒溪公馆当在今下莒小学附近,就在古道旁。在过去莒溪商铺绝少的情况下,唯这里有杂货店、医药店、点心店,也曾是合作社所在地,算是莒溪最繁华的地方,早有“下店”之称,可以肯定地说公馆必在这一带。只是,具体的馆址已难确指,极可能已不存在了。 莒溪公馆的兴建,该是明代的事,在尊崇道教的明代,九鲤湖是我省仅次武夷山的第二个道教圣地,更兼有九瀑之胜景,观光者、祈梦者络绎不绝。再说莆田文化发达,读书人多,赴考前不免要到九鲤湖虔诚求个好梦。莆郡到九鲤湖六、七十里,前四十多里“降陟不啻数岭”,无法休息,到莒溪,正须抽几口水烟、喝几口酽茶,吃几口甜点,稍事休息后继续上山望仙游方向攀登。所以莒溪公馆的兴建从行程的需要说也是适得其所。 莒溪是个小地方,莒溪公馆顶多两三间客房、一间客厅而已。上等客人睡眠床,下等客人躺竹屏。竹屏者,竹板床也,两张条凳上架一块竹床板,三件套。夏天客人直接躺在光床板上;冬天,则在床板上铺稻草,再在稻草上铺块草席。平时灶冷锅闲,客人来了,淘米下锅,抱柴起火,用不了多久,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就端上客人面前。论神韵,颇有邯郸旅舍的味道。竹板床上当然也多有卢生之流,有的是在这儿倚枕,到九鲤湖才入梦的,有的是九鲤湖无梦,反在这里得梦的。《闽书》上有一故事说:“江西舒修撰芬,孝廉时诣祠(九仙祠)谒梦,五宿无有,题壁间去,曰:‘千里寻真意自虔,五宵无梦竟无缘。神仙不识人间事,归去挥毫作状元。’至莒溪,假寐中,梦一叟酬之曰:‘千里寻真未作虔,五宵无梦岂无缘?神仙不泄人间事,归去挥毫作状元。’”假寐处应就在莒溪公馆吧。 (待续) |
转自: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mzrb/021125/1_19.html4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