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游记(十四)-世界瑰宝布达拉宫(拉萨篇)(西藏拉萨朗县) |
[游记]西游记(十四)-世界瑰宝布达拉宫(拉萨篇)(西藏拉萨朗县) |
2007-08-05 |
包含精美图库和flash地图的豪华版请到 http://raycat.go.163.com 或 http://raycat.myrice.com 4月13日 拉萨 晴 走上布达拉宫,同路的藏民都友善地向我们微笑,我指着售票处笑着对他们说:“如果我是藏民就好了。”游人参观布达拉宫要40元,有学生证半价,而藏民只要2元 。 其中一个藏民说:“我把我的藏袍给你。”他看着我们想了一想:“不行,太白了。”示意我们把手在墙上抹几下,再抹在脸上,哈哈笑道:“把脸涂黑了才象 。” 哈哈,好有趣的一个藏民,我想无论如何扮都不会象的了,40元是省不了。 走在之字形的登山路山,不到一半就已气喘不已,它座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中心、古城西北约2公里的玛布山(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想爬上去都要费不少力,真佩服磕长头登山的藏民。 登上正面宽大的石阶,是布达拉宫东、西两座大门。东门是入宫的正道,门廊上画着四大天王,感觉有点象我们汉族的庙。从这上去是一个庭院。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格桑,他是我们在川藏路上认识的军官介绍的,他是布达拉宫的消防队长,找了一个消防战士给我们导游。 布达拉宫是砖木结构,以前的防火设施很落后,几年前发生了一场火灾后就配备了消防队,他们平时也要经常在布达拉宫巡逻,讲起布达拉宫真是如数家珍。 这时候对面的露台上传来了歌声,一群藏民在露台上载歌载舞,手中还拿着棍子有节奏地敲击露台。我问小战士:“他们在举行什么仪式?” 小战士笑笑说:“他们只是在修葺露台,普通的工作。” cat问:“可我看他们不是在跳舞吗?” 小战士更乐了:“干活多累呀,我们藏族喜欢边工作边跳舞唱歌。” YUME说:“我看他们更象在娱乐中顺便完成工作。” 小战士指着庭院说:“这里是东庭院(德阳夏),是昔日达赖喇嘛看戏的地方,面积约1600平方米,东面为僧官学校,过去是培养中等僧官的地方,南北面为住房。” “‘布达拉’是梵文普陀罗(普陀)的译音,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地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殊胜的普陀罗,意即菩萨住的宫殿,布达拉宫由此得名。” “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始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8世纪曾遭受雷击,9世纪又毁于兵乱。7世纪的建筑仅剩下松赞干布曾经修造的法王洞和他的本尊佛殿‘帕巴拉康’。1645年,五世达赖执掌西藏政教权柄后不久就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五世达赖圆寂后,摄政第巴桑 杰嘉措续建,于1693年完工。1988年国务院拨出一亿元人民币及一吨黄金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工程历经五年,才具有今天的规模。1959年前,布达拉宫是五世达赖之后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从七世纪起,先后共有九个赞普(藏王)和十位达赖在这里居住过。” “宫堡依山而建,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按西藏建筑以柱计算的办法,可以划分佛堂、经堂、灵塔殿、习经室15000多间。” “它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上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其中红宫为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也是须弥佛土和宇宙中心的象征;白宫合抱于红宫外侧,是历代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3公里,中为湖,湖中小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岛上的楼阁按照坛城的式样建造,亦使园林更显得古朴风雅。相传,当年修建宫殿时用土过多,挖出这片洼地;‘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其中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通过建筑布局艺术的对比、夸张和渲染,表现了佛法的神威,令人在千年之下,仍望之而生对天国佛境的凛遵之感……” 小战士带着我们走向平台西面:“这里就是白宫,你看到那木梯了吗?中间的阶梯是专供达赖喇嘛和清朝驻藏大臣用的,我们只能从两边的梯子上去。 从小巧而徒峭的木梯进入白宫的门厅,门厅的墙上彩绘着7世纪时修建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场面以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门厅南壁绘有五世达赖喇嘛晚年封桑杰嘉措为第斯(执政)的文告。 小战士指向旁边的玻璃罩内的一只手印说到:“这是十七世纪中叶五世达赖修布达拉宫留下的印记。那时达赖年事已高,一切事务委托第巴掌管,为树立第巴的威望,达赖按手模以令众人听命第巴。这只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手印一直保留至今。” 走进白宫的东大殿(措钦厦),小战士说:“这里是白宫主殿,也是白宫最大的殿,面积为717平方米,有44根柱子。殿堂正北是达赖的宝座,上方高悬清同治皇帝御书‘振锡绥疆’匾额。之后有‘同治御笔之宝’的红色玺印。1653年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以后的历世达赖喇嘛坐床和亲政典礼,都由驻藏大臣在此东大殿主持进行。殿内四壁满绘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的壁画,壁柜中也放满了经书。” 白宫顶层是达赖寝宫,包括朝拜殿、习经修法殿、护法神殿和卧室等。朝拜殿是达赖处理日常政教事务的地方,面积虽不大,但陈设奢华,色彩丰富,四壁挂满以观音为题材的唐卡(即卷轴画),梁下悬挂彩缎制成的经幢,柱上裹包红呢毯。 小战士指着宝座说:“几年前的火灾就是在这发生的,烧毁了大量的经书,现在你们看到的经书是重新抄写的,但火烧到宝座就自然熄灭了。” 我说:“那一定是佛显灵了。” 小战士说:“佛教中也认为高僧的物品是水火不侵的。” 由东大殿直上三楼,便到了白宫的最高处:“这是达赖常住的两套寝宫,由于终日阳光朗照,尤其是冬天室内仍温暖如春,俗称日光殿。十三世达赖每年冬天都从夏宫罗布林卡迁居至此,故布达拉宫也是达赖喇嘛的冬宫。” 日光殿内彩绘连壁,雕梁画柱,金榻玉盆,整个大殿充溢珠光宝气,豪华的陈设使人眼花缭乱。小战士说:“朝南一面为落地玻璃,采光面积很大,从早到晚,阳光灿烂,故称为日光殿。西边的西日光殿(尼悦索朗)是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主要活动的地方,由福地妙旋宫、福足欲聚宫、喜足绝顶宫、寝宫和护法殿组成。东边的东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十四世达赖的寝宫,由喜足光明宫、永固福德宫、护法殿、长寿尊胜宫和寝宫组成。” 看完东西日光殿,可以感到一种强烈的反差。从布达拉宫的外观形态看,依傍山势,利用地形,使其在空间上得到更深广的延伸,气魄宏伟,令人仰慕,透视出统治阶级的极度傲慢和至上的权威,渲染了尊严和佛门的高深莫测;但其内部,除大经堂、佛堂和灵塔殿、达赖宫殿外,其房间都是狭小、拥挤的间隔构造,连接各个房间的是狭窄曲折的走廊、低矮的信道和狭长陡直的楼梯,开间小而布局错综复杂。进入布达拉宫如走进一座迷宫,这种空间组合和结构特点,是佛教意识的自觉体现。他们既要求无究小,也要求无穷大,同时以整体的宏大与细节的繁复震撼人心,目的显然是要造成异乎寻常的刺派,令人惊奇赞叹,目眩神迷。而狭窄曲折的走廊信道,则明显暗示破‘欲’行‘戒’静观修行所要走过的道路。在采光方面,开窗狭小,只能透进一缕凄冷的白光,与整天整夜点燃的无数闪烁的酥油长明灯交辉,造成一种迷离、虚幻、空无和静寂的气氛,好象是开向佛国的窗户。在布宫正面300多米宽、100多米高近乎垂直的广阔壁画上开了平行13排瘦小成梯形的窗户,红宫和白宫的壁画无限伸展,而窗户又奇特的瘦小,仿佛是一个个深奥莫测的凹陷的孔洞,比例如此相差悬殊,恰在这极不谐调的比差中,渲染了佛都意识的冷漠、禁欲、超脱和闭锁的精神界。 金顶区位于布达拉宫的最高处,是灵塔殿和主供佛殿的鎏金屋顶,共7座,采用明清斗拱结构,灵塔的金顶全部是歇山式,两座神殿的金顶是六角亭式,屋脊上有大小不等的莲花座钟形刹,四角装饰着摩羯鱼首,鎏金装饰金碧辉煌,金顶区四周尚有经幢、经幡等装饰,高低错落有致,置身其间仰望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恍如天界。 小战士转身指向山下:“每当盛大的节日,下面的广场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群,色彩各异的帐篷分布其中,从金顶往下看,就象彩色的海洋。” 我望向山下,整个拉萨市都尽收眼底,大有唯我独尊之势,怪不得赞普和喇嘛喜欢住在这。 金顶之下就是红宫,红宫居于白宫之中,整体布局采取曼荼罗形式,当时主要是为建造五民达赖的灵塔殿而筑,之后又附建了历辈达赖的灵塔殿和众多的各类佛殿、经堂。红宫东西两侧和南侧衔接着白宫。宫墙全部由一米厚的花岗岩砌成,宫墙上没有朝南的大门,只有齐齐整整的一排排梯形的小窗。俨然像一座藏式的城堡。东侧修有石级,直通东侧大门。在山下仰视布达拉宫,一种庄严肃穆和神秘莫测的感觉油然而生。 其中,最大的宫殿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藏语称‘司西平措’,即圆寂之意,也称西大殿,与白宫的东大殿遥遥相对。殿内的立柱都用绸缎和红呢包裹,梁柱都有彩绘壁画和木雕佛像及图案。正中的达赖宝座上悬挂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池’的匾额。四壁的壁画是描绘五世达赖一生的传记壁画。以五世达赖进京朝见顺治皇帝的情景由为突出。殿内的大型锦绣幔帐一对,被称为稀世珍宝,每当达赖坐床和亲政大典时,总要将它悬于大殿显要处,更添隆重庄严的气氛。据传,康熙帝为了纺织这对幔帐,专门建造厂房,耗时一年才织成,并派专使赐于西藏地方政府。红宫内的经堂称不灭俱乐殿,又称极乐世界,四周沿墙供奉一千尊无量寿佛。 它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的享堂,是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建于1690年,殿堂三层,塔高14.86米,分塔座、塔体、塔顶三部分。塔瓶内是经脱水处理后配以香料、藏红花保存的五世达赖遗体,仅用于塔座、塔瓶的包金金箔就用去黄金11万两,上面镶嵌着金刚钻石、红宝石、绿宝石、翡翠、珍珠、玛瑙等各类珠宝1500颗,塔前陈设着金灯金碗以及明清时期的玉器、瓷器。藏族人民称这座灵塔为‘赞木耶夏’、意思是这塔的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 殿内尚有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善逝佛塔等。 我从未看过如此多的宝藏放在一起,珍宝之多确实令人惊叹,一个足球大小的玛瑙都只是镶嵌在宝塔的最底层,更不用说其它的宝石了,还有整个金身的塔座,要不是酥油灯熏黑了殿堂,灵塔发出的光芒一定刺得人无法入内。 我奇怪问到:“为何不是一世达赖喇嘛的地位最高?” 小战士解释到:“因为五世达赖喇嘛实现和巩固了政教的合一,弘扬扩大了佛法的影响,后人都认为没有其他人的功德比他高。1642年以前,前四世达赖都只是西藏黄教的宗教领袖,而不是西藏地方政府的领导人,1643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得到蒙古奠长的帮助,取得了西藏政权,‘达赖喇嘛’的封号是清顺治十年(1653年)由清世祖正式册封五世的达赖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瓦赤喇怛达赖喇嘛’的。后来经过清朝皇帝大力宣传,‘达赖喇嘛’这个封号才举世皆知,而且也成为历代达赖的名称了。” “那么班禅又是从何而来?” “与‘达赖喇嘛’齐名的还有‘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班禅额尔德尼系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的称号,并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班’是梵文,即‘班智达’(学者)的简称。‘禅’藏语意为大,‘班禅’即大学者的意思。清顺治二年(1645年)统治卫藏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尊宗喀巴四传弟子罗桑却吉坚赞(即是五世达赖喇嘛的剃度师)为‘班禅博克多’, |
原始链接:http://www.cn176.com/article/2006/0711/waimao_2051_1.html |
转自: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